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无论走到哪里 我都会怀念 我的家乡 北国冰城-哈尔滨 作为冬季的旅游热门城市,好多朋友对我的家乡已经不在陌生了。好多不太了解的朋友都会问,你们那常年后很冷么,其实不是的,哈尔滨的四季很分明,哈尔滨的冬天,满目的银装素裹,虽然寒冷,却可以看到与江南水乡迥异的雪地冰天景色;春天,明媚、温和,松花江江水也刚刚融化,候鸟迁徙归来,哈尔滨市的市花-丁香花,淡紫色的花骨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在我认为哈尔滨的夏天才是最舒爽的,没有南方火炉的炎热,白天与昼夜的温差也较大,夜晚睡得特别安逸,白天可以在松花江坐邮轮前往迷人的太阳岛,一逛就是小半天,或者前往伏尔加庄园,一个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园林,是完完全全充实着异域风情的庄园品尝正宗的俄餐,夜晚在中央大街上吃上两根马迭尔冰棍,欣赏汇集欧式风情建筑城市的夜景;秋季的哈尔滨,是金灿灿的,秋风扫过,黄叶飘零,在道路上铺满了金黄的叶子,田间也是一片金黄,无论是玉米还是水稻,都丰收了,那时的秋意正浓,哈尔滨的秋天虽然短暂,但它同样炽热、浓情。 关于交通:哈尔滨的交通还是挺方便的,地铁也通了,在上下班点,节假日会有堵车现象,起步价是8元加1元燃油费,但是只要不是在火车站,客运站地方,很好打车,一般会有拼车现象,可以讲价,现在滴滴打车特别方便,近两年出门坐车几乎都是滴滴打车。如果仅在市区游玩,不建议抱团。 特色美食:锅包肉、尖椒护心肉、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东北大拉皮、大丰收、溜肉段、白肉血肠、熘肥肠、东北乱炖、酸菜排骨、地三鲜、杀猪菜等。很多都是炖菜,外地的朋友一定要尝尝锅包肉、杀猪菜、拉皮。 关于住宿:可以住在中央大街附近,冬季旺季还是照淡季价格高的,不要住在火车站附近,因为卫生及整体设施性价比都不高,可以团购,团购还是有优惠的,包括去雪乡等景区,一定要提前定好,网上价格最优惠,如果是年轻人可以选择青旅,很有氛围,也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具体酒店就不推荐啦,我一个本地人哪有那么多时间住当地酒店。。在团购网站上看看评价自行选择把。 关于特产:好多外地朋友都会有带特产回家与朋友分享,哈尔滨的特产有很多,吃喝玩均有,比较出名的就是哈尔滨红肠,有以下几大品牌比较出名,秋林里道斯、商委红肠、农大红肠、肉联红肠,前面两个品牌要早点去排队购买,一般很早就卖完,其实干肠味道也很不错,外地朋友可以试试。 格瓦斯饮料是一种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含低度酒精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这个味道怪怪的,比较沉,不建议带。 大列巴大面包,又叫大列巴(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由俄罗斯传来,现为哈尔滨一绝。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五斤重,味道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太大,占地方,也不建议带。 俄罗斯工艺品,俄罗斯的手工艺品有刺绣,绘有各种图案的挂毯、地毯;还有木雕、桦树皮画、陶艺、小型精细、手工镀金器具等。俄罗斯手工艺品的代表是俄罗斯套娃。俄罗斯套娃是俄罗斯特产的木制玩具,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这个很受小朋友的喜欢。还有俄罗斯化妆镜,各种镂空图案,花色,很是精致,可以送给女性朋友。 还有很多特产干货(黑木耳、松子、榛子、各种干蘑菇等)、冻梨、皮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注意事项:哈尔滨冬季游玩,还是要多穿些的,但是一般运动走走就会全身发热,哈尔滨的冷只是干冷,并不刺骨,手套,帽子,围脖要戴!冬季的时候黑天比较早,差不多五点就黑黑的啦,商场差不多20:30就全部关门啦,要是购物还是趁早的,相机和手机最好放在包里或者衣服里,因为很容易会冻关机,需要充电或者在热点的温度才能激活。夏天的时候蚊子还是蛮猖獗的,夏天注意蚊虫叮咬,因为早晚温差有点大,晚上还是需要有个小披肩或外套。 因为我已离开家乡多年,但亲朋好友都在家乡,所以每年我都会回去一段时间,此篇游记不是同一时间游玩,但是记录了家乡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美。 此篇邮记主要记录以下景点: 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照片拍摄时间为2017年1月23日。 帽儿山风景区,照片拍摄时间2017年5月30日。 哈尔滨音乐公园,照片拍摄时间2017年6月10日。 巴洛克风景区,松花江边,照片拍摄时间2017年8月14日。
