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泰顺是“生态之县”,入选“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城市泰顺是“廊桥之乡”,现存各类桥梁970多座,其中15座廊桥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泰顺是“养生之地”,入选“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泰顺是“珍禽之家”,被誉为“绿色生态博物馆”泰顺是“印石之都”,泰顺石储量丰富,极具文化艺术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泰顺是“红色之区”,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听说泰顺,是因为廊桥;知道廊桥,是因为《廊桥遗梦》,然而这两者并没有任何联系。2013年,未入深秋,我便和小伙伴们慕“廊桥”之名而前往泰顺,那时候的我们有廊桥情结,即便各个廊桥分布在不同的乡镇,我们都一一前往找寻,三魁镇的薛宅桥,筱村的文兴桥和文重桥,泗溪的东溪桥和北涧桥……每一座桥类似却又有着独特的地方。踩在木质的桥面上,仿佛听廊桥在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2017年8月底,抓着夏天的尾巴,我又跟朋友们来到了泰顺。这一次的泰顺之旅,让我对泰顺又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这里有的不仅仅是廊桥。
关于作者及行程安排
Hello,我是阿久,90后旅行达人,旅游自媒体撰稿人。爱旅行、爱摄影、爱记录、爱分享,愿我看到的世界也是你喜欢的。我的足迹到过我国北京,上海,重庆,辽宁,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陕西,安徽,浙江,江苏,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广西,西藏,福建,台湾,澳门这二十四个省市,国外去过泰国、日本、缅甸、越南、斯里兰卡等。更多最新旅行信息,可关注我的微博:@阿久Mckinney有任何旅行问题想要交流,可加微信:wmjing
1、卡片类:身份证、银行卡、信用卡、驾驶证(如果有就带好)都带好,有其他优惠证件的一并带好,如学生证。但是还要注意带点现金在身上。虽然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但不是所有的地方能刷卡或者微信支付。2、车票类:确定好出行时间,提前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飞机还是火车,最好下载个app。3、数码类:包括手机,充电宝,插线板,各种充电器,摄影器材,USB数据线等4、衣服类:根据时间长短来决定带的衣服。提前查好泰顺的天气。5、其他类:准备墨镜,雨伞等,做好防晒工作!
关于交通高铁:高铁坐到温州南站,普通火车可到温州站,再从温州市客运中心搭乘前往泰顺的汽车,约2.5小时飞机:离泰顺最近的机场是温州永强国际机场,出机场有直达泰顺的汽车汽车:温州/杭州/上海/福州等地都有直达泰顺的班车,可在网上查询预订车票自驾:因为泰顺的景点比较分散,分布在各个乡镇,如果是周边游客,建议自驾来泰顺玩,会更方便。景点信息飞云湖景区白鹤山庄、飞云湖、世界第一长人行悬索桥门票:50元/人地点:司前镇廊桥文化园主要包括北涧桥、溪东桥,附近还有廊桥博物馆(有提线木偶演出)门票:免费地点:泗溪镇此次泰顺之旅,我们先后去了仕水碇步、胡氏大院、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馆、泰顺廊桥文化园、文兴桥修复现场、百丈时尚体育小镇、英士大学纪念馆、泰顺石文化创意园、塔头底古村落……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景点都不需要门票。
泰顺县位于浙江南部,与福建交界,取“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县域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9万人。“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描绘的诗一般的意境,在泰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那迷人的山峦和溪涧,美丽的廊桥和民居,浓郁的乡土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因而,泰顺被誉为“浙南净土”、“中国十大最纯净美丽线” 、“自助旅游天堂” 、“浙江十大欢乐健康旅游城市”。
Day1 杭州-温州南,五马街住宿:温州国际大酒店Day2 温州-泰顺,仕水碇步-胡氏大院-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馆住宿:泰顺香洲开元酒店Day3 泰顺廊桥文化园-徐岙底古村落-文兴桥修复现场-百丈时尚体育小镇-英士大学纪念馆住宿:泰顺香洲开元酒店Day4:泰顺文化馆-泰顺石文创园-塔头底古村落-温州-杭州
住宿推荐
温州市区:温州国际大酒店温州国际大酒店位于五马街附近,对面就是开太百货,无论是购物、休闲还是出行,都非常方便。这是是一家老牌四星级酒店,还拥有两位“金钥匙”服务管家。
泰顺:泰顺香洲开元酒店在泰顺这座小县城,星级酒店不多,开元新开不久,坐落在泰顺新城,对面就是开太百货,适合来度假和商务出行的朋友。我们住的房间面朝风景,推开窗帘就是蓝天白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早餐有温州特色糯米饭,口感不错。
