缅怀先烈,游二七纪念塔
十一长假,决定回老家看望父母,顺便带家人来一次人文之旅。10月1日早上7点出发,虽然下着雨,但并不能阻挡我们回家的脚步。一路车很多。首站就是郑州,差不多下午三点到达二七纪念塔。雨越发大了,正好室内游览。“二七纪念塔”是郑州市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游客必游之地,并记入“郑州市近现代名优建筑名录”,是受到保护闻名中外的纪念建筑 。“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这句话在郑州市几乎家喻户晓,它同时也使“二七塔”无可厚非地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德化街地处中原最大的商业集散地中心二七路商圈的中轴线之首。德化街始建于公元1905年,取“德化育人”之意。
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二七惨案指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
原木制纪念塔,现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郑州市
了解曹魏文化,游许昌曹丞相府、春秋楼
许昌距离郑州约100公里,10月2日决定去许昌游览曹丞相府、春秋楼。曹丞相府景区主体建筑为仿汉代风格,景区主要有魏武游园、曹操塑像、艺术照壁、府衙、东西望楼、求贤堂、议事堂、赋诗楼、围廊、藏兵洞、相府花园、青梅亭、宴楼、浴楼、珍宝馆等标志性建筑群构成。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
魏武帝曹操塑像面南背北,立于广场正中,几乎就是老三国中曹操扮演者鲍国安的形象。曹操,中国历史上卓越的诗人、文学家,统一中国北方,并抵御北方胡人的入侵,知人善用,在他麾下聚集了一大批人才。
这个还是很吸引人,特别是孩子。后面是按照曹操的《观沧海》诗意创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木瓜树是许多高品位的别墅区与私家花园的首选景观树种,成为一些名园的镇园之宝,在我国古代,木瓜树也是庭院避邪之树,又称“降龙木”。
三楼介绍三国八大才女。有曹节、孙尚香、祝融、甄氏、大小乔、貂蝉、蔡文姬等。
曹操藏兵洞的传说由来已久,一直是谜团重重。许昌民间有着“曹操的兵,数不清”的传说。藏兵洞,指的是古代的军事设施,类似地堡和暗道,可埋伏奇兵,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在许昌的曹丞相府景区,修建的藏兵洞,再现了曹操用兵的足智多谋。里面的机关把孩子吓得紧紧拉着大人的手,我都被吓一跳。
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曾以关公宅,关王庙,武安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帝庙称之。位于许昌市中心文庙前街中段,为明清风格建筑群。
春秋楼创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间,曾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建筑规模逐步完善。
原来的外院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中殿、后殿;内院有关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问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筑,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后毁于战争兵火,只残留春秋楼一座。
春秋楼是关帝庙的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高达30余米,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面阔三间,周围16根廊柱,楼上楼下均带回廊,青石柱础上雕有花、鸟、虫、鱼和人物等图案。建筑结构严谨,造型大方,廓轩昂然,金碧辉煌。
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
许昌市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游八朝古都开封
10月3日回老家陪伴了妈妈一天,也让孩子体验了一下农村劳动。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只是雨水多了一些。10月4日,仍是下雨。但仍开车前往开封游玩。开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和金朝等朝代相继在开封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城是当时全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东京梦华”等美誉。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
开封府,五代、宋初,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
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
在建筑形式上,开封府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它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
大堂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大堂前就是大家熟知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
欧阳修,是包拯后一任开封府知府,但大家都记得了包大人,实际上他仅任职一年多。
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小院之中,它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
下午还有时间,就去了一下河南大学老校区。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从学校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0.5公里的中轴线。建于1936年的学校大门双重飞檐,多种珍禽奇兽雄踞其上,使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耗资20万大洋的大礼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绘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中轴线东侧有建筑面积为2330平方米的“六号楼”和10座分布整齐的斋房(即“东十斋”),西侧有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七号楼”和“西二斋”。“西二斋”西部有“改建河南贡院碑”、“重修河南贡院碑”各一块,从整体上,通过空间的围合、韵律节奏的塑造,形成了一个理性与浪漫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四合式中国传统中轴对称布局结构的大型校园建筑群。
进入古朴、庄重的南大门,与之遥遥相望的便是河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礼堂,大礼堂始建于1931年,由许心武设计,1934年12月28日落成。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古老建筑,重叠式的屋顶高低错落有致,周边四角微微挑起,左右对称。
河大的前身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是学校的牌坊。
开封市
中国石刻艺术宝库,游洛阳龙门石窟
10月5日雨停,游览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禹王池位于石提右侧的山崖下。沿数级石阶而上,便可看到一方水池,池中清泉翻涌,绿草茵茵,这便是禹王池。禹王池的泉水在龙门诸泉中是最盛的,池东有一出水口,雕有一石蛤蟆,称“蛤蟆嘴”,顺脱胎换骨的的泉水由此飞泻而下,状若悬瀑,喷珠溅玉,直入伊水。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
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
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 称“奉先寺”。主佛卢舍那。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
南门---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看经寺---二莲花洞---四雁洞---北门。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南大门进---南诗廊---琵琶峰---北诗廊---道诗书屋---乐天堂---青谷---正门。
白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此园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丽古雅。
洛阳市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