哈尔滨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
外地游客的第一站都是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 作为本地人回到家乡后,第一个要去游玩的地方也是这里。 中央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 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是哈尔滨西洋风情的所在。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因为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都会很多,尤其是冬天,大多数都是外地游客,还有一些俄罗斯人,白天江边会有些游乐设施,有大滑梯,打冰陀螺的,还有滑冰,冰爬犁,松花江上冻后,车都可以通过。 在中央大街附近有很多西餐厅,比较出名的有华梅西餐厅、露西亚咖啡西餐厅、塔道斯西餐厅、哈尔滨名典西餐厅、马迭尔西餐厅,就在周边,都可以步行前往。 中央大街地处哈尔滨的心脏位置,交通很方便,中央大街公交车站是哈尔滨交通网络重要站点之一, 经过中央大街的线路有113路,114路,126路,128路,132路,136路,2路,53路公交线路,位处市中心,节假日会有堵车现象。
索菲亚教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是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建成于1907年3月。景区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由索菲亚教堂展馆、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筑艺术广场、中心休闲广场、地下多功能厅五个部分构成,是哈尔滨市新兴的旅游景区。标志性建筑是索菲亚教堂,原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的随军教堂,建筑风格上整体属拜占庭风格,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景区内建有现代化专业展馆,近千幅美的图片展示着文化名城哈尔滨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比例为1:600、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大型城市规划沙盘,运用了声、光、电及升降等高科技手段,描绘了未来哈尔滨的宏伟蓝图。 门票价格:外观免费,进入教堂成人20元/人,学生票10元/人,70岁以上的老人和1.4米以下的儿童免费。 联票:可参观索菲亚教堂及犹太新会堂成人35元/人 老年人(60-70周岁)、现役军人、学生(本科以下、1.2米以上)20元/人。 开放时间为8:30-17:00,全年无休。门前广场的音乐喷泉,只在5月1日-10月7日期间开放。 交通信息:乘坐8、13、83、201公交车到建筑艺术广场站下车,乘坐5、16、102、103路公交车到新一百站下车。乘坐1、5、20、53、61、113、114、206路等公交车,在“兆麟街”站下车即到。
黑龙江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
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哈尔滨周边比较近的一座山,以登山健身、旅游滑雪、民俗风情、农业观光、漂流五大旅游品牌闻名于世,其中尤以登山健身深得游客喜爱。冬季可滑雪,但滑雪场与帽儿山景区还有一段距离。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尚志市帽儿山镇,位于帽儿山火车站北5公里处,距离哈尔滨市84公里,距尚志市尚志镇45公里。 帽儿山位于阿什河上游,属张广才岭西坡,由侏罗纪中酸性火册岩构成,是哈尔滨市附近的最高峰。2011年-2014年,帽儿山风景区正式进入风景区开发建设新阶段,现已经建成极具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 帽儿山主峰海拔805米,是哈尔滨市周边最高峰。相传神仙的帽子掉落在此,便形成了帽儿山。 奇特的山峰,漫山遍野的天然次生林,一年四季风景独特秀丽。早春——鲜花遍布,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气味芳香;盛夏——蜂飞蝶舞,百鸟争鸣,流水飞泻,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叶,朝相辉映,五花山色,景象万千;寒冬——千里冰峰,万里雪飘,山舞银蛇,晶莹剔透。 