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轴线前先和您聊聊北京建城的那些事儿
说起北京城的历史,那可是有年头儿了,远的古幽州、辽国的陪都,还有金、元的都城咱今儿个先不说,就从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帝位,迁都北京开始说起。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开始筹划在燕王府和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明朝新都城,还把原来的南城墙南移800来米,修造了皇城。并且把北平改称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搬家过来。到了明英宗时候(1436-1445)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开挖太液池(北海)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箭楼;城池的四角也给添上角楼;护城河的木桥也都改成石桥;河岸也用砖石垒起来建造驳岸。到了成化十二年,也就是1476年,因要面对蒙古瓦刺部的入侵,又筹划建外城,到1564年内城、外城才基本建成。嘉靖初年还在四郊修了地坛、日坛、月坛等,北京城的格局就此延续了将近400年到现在。今天北京的二环路就是在内外城的城墙基础上修起来的。说北京城不得不说中轴路,也就是从城南外城的永定门向北,经过紫禁城轴线上的天安门、午门、太和殿,出神武门,一直到内城的钟鼓楼,笔直的一条轴线,也是京城龙脉的一部分。现在中轴线已经南延到南四环,北边儿已经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场址鸟巢、水立方。两边儿的景点儿,有趣儿的故事无数。今儿个咱这个“老北京”就带您从永定门走起,一直到鼓楼,连带着说说中轴路两边儿的那些景儿啊、小吃啊、老字号什么的,有些传说的故事也跟您唠叨唠叨。虽说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毕竟年龄不算太老,经历的也多是新北京的那些事儿,所以故事讲不好您就将就着听,走完中轴路,您能明白原来北京的中轴路还有那么多好玩儿的、好吃儿的就行。从永定门到鼓楼直线距离有7.8公里,不穿紫禁城(故宫)走的话差不多要10公里左右,您别嫌累,我这可是拿脚卜丫子给您一步一步量出来的,这还不算上蹿下跳左右走街串胡同的距离。您跟着走,累了!找个地界儿您先歇歇,喝口水,吃点儿小吃,然后接着走。再不成,您找个地方住下,第二天接着来,全凭您的兴趣和闲在的时间。好了!废话少说,您跟着咱这北京爷们儿开始逛京城吧!顺便说一句,北京男人称爷不是攀大,是相互间的尊称,带姓就叫“张爷”“李爷”“刘爷”,不认识的见面直接称“爷”,比如店小二见客人会说“爷,您来了,里面请!”。过去连顽主也都称“爷”,像冯小刚电影《老炮》里的六爷。
今儿个要走的中轴路从南至北经过的大街有这么几部分,依次为,永定门内大街;天桥南大街;前门大街;从故宫午门(不进故宫)向西(左)走故宫筒子河到南长街、北长街;到景山前街、后街后再回到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内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最北边儿就到了今天中轴线的终点——鼓楼。中轴线的中央就是前门、天安门广场和故宫、景山公园,轴线两边的天桥、天坛、自然博物馆、后海都值得一看,尤其是前门大街和地安门外大街两边的胡同文化,您要是感兴趣不妨多走走,多看看。还有就是街两边儿的小吃,您就算是肚子能装,恐怕走不到头儿,您就得“扶墙”。街面上的“老字号”也会让您目不暇接。
永定门城楼和城楼广场
永定门,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是外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左右还有左安门、右安门(城门已不存在),这里就是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的南起点。永定门的瓮城从1950年开始陆续拆毁,到了1957年永定门的城楼、箭楼也消失了。2004年城楼复建(成为北京复建的第一座城门),捎带手儿修建起了永定门城楼广场公园。有关永定门的故事很多,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搜搜。为抵御蒙古部落的入侵,明嘉靖年间就有大臣建议在北京城修一圈外城,长度足有80里,但因为皇帝的银库也没钱,所以大臣严嵩建议把设计方案改了,出主意先修南线城墙,并在东南、西南折弯与内城两座角楼汇合。内城计划中20里的城墙也缩减到13里。本来嘉靖和大臣们指望“日后再说”,结果到了明亡,所规划的外城还是现在的模样。到了清朝,统治地域上千万平方公里,京城安全不再担心受到威胁,外城墙的事儿也就没人再提起,所以所谓的“外城”也只是内城南面的一片区域,“凸”字底下的那一块儿。
