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亚丁
香格里拉藏语意思为心中的日月。虽然对于香格里拉的归属这一公案由来已久,但并不影响我对香格里拉的神往和冲动。因为稻城,更因为亚丁。我潜意识里还是喜欢稻城亚丁,也就是消失在地平线的水蓝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周末的夜晚,乘着夜深人静,和友人一起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旅程。夹江-雅安-天全县-二郎山-泸定-康定-雅江-理塘-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全程8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公里左右,318国道590公里,剩下的基本就是省道217和景区道路。当夜宿于天全县二郎山宾馆。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天全县显得很冷清和安静。一夜无话,次日早起,奔赴目的地。从天全县出发,转入318国道,一路盘山而上,颠簸将近100公路,来到川藏线的标志性节点:二郎山隧道。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交界的二郎山,它起于天全县龙胆溪川藏线,止于泸定县别托山川藏公路,全长约8600米。其中,二郎山隧道约4180米,别托山隧道约100米,和平沟大桥120约米,道路等级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洞口海拔2200米,总投资4.7亿元人民币。是川藏线改造咽喉工程。隧址海拔2200米,于1996年7月开工,历时5年,2001年12月竣工。开工时是国内最长、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应力最大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歌唱二郎山的曲谱石碑安静的伫立在二郎山隧道洞口,十数年如一日,默默的看着南来北往的客。蜗速穿过隧道,一路沿山盘旋而下,就来到泸定县。飞夺泸定桥的枪炮声在历史的硝烟中传响不灭,遗迹犹在,车轮铿锵,不忘过往,历史向前。绕城而过,逐水前行,康定已经遥遥在望。跑马溜溜的山上,情歌荡漾,醉了一方水土。穿城而过,一路向上,不知不觉已经走在折多山的盘山路上。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280米,是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又是“折多”二字。行至垭口,天气晴好。对于多雾雨雪的垭口,我们人品爆发:晴空万里,白云缭绕。海拔4280的高度对于高血压的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年,曾经在金山夕照中驻足折多山,慢步登临观景台,牵手举步,尚留余香。此刻,一步一喘息,三步一停留。好不容易来到半山的观景台,脚下是松软干净的积雪。左侧是“多”形蛇状的盘山公路,右侧是微波起伏的高山草原。平常轻若无物的单反此刻重如泰山,终于明白,单反还是敌不过高反。于是,急匆匆驱车“逃离”,随着海拔的下降,人也终于舒服了很多。因为目标在前,所以我们匆匆穿过摄影天堂新都桥,继续向前。以前经过新都桥向前需要翻越高尔寺山,一上一下,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现在隧道开通,不过十多分钟。路短了,时间减少了,看起来的便捷,让我们失去的是沿途的风景和山高人为峰的人豪迈。沿河谷婉转前行50多公里,就来到雅江县。雅江县依山而建,颇有重庆风貌,只是规模太小。县城唯一的优点就是海拔只有2600米左右。对于有高原反应的人来说是歇脚的好去处。绕城而过,继续前行。不知不觉就行至天路十八弯的盘山路上。来到山顶观景台,停车俯瞰,来路如同折叠循环往复来回的线条,曾经擦肩而过在小车面前如同巨人般的大货车,现在看起来就像被细线穿起来的小蚂蚁,缓缓蠕动着。穿越天路十八弯,就来到剪子弯山,海拔4659米。继续前行,就是雅江和理塘的交界处: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太高,有点难受。停车驻足,下车,开机,咔嚓,到此一游,上车,点火,出发,逃离了这个垭口。理塘遥遥在望了。以前穿过垭口,可以俯瞰理塘全貌,现在新开隧道通车之后,一出洞子,右行穿过理塘就是巴塘,然后就进入藏区了。左行则是前往稻城亚丁。果断左行,绕理塘而过。