早上自助餐厅的温州特色糯米饭
Day1 杭州-温州南,五马街
想要到泰顺玩,坐高铁就必须先到温州。杭州到温州目前最快的高铁约2小时就到了。作为一个温州人,虽然来过几次市区,但也不算太熟,好在我们住的酒店就在我常去的纱帽河附近。纱帽河是一条集小吃与购物于一体的老街,相比于隔壁宽阔的五马街,拥挤的小巷似乎更具人情味,更接地气,我喜欢这条街上的吴记板栗。每次来买,队伍都很长,味道很不错。
Day2 温州-泰顺,仕水碇步-胡氏大院-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
上午一大早,我们便从温州市区驱车来到了泰顺,大约行驶了3小时,我们到了此次泰顺之旅的第一站——白鹤山庄。这里有着世界上第一长的人行悬索桥。长358米,高48米。脚下便是浙江省第二大人工湖——飞云湖。
走过这座桥,便是一个休息的茶庄,我们坐在湖边喝茶聊天。
穿过这座桥,我们便走出了这个景区。
仕阳镇是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这里有被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仕水碇步。
碇步是一种简易的桥梁,属于堤梁氏桥,这一古老技艺始于唐宋时期。仕水碇步在泰顺的仕阳镇溪东村,总长133米,横列在仕水溪一段平坦宽阔水流平缓的河面上,是我国现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长的古代碇步桥,共有223步。每步由两块平整条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两级。虽然附近有其他的桥连通河岸两边,但这也依旧常有当地行人通过,看来这也成为仕阳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刚开始走的时候,看着脚下的水流还真的有些许惧怕,抬头看到对面的小孩子都一步两步走得毫不犹豫,心中也便不惧怕了。行走在桥上,脚下是哗啦啦的流水声,想起小时候跟在奶奶的后面屁颠屁颠去溪边洗衣服的情景,仿佛回到那个可以用水花嬉戏的年少时光。
当然,来到这里,还不能错过一场特别的舞龙——仕水碇步上的舞龙。在我国很多乡镇,人们常常请舞龙或舞狮表演来庆祝盛大的节日。因为我看过不少类似的演出,但是在碇步上的舞龙还是第一次见。只见表演者舞着一条长龙从河的那一头走来,他们的手臂急促地挥舞着,有力地挥舞着,大起大落的挥舞着。他们的步伐随着碇步高低,错落有致地行走着,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技艺。
我们去的这一天,天气也特别给力,行走在仕水碇步上的场景和蓝天白云倒影在水中,颇有“天空之镜”之感。
泰顺地处浙江省最南端,森林覆盖率高达76.68%。早年的这里由于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较少。也因此,这里拥有大量保存较好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大多处于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后山竹木拥翠,宅前常有一条清泉不断的曲流,有的还有一大片田野,秋日时节稻谷飘香,俨然一片田园秀色。
泰顺古村落建设大气而风格独特,比较出名的有胡氏大院、徐岙底古村落、塔头底古村落、圆洲古村落等。胡氏大院位于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当地亦称石门楼。这是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氏民居,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文物综合价值。胡氏大院主体建筑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两侧厢房以及正屋都以这根轴线左右对称。穿过中轴线便会来到有着大院子的正屋。看着古旧的建筑,本以为这里早已无人居住,但走到大院时,我们便看到有老人家坐在大堂摇着蒲扇。在大院的左侧,还看到了老人生活的房间,为了不打扰他们的生活,我未踏进屋子,但在门口便能看到有些年头的灶台、木质的桌子,以及木质墙面上挂着的生活用品,也可以由此想象出过往屋内挤满了人热热闹闹的画面。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当听到这首歌的开头旋律时就觉得很熟悉,到了泰顺的东溪乡才知道,原来这就是《采茶舞曲》。
泰顺的东溪乡就是当时周大风的创作歌曲的地方,我们在参观当地土楼时还见到了当时见证这首歌诞生的蔡子英先生。他给我们讲述了当时周大风当时来到东溪住下,并由此产生灵感创作出《采茶舞曲的》的情景。蔡子英先生虽已90多高龄,但依然老当益壮,神采奕奕,言语之中不乏作为见证者的自豪之感。聊到高兴处,他还给我们唱了一小段。
在《采茶舞曲》创作出后的半个世界里,它曾唱遍了大江南北,风靡全球,还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西哈努克亲王等国内外领导人都有着不寻常的交集和感人故事。2005年8月,征得周大风先生本人的同意,《采茶舞曲》这首耳熟能详的江南经典民歌被确定为泰顺县歌。将一首茶歌确定为县歌,这在全国千余个产茶县中尚属首例。从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馆出来,我们也仿佛被洗脑了一般,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首歌的旋律,嘴里还时不时哼上几句。
Day3 泰顺廊桥文化园-廊桥博物馆-徐岙底古村落-文兴桥
