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歙县
经过昨天白天一天的折腾,早已是人困马乏,躺在床上修图,手机都差点掉到地上!美美的一觉睡到自然醒,八点多了,赶紧起床洗漱,打开阳台的窗帘发现已经已日上三竿了,顺手拍了几张照片,就和宝马哥一起前往饭店的自助餐厅用餐。
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位于歙县县城。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柱子1580根。徽商大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三雕”精品比比皆是。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9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进了西园。大宅院内的古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多达14000多处,其中有不少是近20年来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散件。尤其平安门上的十三龛式门楼,各个门洞里的两扇门都有花纹,并能随风摆动。“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孔明兵出祁山”,小额枋上的雕刻更是栩栩如生地反映了蜀国当时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这座青砖门楼的整体布局整饬大气、装饰纹饰精美,是存世之绝品,被誉为“天下第一楼”。
大宅院后花园
徽商从南宋后期开始崛起,至明清达到鼎盛,驰骋中国商界长达三四百年,影响深远。“钻天洞庭遍地徽”说的是徽商在空间上的影响,即徽商无孔不入,足迹遍天下。徽商足迹遍天下,首先是遍及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府州县的都会城市。徽商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靠的是人,是一种精神,有人以“徽骆驼”来比喻。“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活跃于大江南北前后几百余年的一代徽商,终于在清末民初走向了衰退。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典型的徽派建筑,很有历史特色。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后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永泰二年,划歙、休宁二县地设归德县,划黟县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部分设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均属歙州。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地复归歙、休宁二县,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形成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今黄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一直为歙县地治,于1988年1月划歙县7个乡镇成立。歙县徽城镇古为徽州府城。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