前往稻城,除了山路还是山路,除了荒凉还是荒凉。最荒凉的还是海子山地质公园。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为5020米,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故名海子山,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遗迹,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称。海子山曾经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大海,蔚蓝色的海底世界里,海藻丛生,游鱼如织,绿茵成材的海岸上,珍禽异兽,欢畅嬉戏,修然自得。后来风吼海哮,地壳挤压碰撞之声引起了海潮,隆起了海子山。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中穿行:单调、枯燥、无聊。行行重行行,稻城已在望。进入稻城,已是华灯初上。这里海拔3780米,高反轻微,勉强入睡,迷迷糊糊中,梦境翩跹,如梦似幻,不觉东方已经泛白。
今天晴好,霞光熹微,不负此行。出城数里,小河蜿蜒,沿岸成片青杨林已经开始泛黄。看看东方,距离日出还有一会儿,想着回程可以慢慢拍日照青杨林,于是一脚油门就直奔亚丁。又是重复的溯流而上,穿山越岭。去年来的时候,正值青稞熟透,满地金黄,掩映在碧水青山之中,分外醒目。遥想窈窕淑女,一袭大红汉服,手持三尺青锋,在金色青稞丛中,迎风独立,衣袂飘飘,高冷如冰山过客。可惜,现在沃土犹在,青稞全无。在山间穿行的感觉就如同在都市之间游荡,转过一个街角又是一个街角,看起来都差不多。不知不觉就到了香格里拉镇。在游客中心稍作停留,停车、购票、排队、乘车…………亚丁,我来了!从游客中心出来,又开始在山间盘旋婉转,昏昏欲睡之间就感觉车停了。同行的游客欢呼着:终于到了,亚丁!今天天气晴好,艳阳高照,天宇幽蓝,云如鹅毛。这里的天,很蓝很蓝。那是一种没有杂质、很通透的蓝,幽深的蓝,纯粹的蓝,干净的蓝。蓝到超凡脱俗,不像人间景致。这里的水,很清冽,高山流水。这里的山,很高,耸入云霄。如果要形容这里,那就是:干净!如果要感触这里,那就是:通透!如果要表达这里,那就是:高冷!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庙还是那座庙,经幡依旧在风中猎猎,我已经找不到昨日的我。目前开放的景区就两条线。短线,主要是看仙乃日峰。长线,主要是看央迈勇峰、牛奶海、五色海。记得第一次来,因为累、喘、痛,只完成了短线里程。这次我决定全程走完。因为我感觉我的身体不允许我有机会再来此地。所以,必须走好最后一程。仙乃日峰是短程,看着路标,不过800米。因为走过一次,所以有心理准备,一步一步的往前挪,最后还是上去了。上去了的感觉就是不想下来了………下来的时候才4点过。导游指着央迈勇雪峰告诉我们,今晚有日照金山。我一下子就活过来了,期待啊。到日落还有两个多小时。我们找了一个角度绝佳的拍摄点,坐等日落:远处是央迈勇雪峰,眼前是金黄的草甸,一条小溪从远处的山脚婉转而来,央迈勇雪峰正好倒影在溪水中。时间渐晚,摄影的陆陆续续开始向我们这里聚集。在等候中,两个小插曲笑死我(老子)了。我选的点正好在小溪转角处,雪峰倒影角度最好。左边一个看起来很资深的摄友已经摆好脚架,架好机器,插好滤镜了。这时,一个摄友提着脚架过来,对我说:兄弟,挪挪。我先看了一眼右边,小溪!回头看着他,举着我的装备,不说话,就看着他。老哥还是懂事的,默默走一边去安营扎寨去了。尼玛,有脚架了不起啊。咱双脚站立,自带脚架不行啊!然后付出的代价就是在之后的2小时等待中不敢挪动,怕位置被占了。然后,我就在旁边看着俩老摄友交流各种拍日落夕阳的参数。一个是尼康,一个是佳能。我发现他们只熟悉自己的器材,跨品牌了都很陌生,感觉就是一种鸡对鸭讲的交流。我看着他们层出不穷的配件,估计都是器材党来的。不管他们,咱属于心情党的,高兴就拍,不高兴就不拍,没那么复杂。离我不远,排了一排同样坐等的爱好者,我正在试机,突然一阵惊呼传来,我转头一看,一个汉子直接扑入小溪,双手猛捞,我抬头看天,上弦月好好的还挂着呢,捞什么捞啊。不过,人家真捞着了:镜头啊。一看就一50mm标头。不贵。但没救了。电子产品的通病:见水死。在一阵惋惜声中,雪峰开始泛红。清脆的,沉闷的,连续的,单击的………各种快门声突然密集起来,我把机器调至高速连拍模式,大约每秒7张,狂按啊,旁人的侧目让我心生嘚瑟,哈哈哈哈。
