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 景美醉人!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瘦西湖闻名遐迩的景区,确实名不虚传。虽不是阳春三月下扬州,但深秋时节,瘦西湖披上了五彩斑斓的外衣,秋高气爽,景美醉人!美丽的朝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园区内花儿姹紫姻红,柳枝摇曳,意境幽然,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我们放慢脚步,一起感受这恬静的美好时光。瘦西湖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游玩指数:★★★★★推荐指数:★★★★★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
五亭桥 是瘦西湖的精品所在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精华,也是扬州城的名片,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而且是全国风景名胜中独一无二的景观。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犹如五朵出水莲花栩栩如生。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徐 园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
徐园,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听鹂馆前,左右各置一巨大铁镬,其直径六七尺,厚约二寸许,重逾千斤,以叠石为底座,高与人肩齐。游人至此,每每驻足抚摸流连,感受它的历史沧桑。这两只铁镬相传为萧梁时的镇水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钓鱼台 白塔一个传奇的故事
钓鱼台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
白塔建于辽统和年间,辽清宁四年(1058)重建,在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乾隆年间重修。塔身白色,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此塔有一个传说大意是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扬州,官员们和商人为了向皇帝献殷勤,有太监说,皇上要来吹台垂钓,如在湖对岸建一座喇嘛塔,使那里的的景致像京城北海,那就更美了。商人们急中生智连夜施行。第二天早上皇上发现湖边悠然耸立着一座白塔。昨天还是空空如也,不禁大惊,太监慌忙跪奏说是商人们连夜建造的。皇上感叹到,扬州富商甲天下,看来名不虚传。因此有了一夜造白塔的故事。
二十四桥 一座神奇古老的桥
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此桥长24米,宽2.4米,24层台阶,24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体会到二十四桥的妙境。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