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
国庆长假到处走走,从重庆-北海-广州-深圳...... 广州到深圳很短的距离,可开车还是用了不少时间。很宽的高速公路,可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堵车,一路上走走停停,有点费劲。本来打算多在深圳待两天的,但是真心被停车吓着了,还是赶紧溜了为好(城市道路也很宽敞,可不知道为撒子我老是跟不对导航的节奏,走了不少冤枉路,在路边等酒店开房的短短时间都差点被贴单,我是看到有个协警拿着摄像机一晃而过,后面的大货车一个地板油就跑了,我也跑了,可不知道他会不会还是给我把照片上传系统,这种车上有人还开罚单的话我确实就很无奈了,备注:支马路)
过中英街到汕头
确实有点害怕深圳的交通,工作日限号也严重,赶紧抽身下一站。走之前顺道去传说已久的水客天堂‘中英街’逛了逛。 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的中英街,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不足0.5公里,宽不够7米,街心以“界碑石”为界,街边商店林立,有来自五大洲的产品,品种十分齐全。因到特区的人要到深圳市公安局办理一张“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因为里面有香港区域,入景区需要办通行证,普通人办蓝证,每人十元,办证工作时间为8:30~12:00和13:00~16:00,就在景区门口的办证大厅。 1898年刻立的“光绪帝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中英街”。1899年6月9日,在英帝国主义武力逼迫下,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规定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国,期限为99年。次年3月16日,中英两国的勘界人员来到了沙头角,从海边开始沿着河道进行测量和勘界,在测量好的点位竖立了木质界桩,界桩上书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结束。界桩在沙头角一条干涸的河道上一字排开、向前延伸着,把沙头角一分为二,变成了“新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勘界后不久,有人在河床两侧搭建房屋,陆续出现了摆摊做生意的乡民,这里逐步形成了一条小街的雏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前身。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