最大的挑战在第二天,要完成上次未竟的长线旅途。第二天,蒙蒙亮,进入景区,和约好的藏族小伙子碰面,直奔央迈勇长线景点。长线分两段,前半段平坦,可以骑马,可以步行。后半段全徒步,全程不过5公里多。为了节省体力,前半段还是选择了骑马,其实是骡子。每天骑马只有四轮。早到早骑,完了就只有等次日再来,不预售。我们来的早,第一批骑马出发。第一轮大约10来人,一溜出发,一支小小的马队呢。每匹马脖子上挂着一个铜铃,类似于驼铃那种吧。我算是第一次骑马,感觉和骑牛差不多,要保持身体和马的颠簸同步,放松,不要僵硬。于是,我们在悠扬清脆的马铃声中就一颠一颠的踏上了长线旅途。骑在马背,果然轻松,还可以看风景。按着导游的提醒,骑马背上,双脚用力蹬着,保持平衡。平路和上坡的时候,身体前倾,减轻马匹负担。下坡的时候身体后仰,也是为了平衡。颠簸大约一小时,前半段就结束了。下了马,同行友人问我:感觉咋样?我说:蛋疼啊!大家大笑。我悄悄对自己说:真的蛋疼啊!估计骑马技术不好。下了马,就开始爬山登坡。看着陡峭的山坡直插天际。脚下海拔4200多米,山顶牛奶海4700多米,要登高400多米,我的心一下子拔凉拔凉的。人的畏惧感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也来源于对自己的承受力的担心:血管会不会爆?心会不会停跳?脚会不会瘫软?来都来了,还是上吧。山高路陡,暗冰湿滑。看着几波年轻人手脚并用,猿行虎步,几下就看不见人了。再看看几位比我年纪大的游客,高山仰止畏难的神态,我又找到点自信。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所谓的一鼓作气,猛冲猛打只能是作践自己。短线的时候我就发现,高原登山,重要的不是体力有多好,关键的是把握爬山攀登的节奏。以我的体力和呼吸强度,我登三步,歇两分钟。循环往复,不累,或者说是能够承受之累。向上向上向上,心跳如擂战鼓,头缺血供氧不足爆痛啊。我忍,我喘,我歇,就是不回头不放弃!几经波折,终于来到半山平台,这一刻,对牛奶海的向往不知不觉就败给了征服自我的喜悦中。牛奶海美则美矣,只可看看,除非我留下,不然带不走。我漫步在高山平台,看雪山扑面而来,那是5900多米海拔的央迈勇雪峰。继续前行1.5公里,就来带牛奶海边,海边啊!是海子,不是大海。海子不大,就像一小水塘。因为是中午,光影效果不明显,海子除了清澈,就是一些年代久远的矿物质映射出来的斑斓色彩勉强值得一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风很大,感觉防寒服和我多年积累的脂肪叠在一起也就不过一张薄纸而已,感觉风再大点就直接吹透了。再往上300米就是五色海。我感觉了一下,自己是不能继续了,再继续就是冒险。同行了友人继续前行,我独自飘摇着开始下行。神奇的高原!感觉每下行一米,人就舒服一点。在下行途中,向上的人都不断问我:还有多远?美不美?看着他们如我一般的挣扎拼命的神情,我告诉他们:不远,很美!我怕说了好远、不过一小水潭而已他们会一下子崩溃。你看,我多好,那么累还不忘鼓励别人。其实,到这样的地方看风景,拼的是人品,我们人品好,遇到好天气,看到了好风景,人品不好的人估计只能看到满山云雾。下山比上山难,脚杆打闪闪。还是年轻人好,虽然气喘吁吁,还能高歌大笑。我边走边问:谢谢大家,我实在走不动了,谁能一脚踹我下去啊?结果只有一美女说:我来,我最喜欢做这事了!哎,结果还是未果,说说而已。全程唯一的亮点就是前半段和我同行的藏族小伙子。他看我那么累,那么痛苦,感觉很奇怪:你最多30多点,咋那么弱啊?这小伙子是高人啊,看起来说我弱,又说我那么年轻。对于将近50的我来说,还真找不到发飙的理由。奇怪的恭维!我说我孩子就比你小2岁而已………他一脸不相信的看了我好几眼。我对他说,照你这么说,我回去拾掇拾掇还可以和小美女打成一片了?他哈哈大笑:可以可以。我不敢笑,真的喘不过来了。我独自一人从下马的地方徒步飘回出发点等候同行的朋友。真的是飘,仅存的意识刚刚够控制身体保持直立和方向,双腿完全是机械运动,迈步迈步迈步………回到出发点,休息了大约40多分钟,和同行的友人会师了。导游小伙子告诉我,从亚丁翻越垭口徒步一周左右就可以到达泸沽湖。我的脑海中一下子差点当机,一万头那啥马在奔腾………真的勇士啊!这么高的海拔,这么大的风,这么长的人时间!这得需要多少氧气啊!高原氧气稀薄是不是就是被这些勇士把氧气吸走了啊!
看了该看的,爬了该爬的,拍了该拍的,打道回府吧。又是一路颠簸,回到游客中心,取车,收拾行装,返程。稻城青杨林还等着我呢。几十公里的路在海拔降低的舒爽中完全不是一个事儿,一路狂奔,稻城已经遥遥在望了:青杨林,我来了。青杨林还在,只是阳光突然没了,光影也没了。望着单调枯燥灰暗的青杨林,我………欲哭无泪啊!心情突然就不好了:错过了就错过了,也许你还能找回在朝晖夕阴中斑驳陆离的青杨林,但你已不是那时的你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剩下的归途,我和亲家换着开车,开开开,一直开。我在心底默念着:再见,我的稻城亚丁。再见,最后的香格里拉!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