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梨园繁花开
沾衣欲湿千娇醉,万亩梨园竞相开。赏罢梨花不看雪,千年泊头一名片。泊头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鸭梨第一乡”。齐桥镇,是梨树最多的一个镇。每年4-5月份,是梨花盛开的季节,万亩竞开,非常漂亮。泊头亚丰每年都在梨园举办泊头梨花节,几十万亩梨花竞相开放。社会各界人士,多于此际前来参观赏景,为一盛事。梨树间观赏,一美事;观景台上观光,一乐事。一排排的梨树中间,素雅梨花,扑面而来。春意浓,花正好,赏花,品茶,论道。
华北清真第一寺——泊头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无论是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还是历史年代、艺术价值,在整个华北地区来说,都堪称是清真第一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嘉靖(1521年-1567年)、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重修,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大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回族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沿书余继登,用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寺内现存有康熙四十一年重修时的匾额,另有光绪三十四年,民国19年重修的砖刻。寺内还存有一个乾隆四十九年的"清真寺恩功记"碑等。1982年7月,泊头清真寺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成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泊头清真寺也是2A级景区。泊头清真寺不仅驰名国内,且在国外伊斯兰教界亦享有一定的声誉。1935年,土耳其一中学校长麦尔稣穆曾来传教考察。解放前,清真寺还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先后建立过"贫民夜校"、"工人夜校"等党的外围组织。
火柴厂旧址——曾经的亚洲第一大火柴厂
百年品牌"泊头火柴",家喻户晓,是河北泊头市的城市名片。自诞生至今获得过一串串荣誉称号:全国知名品牌、河北省六大畅销品牌、河北省重点名牌产品、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等等。2012年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破产。百年品牌“泊头火柴”,从此成为历史!!!走进了历史烟云!
泊莲禅寺
法不孤起遇缘得成泊莲创建法道乃兴今欣逢盛世,国运昌隆,泊头古运河畔,泊莲寺应运创建。2005年初,恒诚法师 受原肖圈村孟庆良书记及广大佛教信众邀请,经泊头市宗教局批准,在肖圈村建泊莲禅寺,法师身负大众期望,空拳建寺,白手安僧。这几年,每逢正月初五,多数时候都是去泊莲寺转一转。今年去的时候好像晚了一天,是初六去的。
献县天主教主教堂
天主教献县教区,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河北省东南部设立的一个重要教区。教区成立后,总堂开始设在威县赵庄,由于遭受两次匪患,1861年10月,总堂迁至献县张庄,并开始建造可容纳2000余人的哥特式建筑献县张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到1866年3月28日落成祝圣,就是现在的献县天主教主教堂。1923年,献县教区在天津马场道创办了天津工商学院,是天主教在华创办的第二所高等院校。1924年12月3日,直隶东南代牧区根据主教座堂所在地改名为献县代牧区。刘钦明在上海会议上以拉丁文撰写了著名的"奉献中国于圣母诵"
吴桥杂技大世界
吴桥杂技大世界 ,是国家4级旅游景区。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被国内外杂技界公认为中国杂技之乡。1993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把杂技艺术作为一项独有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大世界占地200公顷,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杂技培训、比赛交流于一体,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杂技之乡古老的民间文化风采,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东方杂技旅游胜地。
盘古庙——世界始祖,盘古开天辟地