天桥南大街的那些事儿
过了永定门内大街就是天桥南大街,天桥南大街的故事可就多了。天桥儿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桥本身,一个是指北京人特指的地区。解放前天桥儿是北京城“下九流”玩儿杂耍“撂地”卖艺的地方,出过不少民间艺人,像相声界的创始人朱绍文(穷不怕)、大师侯宝林、郭启儒等都曾在这里讨过生活,而且过去京城说相声的大都与天桥有不解之缘。至于杂耍卖艺的就更多了,像说唱滑稽数来宝的曹麻子;拉洋片的大金牙;耍中幡的王小辫儿;练气功摔跤的沈三儿;砸石头的常傻子;活灵活现表演驴的赛活驴;耍狗熊顶碗的程傻子等等,在当年都成了天桥儿名人,用现在的话讲都是“网红”。现如今天桥儿仍然是一个艺术中心,首演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天桥剧场在这里,后来又建了天桥艺术中心,原来在西长安街的首都影院也搬到这里,还有近些年名声内外的德云社。总之,您要是想看个电影,欣赏个戏剧,品味一下画展到天桥儿没错,总有一样儿适合您。哦,对了,天桥东面还有中国第一座自然博物馆,免票参观的,小孩子到这里应该最感兴趣。天桥南大街东面最大的一处皇家园林就是天坛,那可是明清两代皇上祭天的地方,到现在为止,天坛公园都是北京三环以里最大的公园。怎么样?天桥儿够热闹吧!
天桥大街走过,您是不是又渴又饿?别急!马上就到前门大街了,步行街里那可是老号云集,您想吃啥都有。走起吧!
前门大街一个现在北京人都说不明白的地方
说起前门,有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不知您听过没有?好像是李谷一唱的,那京腔京韵的实在是够味儿!歌词里提到的大碗儿茶、冰糖葫芦、杏儿仁豆腐,您现在在前门这块儿还都能品尝得到,就连那“一蓬衰草”您要是走街串胡同也能看的见,就在老房子的房檐儿上长着呢。前门大街一直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北京的老少爷们儿,姑娘媳妇儿没事儿都爱到前门逛逛,要么弄双内联升、歩瀛斋的布鞋,在盛锡福来顶帽子,要么到瑞蚨祥、谦祥益扯上几尺绸缎花布;嘴馋了还可以去全聚德、都一处吃顿烤鸭或烧麦,到天兴居来碗炒肝儿。改开后买时髦电器都要挑这里来。您知道吗?大名鼎鼎的国美电器,当年可是黄光裕拿着4000块在这里开了国美第一家店,当时热销的彩电让北京人把柜台都挤塌了。要说前门大街的历史那可就长了,据史料记载有大街那年应该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您数数几百年了。后来商业街发展连两边的廊坊胡同、鲜鱼口等也都成了大商业区,特别是大栅栏(北京人读“da shi lan”,后面还得儿化),狭窄的街道商铺鳞次栉比,几百年都没衰败过。在明末这里还建了“广和楼”(解放后叫广和剧场),就是唱戏的地方,民国的京剧名角要是能在这儿唱成戏,那可是吃喝都不用愁了。到了公私合营以后,街面儿上又多了文化用品、五金日杂和钟表、自行车店等。前些年前门大街改造,把前门大街两侧的房子都拆了,改造成现今的模样儿,还恢复了“铛铛车”(有轨电车),成了京城的旅游之地。不过,从此在前门大街,除了两侧的胡同里,街面儿上也就很少有北京人的身影儿。改造后的前门大街让北京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对前门还有一相情思,恨的是前门再也没有往年的样子,不再贴近北京人的生活。对了,跟您解释一下,北京人说话带儿化音,但如果您把前门也加了儿化,那叫北京人听见可就乐子大了。前门是地名,“前门儿”是指车前面的门,院子前面的门等,假如您上公交车听售票员喊一声“关前门儿。”得,司机师傅麻利儿会把车前门关上,可不是把大前门的门关上。北京四九城的城门里带儿化音的不多,大城门几乎都不带,比如天安门、午门,宣武门、崇文门、德胜门等,只有一些角门带儿化,比如“东便门儿”、“西便门儿”。所以您别什么都学北京人把读音都儿化,这里有约定俗称,也有讲究。
大栅栏、鲜鱼口胡同的老字号和小吃
前门大街带您走完了,但是还有俩重要的地儿没说,就是大栅栏和鲜鱼口。您来前门,要是不进大栅栏就跟到北京不去故宫、颐和园、八达岭、天坛一样,白来了。大栅栏本来是条胡同,后来商业火了,连带廊坊头条、煤市街、粮食店街等都布满铺面,大栅栏也就成了泛指。不过,北京人过去常走动的还是有众多老字号的大栅栏胡同。要说大栅栏的历史也够长的,从元代开始到今天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从清代繁盛至今。1900年义和团一把火把整条街给烧了,后来陆续重建起来,照样儿繁华。鲜鱼口胡同在前门大街路东,与大栅栏正对面儿,胡同里没几家用品商铺,几乎都是吃食馆子,老北京底层百姓常吃的那些东西,在鲜鱼口胡同里都能找到,不过现在因为成了旅游之地,胡同里经营的基本上都是能代表北京特色的餐饮和小吃。另外在大栅栏北边穿门框胡同过去的廊房二条里,也聚集这一些苍蝇小馆儿,经营的品种与鲜鱼口都差不多,但还是有几家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祖国的中心——天安门广场
