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城山住这里就对了~舞檐
我第一次尝试民宿,是在几年前的西雅图。那时民宿这个概念还未在国内流行起来,胆大的我落地美国的第一夜就选择了合住的民宿形式,住在西雅图一个姑娘家的次卧里。从西雅图到旧金山,我又误打误撞的预定了一间现在早已是网红民宿的树屋。这两次体验非常美好,所以我从那以后便开始热衷在不同的地方尝试各种风格各异的民宿。有旅游相关的问题欢迎共同交流探讨哦~微博:desperadowong;微信公众号:lonelydesperado一定程度上,我喜欢酒店的规范化,但那种带着房东个人经历与审美情趣的房屋却拥有酒店无法带来的体验感。但几年前的国内鲜少有私人短租的房屋,即便有也缺少一定程度的保障,各方面都不够规范。最近两年民宿的概念开始流行,国内预定民宿也比较方便。这次选择到哪个城市我思考了一阵,最后决定回到家乡都江堰,带着家人一起到青城山里体验一下民宿,来一次短暂的城市微旅行。作为青城山下长大的孩子,这些年来周末度假或者接待朋友,附近有名的酒店大概都去过,因为是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自然价格不菲。民宿大大小小也有不少,有的在繁华热闹的古城区里,有的在远离喧嚣的青山深处。搜索出一系列民宿,大概浏览了一下,把一些从图片上看起来不错的民宿收藏起来,再逐一对比。最后选择了一家在青城山脚成都东软学院旁边的民宿。选择这个民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看上去好看,也就是整个装修风格符合我的要求。还有个原因,我发现这个民宿其实是公司将小区内未售的10多套房屋作为民宿出租,其实它有前台、餐厅和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入住后的体验感。预定流程选择你要达到的日期和目的地搜索出相应的民宿,选择心仪的民宿点击进入页面即可浏览更多详细信息。我选择的这间是三室一厅两卫一厨的屋子,有三张床,宜住六人。页面往下拉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电视、空调、无线网络、电吹风等43项设备与服务的信息都有清晰标注。一晚上1820元人民币,三间屋,算下来一间房600一晚。如果是三对亲友一起前往,这个价格应该算是同级别住宿条件中性价比非常高的了。夜里几个人还可以凑在客厅开展点娱乐活动。但请留意,不同时间价格可能会有不同。点击预定,填写入住人数和入住人信息,核对房费无误即可付款。付款后待房东接受你的预定,整个流程就算操作完成了。 入 住驱车400多公里从重庆回到都江堰,一下高速公路,家乡的亲切感便扑面而来。都江堰成都的县级市,距离成都市中心车程一个多小时,动车20-30分钟不等,票价15元。动车到达都江堰,有三个站,都江堰站在稍远的城边,离堆站在城里,还有一个就是青城山站,可直达青城山。轻车熟路的找到小区,前台在其中一栋的一楼。果真跟酒店的管理一样,24小时有人服务。接待处不大,但装饰的还是比较精致,清淡的茶室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穿着复古的裙衫。
出示身份证件后,很快就办理了入住,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向我们所住那一栋房屋走去,它的名字叫“舞檐”。
一楼有两个卧室,一个带阳台,一个不带。公用一个浴室。
总得来说,这个民宿在配置上是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美式白橡实木家具,床垫是五星酒店首选的美国品牌sealy,洗护用品是法国欧舒丹,卫生间卫浴是德国汉斯格雅,空间设计也明显下了功夫,服务也非常的到位。1820元一晚,三间房,性价比可以说相当之高。当然如果按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来要求,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有待改进的。比如,卫生间里没有可湿水纸巾。