青县盘古庙风景区位于沧州市青县盘古镇。盘古庙始建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相传盘古灵光多次闪耀,金光四射,逐建庙以祀。清康熙9年(公元1670年)重修,1944年被日军炮火摧毁,1983年重建。站在山下远望,盘古山似一罗盘,在太阳下闪亮,从山麓到山顶,四栋琉璃大殿依山而建,分为盘古前殿、盘古中殿、天王殿、地下龙宫、念佛堂等,雕梁画栋,突兀在山顶上,分外耀眼。景区面积800亩,其中庙宇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
沧州市博物馆
对于博物馆,我是非常喜欢且愿意花一天乃至三天时间,去看一个博物馆的,而且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得去参观。在博物馆,可以看到历史,看到文化,最浅显的,就是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文物,可以还原曾经历史的本来天地,是一个城市,乃至是一个人类繁衍生息过程的历史缩影。多年来,去过国内多所大型博物馆,沧州还无法与有着丰富朝代历史的陕西博物馆、山东博物馆、河南博物馆,乃至洛阳博物馆都比不上,但是沧州博物馆是比较新的,所藏文物说不上丰富,但是展示较多、较为全面,能够较好的代表沧州、展示沧州,算是比较用心的。
从沧州旧州镇铁狮子,到沧州市狮城公园,前世与今生,辉煌与落寞
什么是故乡?故乡在云端。故乡在何处?故乡在心间。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依稀,那曾经的梦,在我遥远的记忆深处。那是十六年前,那是2001年夏末,我从十三化建出发,徒步,走到铁狮子前,瞻仰这历史的古迹。一天,80里地,看到那拄着拐杖,锈迹斑斑,伤痕累累,几愈倾倒,铁狮子王,泪水,不禁落下。已经,无从回忆,也已经,无从记起,千年铁狮,三次修复,却加重病痛。至今,文物伤势愈重,成为沧州,永恒之痛。不忍,照下那血泪斑驳的铁狮王,但我相信,历史,会记住,沧州铁狮,聚拥着沧州人的关怀,聚拥着,我们的爱。 我无法忍心,把锈迹斑斑、伤痕累累的铁狮子放到此处,那是一处沧州人乃至中国人心中的痛,是中华文物国宝的伤痛。下面两张照片,拍摄的是沧州狮城公园的后铸造的铁狮子,奉献给大家,也希望,旧州镇的国宝铁狮,能够在新时代的文物专家保护下,伤势复原,乃至痊愈,继续留存千载,留存给后人。 铁狮铸造的年代和铸造师,皆铸造于狮身。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按大周(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这一件我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其体态究竟有多高大?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长6.5米,身躯宽3.17米。其总重量是多少? 原来,传说铁狮总重量约40吨,1984年为保护狮身为其移位时,经过准确称量,铁狮的总重量为29.30吨。体积和重量之巨大,堪称是我国最大的铁狮子。 铁狮高大的躯体,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其威武雄壮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与其头部铸有“狮子王”三个大字,是多么的相匹配呀! 难怪历代文人都为之赞叹讴歌。 清代文人李云峥 作《铁狮赋》,赞美铁狮“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对铁狮的雄姿和气势作了绝妙而生动的描述。
普普通通的羊肠汤,地地道道的沧州味
菜系,又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北甜南咸的格局形成。 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 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除八大菜系外还有一些在中国较有影响的细分菜系,潮州菜,东北菜,本帮菜,赣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清真菜等菜系。 沧州的小吃,很多。美味佳肴,也不少。要说大饭店,不会是永恒的美食,美食,多在家乡井巷间。 火锅鸡,很出名,但是出现、并火起来,也就是近二十年不到的事情,再以前,是没有这道美食的。 大饭店的菜肴,也不少,但是说来说去,都是全国各地基本可见的美食,八大菜系等等,也就是如此。而小吃,才是一个小地方,家乡的最最传统的精华所在,别处,多不可见,手艺,也多不可学。 而要说小吃,还得是早点,这是人们一天饮食的起点,也是精华所在,独具韵味。以前,这一说,得有二十年前了,那个时候,保定的驴肉火烧,基本上华北多地都有,非常美味;后来沧州河间也很著名了;当然,还有赵州的驴肉火烧。而小吃,在这里,也有不少,豆浆油条(不少北京的豆汁),大饼+炖小鱼,杨家烧饼,石家烧饼,戴家烧鸡,都是各有各的风味,各有各的不同。 美味,还是得靠味蕾,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羊肠汤,地地道道的沧州美味。好些日子没有吃了,因为吃一次,中午我就不用吃饭了(午饭饱得也吃不下去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