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一日游-前言
先来个背景介绍,我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90后,生命中的头19年一直生活在辽宁营口这个美丽and慢节奏的海滨小城里,19岁离家去沈阳读书,14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北漂,成了一名程序猿。国庆+年假 带女友回家,开始了为期10天的小长假。 10月2号到3号本想着去鲅鱼圈区看看海,奈何我大辽宁的天气就是这么任性,秋雨+大降温....凭我多年在海边成长的经验,估摸着这时候漫步在海边只会被凛冽的海风吹成落水狗,于是毅然决然的放弃原有行程。 下午经老爸老妈提醒,说营口老街现在不错,可以去看看,,其实听到老街这个景点时,本来我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我的高中——营口市育才中学,就在条老街的尽头,在高一到高三这三年里,基本上每天早上6点半and晚上9点,我都会骑着个永久经过这条街,那时候老街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堆民国时期还是伪满时期 快要倒塌的破房子+一个路灯也没有的坑洼马路,可以说随便一个房子拎出来,都可以拍一个《朝内八十一号》的感觉,给正值青春期的我留下了并不是那么美好的印象,不过听说近几年老街改造成了营口市的重点工程,把老街全力打造成了一条以深厚历史文化为根基,以现代经济为发展主线的步行商业街。这样看来去看看也不错,于是和女友决定说走就走(已经也就是打个起步价的车...),此篇短游记从此开始。
营口老街-营口简介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营口在哪里,简单介绍一下(以下部分摘自百度): 营口地处辽东半岛中枢,渤海东岸,大辽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是大龙邮票的诞生地和发行地之一,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之称。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美国、瑞典、荷兰、丹麦、挪威、奥匈等国曾在营口设立过领事馆或领事机构,曾是东北面向世界的窗口。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物流中心,是辽东湾中心城市,辽东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辽东湾经济金融中心,辽东湾现代服务业中心,已成为东北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16年获批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
营口老街-那些老房子们
营口老街位于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是营口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开始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的一条以深厚历史文化为根基,以现代经济为发展主线的步行商业街。辽河老街是营口市的发祥地,是我国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业的缩影,是探究营口城建史及城建特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东北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百年商铺博物馆。自1858年开埠以来就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通商口岸,如今更是环渤海经济带上重要的一个节点。老街里的“瑞昌成”“东记银号”“兴茂福”等一座座标志性的古建筑是其历史的见证,是营口这座城市的符号,是这个城市的缩影、更能体现这个城市厚重的底蕴。
泰顺祥,介绍说是专营茶叶生意的茶庄。1896年前建造,依托当时我大营口的交通便利,茶叶经营每年达三万件,每间约合120斤,非常赚钱,伪满时期掌柜是一个叫聂蓝璞的商人。 此建筑为砖石结构体制,二层青砖砌筑,水泥罩面,石质门框,据说是 我国传统建筑结构与西洋“巴洛克”建筑艺术结合,构成的新颖别致的“洋门脸”。在当时复古主义极盛的背景下,显得个性十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营口老街-那些好吃好玩的
开始去的时候老街的人不多,慢慢到傍晚的时候,人慢慢变的多了起来,各种小吃摊也开始出来卖货了,于是乎无心再看老房子,开始专注于 吃好吃的+逛杂货店 模式,
营口老街-写在后面
和其他地区相比,东北的计划生育执行的很好,每个家庭里仅有的一个孩子,长大后再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留在家乡,让原本已步履蹒跚的共和国长子雪上加霜。不过国庆一到,各种外地牌照的私家车,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笑脸遍布着这里的大街小巷,又显得对比十分明显。今年在沈阳买房时,500人的业主群,有200多人都在省外为了自己的梦想打拼着....诚然,东北目前有很多问题,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里终究是家,几年后,十几年后,他们依旧会回到这片黑土地,安家置业、生儿育女。东北绝不会像一些社会上的言论说的那样不可救药,因为这里有三个副省级城市和一个计划单列市,更有一亿一千万东北儿女在为自己的小家和我们的大家,于各行各业,兢兢业业地奋斗着、拼搏着。 大辽入海处,营口,那是我的故乡... 总有那么一天,我要带着我心爱的人一起,在这里重新扎根。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