我最满意的是它家的早餐。入住之前,工作人员就让我选择了早餐种类和用餐时间,第二天一早他们会准时将早餐送到房内。如果是住五星酒店,我可能还会在早餐时挑剔火腿质量不够好,但是住在一个小区的民宿里,我将期望值降到了最低,想说凑合吃点先填着肚子,等会出去再吃点。没想到早餐还挺令人惊喜,包子、馒头、玉米、紫薯、蒸饺、面、粥、各式小菜都拿了些来,味道都不错。披头散发的我顾不上就起来赶忙吃了起来。这个姿势略MAN
这个民宿所在的小区环境不错,绿化率近60%。如果携家带口在这里度假,带着老人孩子就在小区里转转也挺心旷神怡的。
傍晚在小区里遛弯,看到路边停放着现在特别流行的橙红色摩拜单车,我还从来没有试过呢,好多年没有骑过自行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用微信扫码开了一辆试了试。押金299,绕着小区骑了一圈,领了个啥红包来着,于是一分钱也没花,第二天骑着出去到隔壁的东软学院门口晃了一圈,还是没收费。
早上骑车遛了一圈,来到前台门口询问有没有咖啡,工作人员拿出下午茶套餐给我看,有一些西式甜点和茶水,没有咖啡。于是我骑车出小区找咖啡,路上遇见一辆饮料车,买了杯山寨星巴克。
问道青城山
来这个民宿的住客,大多都是前往青城山的游客。说到青城山这个景点,title简直太多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我想也没有必要再向大家赘述了,全国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它是个旅游胜地,大部分人通常是夏天到这里来避暑。
我在青城山脚长大,从小到大去过山里无数次,大多都是家里的大人们约着到山里的度假村休憩(就是打麻将),孩子们就在附近的河里淌水、摸鱼、捉蝌蚪。有一年不知道谁把捉来的蝌蚪放到雪碧瓶里,刚好我自己又有一瓶雪碧,打开就仰头喝了一口,才发现里面有蝌蚪,我也记不清有没有将小蝌蚪们喝到肚子里去了。青城山分前山和后山,粗暴点解读,前山比较规范,门票90,后山比较野,门票20。它跟国内其他所有的旅游胜地一样,沿途都会穿凿附会的标注一些景点,我觉得你们不用纠结这个,入了山门便就处处是景了,不必非要登顶,也不必在意景点,就悠哉悠哉放慢速度登山,尽情的呼吸负氧离子吧,据监测,山上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是闹市区的180倍。
景区内没有什么餐厅,只有一些摊贩出售小吃和旅游纪念品,所以正餐还是建议出景区。山门口有餐厅,性价比不高。除了酒店,可以到附近青城山镇上吃饭,镇子里有很多口味机场价格实惠的餐厅。
寻觅张醪糟和哑巴餐厅~
推荐两个餐厅,都在药王孙思邈塑像附近。一个是张醪糟这个号称是百年老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家只卖两种东西,一是红糖醪糟,二是糍粑,都是7块一份。老板非常傲娇,你如果不一口气点好你要的东西,吃到一半再去加,他会不高兴,并不想卖给你。
哑巴餐厅家常菜,合情合理的价格和味道,属于一家出不了错的餐厅。
拜水都江堰~
都江堰市得名修建于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李冰父子带头修建的。经历两千年的风雨,它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灌溉着成都平原。这里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每年最到酷暑难耐时,都会迎来大量避暑的游客,夏季是都江堰的旅游旺季。汶川大地震之后,都江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城区被扩建,人们不再围着老城区活动,生活与工作都向着中心之外的新城蔓延出去。但主要景点仍然集中在老城区附近,一天时间足够走完。如下图。
从进宣化门开始,就算正式踏入了都江堰的古城区。街道两侧种着遮天蔽日的高大梧桐,是我童年最初认识的树木,也是我成长之后最爱的树木。宣化门通往玉垒山公园的那条路,叫做幸福路,我也是现在才知道它的名字,我们从来都粗暴的叫它“正街”。这条街上有着我无数回忆,我们读书那会儿的约会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这条街附近展开。后来离开家乡再回来,大多时间都待在家里,很少出门。这一次再回来,发现正街已经翻天覆地的改建了一番,步行街中间修建起了一长排玻璃房屋,租赁给各个品牌做商铺,有纪念品商店、小吃店、咖啡厅等。夜里梧桐树上挂着的彩灯亮起,一片璀璨。