交通信息:客车:哈尔滨----帽儿山 早上6点40、9点、10点半、11点40、13点10分、15点,哈尔滨道外承德广场客运站。 帽儿山----哈尔滨 早上5点半、6点半、7点半、9点、12点、15点,帽儿山客运站。火车:K7047 哈尔滨东-帽儿山 06:56-08:33 1小时37分 K7111 哈尔滨东-帽儿山 13:47-15:13 1小时25分 K7089 哈尔滨东-帽儿山 17:12-18:29 1小时22分 6225 哈尔滨东-帽儿山 17:40-19:59 2小时19分 K7112 帽儿山-哈尔滨东 10:50-12:54 2小时4分 K7090 帽儿山-哈尔滨东 11:27-13:02 1小时35分 K7174 帽儿山-哈尔滨东 14:59-16:50 1小时51分 K7226 帽儿山-香坊 16:16-18:13 1小时57分 6226 帽儿山-香坊 04:55-07:12 2小时17分 坐客车还有火车都是在帽儿山镇停车,下车后可以打车,一般都是5元一位,直接到山底下的停车场附近。 还是自驾游更方便些~ 门票价格:成人门票40一位,学生证,老年证等半价。山上的玻璃栈道和下山旱滑都是40一位,不享受半价优惠。山上还有丛林飞跃、水滑梯等项目。 帽儿山玻璃栈道位于帽儿山主峰最顶端,高悬于峭壁沿线,栈道全长108米,其高度和平均海拔已经超过著名的张家界玻璃栈道。除了长度全国第一外,该玻璃栈道还有一个直径为6.9米的玻璃眺望台。踩在上面,透过脚下透明的玻璃,视觉的冲击和这种“踏空”而行的感觉让很多胆大的游客尖叫不已。
哈尔滨群力音乐公园-师大夜市。
如果你热爱艺术,如果你热爱人文风情,那你到哈尔滨来,就一定不要错过具有欧式风格的群力音乐主题公园。 哈尔滨音乐主题公园位于哈市群力新区,于2015年9月28日投入使用,该公园以哈夏音乐会为主题,通过景观、雕塑、园林小品等诠释了哈尔滨地方音乐文化特色。 音乐主题公园东起友谊桥,西至三环路,这座带状公园紧依松花江南岸,是群力新区六大公园之一(还有丁香公园、体育公园、湿地公园、金河公园、雨阳公园),总占地面积约49.2万平方米,音乐公园建筑形象由名歌名曲 、音乐名人、哈夏音乐会三部分组成,体现哈尔滨传统音乐名城的特色。用雕塑、小品、绿化植物等元素来体现音乐文化主题,展示哈尔滨音乐文化发展历史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发展历程。长廊前广场和堤坝外侧滩涂,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或其他大型音乐活动提供了活动的场地。 公园分为“迎宾序曲”、“盛世华章”和“城韵未央”三个部分。 从新修建的友谊桥驶下,一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建筑将群力新区装点的分外瞩目,这座长廊位于群力新区松花江畔,整体建筑风格与群力新区打造的欧式风格浑然一体,长廊长165米,高41米,建筑面积约为2000米,是道里区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内特色鲜明的建筑之一。音乐长廊周边是一片宽阔的广场,也是一处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益性文化广场,可供市民休憩及举行小型的文艺演出。在今后,这里也将成为“哈夏”音乐会上举行文艺演出的场所之一。这座巴洛克式的建筑与不远处的哈尔滨音乐厅遥遥相望,成为群力新区标志性的音乐文化景观。 交通信息: 音乐长廊附近的公交站:音乐长廊、观江国际、观江国际、群力大道(景江东路路口)、音乐主题公园。 音乐长廊附近的公交车:旅游观光巴士1号线环线、25路等。 打车去音乐长廊多少钱:哈尔滨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8.0元、起步距离3.0公里、 每公里1.9元、燃油附加费1.0元。
很多人来哈尔滨都会品尝东北菜,在这里在推荐下另一美食新天地,年轻人都很喜欢去的,那就是夜市,个人比较常去的就是师大夜市,师大夜市是哈尔滨市颇具规模且政府正规的夜市之一,位于文兴街上,紧临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校区),以往被称为文兴街夜市,因紧临哈尔滨师范大学,而且夜市主要的消费群体为大学生,已被大家广泛且熟称师大夜市,经过十几年的正规经营,市场内包括大江南北各大小吃,每到夜晚,慕名而来的人潮总是络绎不绝。好吃的摊铺排队人特别多,偶尔都要排上半个多小时~周末假日时前往,更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推荐:烤冷面是东北的特色美食,烤冷面可以说是哈尔滨最早的小吃之一,在小吃摊上,一个很长的大铁板上,能同时烤十来份冷面,烤出来的冷面可口,酱汁鲜咸,甜、酸等口味也很丰富,调料里还加上些许蒜法。