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的美景
我们的“陪你一起看世界”车队大早离开丛溪庄园,赶往婺源的篁岭景区。篁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有丽江古城建筑,又有兔耳岭的怪石景观,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历史的徽州古村。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何为篁岭?篁岭因“修篁遍岭”有了篁岭的雅名。“篁”其实是一种竹子,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观音竹等,进入景区沿途也随处可见这些竹子。篁岭古村依山就势而建,四周古木环抱,村里以枫香和古樟居多,树龄大多在几百年,最长达到了千年以上。篁岭于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580余年。
进入篁岭景区可以在山下坐缆车上山,也可以开车上山,从山上的入口进入。我们当然是开车上山啰!到山上的停车场一下车,就能看到远处一片徽派建筑矗立在山间。
进入景区,满眼可以看到大片的梯田,可惜不是春天,不然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那景象也是很壮观的!
垒心桥是篁岭最长的一座悬索桥,全场将近300米,垂直高度97米。在桥的中央有一段48米的长度是用玻璃铺垫的,站在透明的玻璃栈道上俯瞰脚下的峡谷,可是很考验胆量的。因为它的中空造型,所以得名“垒心桥”。
远远地,可以看到另外一座山的山坡上有一片徽派建筑,这就是著名的天街。
这里可以看到两座桥
永结同心
爱在心田,是不是很像一颗心的形状
壮观的梯田
天街食府的美食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饮食文化是篁岭民俗传神之笔,篁岭“天街食府”的“天街农家宴”菜源料全用自猎、自种、自养之物。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独成体系。时候也不早了,先填饱肚子再逛吧!我们来到了预定好的天街食府,开始大快朵颐。
呵呵,每次游记里“吃”都要占不小的比重,因为民以食为天嘛!
闻名天下的篁岭晒秋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晒秋,秋指收获的农产品。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神韵”些罢了。发展至今,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消亡,然而婺源篁岭的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成为婺源特色的旅游产品。
队友的合影
晒秋美景
江西风景独好
“篁岭晒秋”还是很壮观的。晒秋的场景,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文化符号,如同“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一样,“篁岭晒秋图”将会成为传世之作。
篁岭的人文
对于爱好摄影的人来说,篁岭无疑也是人文摄影的天堂。
现实版的美女与野兽
瞧,同路的豆豆坐在同心锁上,不知道想什么心思呢
辛劳的老奶奶
优秀共产党员,因为墙上有一张“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状
制作大匾的手艺人
画画的小哥
哈哈,还有美女啦!
篁岭的建筑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曾经说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可徽州却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徽州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逐渐的形成了鲜明的“徽文化”。婺源古村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而篁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在婺源篁岭中看到的这些老房子,似乎就能感受到徽州曾经富庶和荣耀的历史。这里就好似一副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半公里长的“天街”周围有着大大小小的徽式店铺林立。酒庄、书局、茶室等等,复古风情很是浓郁。篁岭的建筑都很好的保留了徽式古村落的格局。院落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家家户户的二楼打开后门都是一层更高的马路。二楼前门会有一朵墙,和屋外搭建的木架连为一体,晾晒丰收时的农作物。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混搭上五彩缤纷的农作物,特别壮观。
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古村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摄影家、画家、书法家、影视剧组前来艺术创作。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江西民俗摄影协会”、“美国摄影家学会”、“澳门摄影学会”、“北京电影学院”等机构纷纷前往篁岭设立创作基地。
民俗文化展览馆,馆中摆放了很多实物和照片,在向游客介绍婺源的民风民俗,风情万种的婺源民俗风充满了乡土气息,而这个展览馆就是在一栋徽派建筑之中,徽派建筑的精美也许就在于它的雕梁画栋。
篁岭古村,是清朝父子宰相曹文植、曹振镛的故里。全村均为曹姓,曹氏先人于唐末中原大乱时期为避战乱从山东上蔡郡迁徙至歙州境内,后入婺源,定居于篁岭。至今,篁岭曹氏宗祠内还保留“上蔡世家”的牌匾。
戏台
篁岭草堂
古法木榨油坊"昌裕隆",木榨榨油,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苦活,从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有十多道工序,多道工序都靠手工完成。这么繁琐的流程只为把果实或菜籽等,经锤炼后撞榨出每一滴纯正的油。油坊门口的伞是不是特别吸引眼球?
天街的店铺
据说是天街上最贵的建筑,全都是木工雕刻而成,展示了徽州木雕的精美。徽州木雕体现了是儒家思想完美展现,也是美与善的高度统一。徽州木雕以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最为著名,被誉为“古建三绝”。其中在古建筑的门楼、门罩等构件上的装饰精美的木雕是徽派建筑中的最大特色。
“树和堂”,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之地,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官厅的主人是曹鸣远,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至江西才子之乡抚州府临川知县。内饰较为简单,一般都会有天井,主要是采光通风,天井下摆了一口缸,缸里的水主要起到消防的作用。这水是天上的雨水,又称无根水,所以又有天降鸿福之意。下水道是古代铜锁状,寓意锁住水源,锁住财源,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有幅对联“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之心,让仁爱和正义做自己的朋友,良好的行为准则成为自己的老师和做人的标准。
怡心楼是篁岭木雕最为精美的建筑之一,建于清朝时期,整个怡心楼飞金描彩,古宅正面全部为木雕,图案精美繁复,极尽奢华,被誉为徽式建筑的精品。二楼,是保持完好的旧时的婚房。怡心楼是从许村搬迁、“改嫁”到篁岭来的,这是景区独创的“传统古建异地搬迁保护模式”,让异地古建筑在篁岭获得第二次生命,并以它们的绝世风华让后人感受它,真实地触摸到它,亲眼看到它的重生。对于这种异地搬迁保护模式,受到各级古建筑专家的称赞。同时,也对于古村古建的复活新生创建了一种新模式。
只恨时间太匆匆,在篁岭的游玩还没有尽兴,我们就要离开了,车队要赶往这次“陪你一起看世界”的最后一站——“瓷都”景德镇了。婺源,篁岭,这么美的地方,我还会来的!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