这条步行街走到尽头就是玉垒山大门,地震之前市里的人民医院就在山脚下,现在是一片空地。
一般常规线路来说,玉垒山大门是都江堰景区游览线路的终点,所以现在往左边走,这条林荫小道叫做南街,一些回民聚居在此,有清真寺和很多清真餐厅。
这条从南街分支出去的小径叫西街,这是地震后修建打造的,差不多就是丽江古城里某一条街道的样子,两侧有一些酒吧和杂货铺。这样的街道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都江堰的西街并不额外特别。
特别的是在南街尽头,横跨岷江的一座古桥。始建无考,百度百科说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这不正确,只是清朝光绪年间重建易名而已。因为《华阳国志》有记载:“李冰沿水造七桥,上应七宿。”这说明李冰时期江上修建了七座桥。而元代《蜀堰碑》记载“江水又东为离堆,又东过凌云、步云二桥……”,据考,南桥的原名正是“凌空”,后改为“凌云”,光绪年前又改为“普济”。总之南桥的前身很可能是早在元代已有,只是被损坏和复建了很多次,现在我们看到的早已不是它最初的模样。现在桥头重檐彩塑珍禽奇兽和各种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走廊天棚为彩画天花仿古天卷棚,里面雕梁画栋光彩熠熠。
离堆公园
从离堆公园进门,算是都江堰景区的起点。整条线路包含的主要景点先后依次有:伏龙观、离堆、飞沙堰、鱼嘴、安澜索桥、二王庙、玉垒关等,从玉垒关出来就到了玉垒山大门,也就是幸福路的尽头。公园门票90元。
公园里我最喜欢的是入园左侧的清溪园,精致玲珑、曲径通幽。里面有上千年古树紫薇花瓶和紫薇屏风。园内还有一株千年银杏,相传是东汉末年张松所植,结果的季节,老头老太们会到树下将落到地上的千年银杏果拾回家把煲汤喝。我在家时,有时候会带上一本书到公园里僻静的廊亭上看会儿书。园内的伏龙观,建于晋代,观内前殿玻璃展柜里是1974年从河床内发掘出的文物:李冰石像。中间一行文字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 我们在都江堰长大的孩子在小学课堂就必须学习关于都江堰这个古代水利工程的知识,这是考试的内容。整个都江堰由三部分组成:宝瓶口、飞沙堰、鱼嘴。宝瓶口是李冰父子用火攻和水浇的方式人工开凿出来的进水咽喉,状如瓶口,能控制进水流量,因与山体分离,故名离堆。站在伏龙观外侧临江的走廊上可以看到对面的“离堆”二字。
从伏龙观左侧出门,不远处便是飞沙堰。它的作用是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飞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保证成都平原不受水灾。再往前走到尽头就是鱼嘴,它修建在江心,吧汹涌的岷江分割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江上有座索桥,建于宋前,名为“安澜”,安渡狂澜。小时候我们最喜欢过这座摇摇晃晃的索桥,顽皮的孩子总会在桥中央故意用力摇晃,看着别人担惊受怕的样子更是得意。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副挂历上的照片,大雪纷飞的隆冬,安澜索桥上积起厚厚的白雪,一个人撑着红伞独自从桥上走过,那副画面美极了,令我至今难忘,可惜后来再也没有看到过这张照片。这是我在冬天拍的。
走过安澜索桥(没错,我的名字就是这座桥的名字),对面便是二王庙,顾名思义,这二王便是李冰父子。后来有传说称李冰并没有儿子,实际上是女儿,但无从考证。过了河顺着岷江往来时的方向走,会路过一处512地震遗址,就是一个被震动落的山顶巨石。前方登上玉垒山,玉垒关是三国时期修建的城防,一直为古时川西平原的要隘。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