三和烤冷面用料足,香菜和洋葱尽情挥洒,味道真上一层楼。 烤鱿鱼,师大夜市最早的摊位,历经初期创业爆火,中期被模仿,后期创新的过程,鱿鱼已在师大夜市站稳脚跟,鱿鱼里加入了咖喱粉和其他秘方,让鲜嫩弹牙的鱿鱼在甘香的咖喱粉的格外浓郁。 还有小泰国菠萝,在泰国该品种叫“布兰”,只有清迈、清莱、普吉三地才有“布兰”!该品种圆润,个头只有拳头大小,用鼻子闻非常香,切开后都会感觉到甜的粘手!7元一个;脆骨小串,10元一把,一元一串,一把一把卖,这个好吃,要拍好久;烤豆皮,3元一把有6个,要烤完就吃,否则凉的很快;蒜苔大羊排,他家的大哥吆喝声最响——“嘎嘎香的大羊排,想吃你就来”,隔着十米也能听到,摊主从2008年开始在师大夜市经营,肉不煨料,蒜苔的清香提升羊排鲜美,保持了羊肉的原法原叶;小吴玉米,虽然换人了,但是味道还在,外酥里嫩,刷上沙拉酱烧烤酱,特别好吃;老北京水爆肚,夜市里很多家在卖,找排队人多的绝对好吃,蘸料齐全,配菜新鲜。还有特别多的小吃,每次去都是特别撑的回来~
哈尔滨巴洛克风情街-夏日迷人的松花江。
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南岗,住得都是洋人,西区便是道外,住的是中国老百姓。史料记载,20世纪初,一批精明干练、有头脑、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盖楼时那些中国工匠纷纷效仿道里、南岗的“洋房”,采用中国的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 老道外有着中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道外传统商市保护区从景阳街与靖宇街交口,一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 “巴洛克”是17世纪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它的建筑豪华而富有激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色彩浓烈,装修富丽,雕刻细腻,被公认为欧洲伟大的建筑风格之一。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常常采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一风格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领域都发生影响,一度风靡欧洲。 中华巴洛克建筑在哈尔滨、武汉、北京等许多城市有遗存,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在哈尔滨道外区。 联合国人居范例奖的评选专家和国际建筑艺术专家来哈尔滨考察后,对这片建筑群的评价是:无论是从巴洛克建筑的数量、还是它的历史厚重感来说,价值都超过了中央大街,哈市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唯一够条件的就是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 如今,在历经近百年的沧桑后,哈尔滨老城区道外旧时的富商宅邸多已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杂院或是挪作他用。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虽然基本保持原样,但由于年久失修,砖木结构的外墙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有的墙体已经出现断裂和局部塌陷。 面对这群坐落在城市一隅的历史看客,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尽可能地保护修整,试图还原它们过去的面貌。2007年,哈尔滨市将“中华巴洛克街区”保护更新列为重点工程项目,开始对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地区进行修复。在建筑区域腾迁工作结束后,工程将以“修旧如初”为目标,修缮建筑,并对街区环境进行改造。 老道外还集中了许多民间美食,象张包铺的排骨包子,张飞扒肉,范记永的水饺,胡同老锅烙等。其中不乏上过电视,还有被《舌尖上的中国》收录。 交通信息:3路;19路;26路;107路;108路;109路;388路,在景阳街站下车。
一个城市有一条河,这个城市便有了一种别样的灵动。迷人的松花江之畔,这是冰城一道永不落幕的妩媚。夜晚去了江边,退役的老江桥旧貌换新颜,原本破旧的桥面现在铺装了多处钢化玻璃透空展示区,如今已经变为旅游新地标。 虽已离开家乡一段时间,但是有关她的记忆一直在我脑海里,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