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佛学院(概况)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1980年,晋美彭措上师到色达县喇荣沟创建了只有32名学员的小型学经点。1985年5月19日色达县政府批准了喇荣学经点的成立。199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欣然挥毫为学院题写了汉文"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门牌。1997年由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以上基本信息摘自网络,其他有关佛学院发展历程、宗旨、学制、管理机构、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员构成、学校设施、佛事活动、经济管理、毕业去向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上都有。 前一篇介绍了亚青寺(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77277),到甘孜就是要看看这二个地方——亚青寺与佛学院。也说到了观后感,在此就再重复一遍。 个人观后感 1)“没啥",这里的人跟我一样都是人、都是普通人。 2) 可以思考的角度很多,如宗教、教育、社会学、群体行为、建筑与功能、安全与环境、群体管理、社区管理等等。 3)当初创建者,当然是为了宗教、传教、修行,当人少时都不是问题,但当人数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时,应未雨绸缪,做好规划及管理。当然,说的容易做起难。困难会有很多,土地、经费、规模确定等等。 4)问题出现了,事后补救虽说困难重重,却也很有必要。基础建设、折旧建新、重新规划等等不可避免。 5) 只是粗略看看感受一下,没有计划深入了解,故而坚持不交流、不拍人物近景、表情、特写。你一个人来这看看,就几小时,跟人问这问那、还要拍人家特写。那是一种猎奇心态、对人不太尊重。要想深入了解,应该多花时间,大概1-3个月的同生活同学习是需要的。 6)这不是景区,没有门票。 虽然第一条已经说了,再强调一下自己真没有什么”震撼“之感,即便是降低到视觉的角度。针对网络上有所谓”世界上最后的心灵净土“的说法,只能是无语! 网络上还有对整治环境说三道四的声音。啥都不说,只想问题一句,一旦、万一发生什么安全问题,你们又要喷什么?! 有点说多了。这也是当时的心境,记录一二。 坚信一切都在不断改善中。
甘孜县城-充古乡(G317)
从甘孜县城出发,沿G317到充古乡,即地图上的B点。然后就要离开国道,进入乡道。这段路是前天从新都桥到甘孜县城的最后一段路,今天算是逆向走了一趟。 早上0825退房出发,到前天下午加油的“中信加油”加满油,依旧要登记身份证。
卡萨湖
没错,就是前天临近甘孜县城时,居高临下所看到的卡萨湖。今天所走的乡道则是从湖边经过。
卡萨湖-棒多村
过了卡萨湖,继续前行到达棒多村,即地图上的C点,从A点过来也是在此汇合。此段乡道的路况不好,多为非铺装路面,路小坑洼多。
棒多村-东谷
东谷这个地方是事后看地图查询才知道,行前对这一路的详情前不了解,没有充分做好功课。
圣地东谷
圣地东谷,是经过时看到的招牌。后来在网上查询得知,此地为圣地,一是奶龙神山,二是东谷寺。每当十二年一次的转山会到来时,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奶龙山是朵康地区闻名遐迩的神山,其全称为“东谷索朵奶”。奶龙山位于甘孜县东北,东谷区四通达乡境内,四面环山,海拔4610米。奶龙神山由观音、文殊、金刚手等三峰和一条长寿谷组成。绕一转约有十多公里。
东谷-塔子乡
从东谷开始继续将烂路行进到底。一路看了圣地东谷的转山,继续前行,翻过垭口(4550米),跟着导航走,经过尼柯乡,到达塔子乡(地图上D点)。离色达越来越近了。
塔子乡-洛若镇
从地图上看,从塔子乡(D点)走一段乡道,由E点汇入G548国道,很快就到洛若镇。佛学院的大门就在镇边。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1
进入大门左侧即为停车场。停好车,带上相机,排除等候换乘内部交通车上山。不是景区,没有门票,车票只有3元。(好像本地人员也需要买票,1元,类似公交车) 照片比较多,分二节介绍。先介绍位于高处的上半部分,建筑颜色主要为红色,为学院主体部分。住着学院人员,包括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大量的学员。然后再介绍位于低处的下半部分,建筑颜色主要为黄色,非佛学院成员所住。(当地一位建筑工人这么说的) 没想在这多呆,时间有限。就不像在亚青寺那样寻找高点拍摄了。在拍摄时,尽量将近处与远处的场景都交待清楚。合适的场景拍些全景。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
简单拍些照片,即步行下山,沿途再拍些照片。主要是位于低处的下半部分,建筑颜色主要为黄色,非佛学院成员所住。
洛若镇-县城
由洛若镇到县城,G548国道,路况极好。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