说着说着这不就到天安门广场了,一个全国人民都知道和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广场那可是全世界最大的广场,能盛上百万人。不说别的,光这次“十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就超过十万人,赶上一个小县人口了。天安门,原来叫承天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建成,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原来的广场是一个封闭的T型宫廷广场,明清两代那些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事儿都在这儿办,您瞧瞧天安门广场从那时候起就和重大活动联系在一起了。民国三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广场改造计划,把天安门前的千步廊、瓮城拆了,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也开始变成现代意义的广场,北京的市民也可以到原来象征皇权的地方随便溜达。新中国成立后广场有过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是在上世纪50年代,拆除了中华门、长安左、右门,户部刑部衙署、广场上的红墙等,连天安门前的石狮子和华表都移动了6米,形成超过俄罗斯红场9倍的天安门广场,并且在广场中央竖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两侧还建了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和军事博物馆(后改称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还前增设了观礼台。第二次大规模改造是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把纪念碑到正阳门之间的绿地平了,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从此天安门广场就有了现在的格局和规模。天安门广场打民国开始改造后就奠定了政治中心的基调,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活动都与天安门广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录着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到如今屹立东方独立自强国家的演变过程。今儿个咱在天安门广场转一圈,然后从午门走中山公园一侧的筒子河到西华门,故宫和东西两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就都不进去了。走中轴嘛,给您说说中轴线和两边都有什么就行,想参观游览,等您有机会了自己个儿专门去转悠。故宫您花上60元门票能在里面转上一天,除了皇家的那些高大宏伟的建筑、里面展示的故宫珍藏的皇上用品、古董字画也能让您开眼。至于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里面的故事也不少,多花几块钱您还长见识了不是。
中轴路最后一段大街—地安门外大街
从景山公园西门出来转到景山后街,中轴线上的最后一段大街—地安门大街您就能看到了。地安门大街也分内外,南段两侧基本是民居,这儿没什么古迹景点,不过路西有一处大宅子咱在这里不能说,要是说了被请喝茶不值当了。过了地安门大街与平安大街的路口,就是地安门外大街,北京的钟鼓楼就坐落在大街北端。大街两侧也是繁华的商业区,吃的,喝的,玩儿的、逛的也挺全乎。大街中间的万宁桥西边是后海,东边是玉河,景色怎么说呢?您记住“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就在边上。跟您这么说吧!历史上好多有名的达官贵人和文化名人都曾住在这一代,这儿的景致能不好吗?!另外,地安门大街东边儿还有一处热闹的地界儿—南锣鼓巷,您就没有兴趣逛逛?
北京的味道——姚记炒肝
走中轴路沿途介绍的吃食很多,到了地安门大街,街两边有名的饭店和小吃也不少,不过论正宗还是推荐您到“鼓楼一拐弯,姚记吃炒肝”的姚记炒肝店,来几样儿北京小吃尝尝。这里的小吃在北城这一带算是最有名的,北京人也经常到这里换换口味,解解馋。
那位朋友问了:这就走完了?说好的后海、南锣鼓巷呢?您别急,地理上的中轴路确实咱们是走完了,中轴路两边好看的景儿咱还真没看完,尤其是后海、南锣鼓巷。今儿个咱走累了,也写累了,您也看累了不是?咱们呢,明儿个接着走,把后海、南锣鼓巷的那些名人故居呀,有趣儿的故事呀,继续说给您听。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