说起泰顺,很多人会觉得偏僻,但若要说到这里的旅游,可就不得不提廊桥了。“廊桥”这一称谓是最近几年才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这种桥为“蜈蚣桥”。根据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夏天挡太阳,冬天避雨雪。有的廊桥甚至还供人暂居。
泗溪比较有名的是北涧桥和溪东桥两座姐妹桥,这也是CCTV10远方的家栏目所到达的地方。溪东桥在二中的后面,可以从前面的廊桥文化园入口绕进去。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而北涧桥就在溪东桥的不远处,走几步就能到达。相对来说,这座桥更加有名,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平常游客多的时候,桥边的店铺都会开张,会卖一些当地的特产。北涧桥建于清康熙十三年,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看着全都由木头组建而成的桥,我在心里不禁感叹匠人的高超技艺,听说古时候的人赶路累了便会在此歇脚。我小心翼翼地踏在木板上,一步两步,生怕一用力就打扰了这历经沧桑的古桥。
走到桥中央的时候,停下脚步,靠着桥栏听着脚下潺潺流过的溪水。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在桥边,还能见到石头铺成的桥,叫石碇步桥。在泰顺,像这样的桥随处可见,每步由两块平整条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两级,连接着河道两岸。人行走在桥上,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曾在几年前的秋天来过这里,同样的桥,但屹立在桥边的古树却“变色”了。红色的桥身,在黄绿相间的树叶的掩映下,似乎又是另一幅别样的画卷。
在北涧桥的一侧,还有个廊桥博物馆,二楼展出各种廊桥的模型。不过,在这个博物馆里,最精彩的莫过于提线木偶的表演。在提线者的操作者,小小的木偶都活了起来——歌舞表演,喝茶,甚至让木偶写出铿锵有力的毛笔字……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活灵活现。
在泰顺,民间木偶戏班仍有30多个,活跃在当地乡村,已成为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药发木偶,就是用火药来带动木偶表演,感觉更好玩。这次,因为行程和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欣赏到,下次有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徐岙底古村落, 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是泰顺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徐岙村内街巷纵横,路面铺以鹅卵石,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两旁,颇具韵味。这里不是热门景点,况且当天不是旅游旺季也不是周末,所以除了我们,几乎没有游客。徐岙村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小时候见过的太奶奶家的老房子,木板泥土组成了全部,意外的是这里居然还有人住,而且还不少,有些院子里还住着好些人,没有想象中那么荒凉。这个古村不大,但真若喜欢的人倒也真的可以把这里当成发呆的好地方。
泗溪的姐妹桥特别出名,但在泰顺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廊桥,文兴桥便是其中一座。去年台风“莫兰蒂”肆虐,泰顺廊桥损失惨重,文兴桥也未能幸免于难。
四年前,我曾来看过文兴桥,那时候对它就印象深刻。文兴桥位于筱村镇枫林村,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的高度为11.5米,属编梁木拱廊桥。文兴桥始建于公元1857年,1930年重修,至今150多年。文兴桥不像姐妹桥那样耀眼,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当时,若不是马路边的路标,我们根本不会发现它的存在。从马路边走到文兴桥还有一段泥路,一直到看见桥会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秋天的时候,桥旁边的木耳成熟了,工人们正在采摘黑木耳,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田里的黑木耳,原来黑木耳就像蘑菇一样依附在被改装过的木头上生长的。文兴桥看起来真像是一座荒废的桥,桥上用来祭祀的用品也都铺上了灰尘。但文兴桥和心中所想的廊桥最相近,桥下溪水缓缓地流,桥的两边绿树成荫,再远些就是小山了,溪里还有一群鸭子在嬉戏。
时隔4年,这次,和朋友们再次到筱村,看到的是文兴桥正在重建的画面。台风过后,为了不让这些“国宝”失传,当地政府从下游找回被冲垮的木构件,邀请匠人们开始修复廊桥的工程,曾家快便是其中一位“老师傅”。
他曾在央视演播厅里剥鸡蛋壳、取铅笔芯,一举夺得“斧头王”的称号。2010年,他就主持过文兴桥的修缮工作,没想到,时隔七年,他再次结缘文兴桥。这次的修复难度虽大,但看到匠人们在烈日炎炎下依旧未停止作业便可看出他们对造桥技艺发自内心的爱。
据说,文兴桥的修复工程将会在十月份完工,期待被重修后的它闪亮登场。
百丈镇的目标是建设时尚体育,已被小镇列入市首批特色小镇。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一片大大的湖,湖边还停着不少赛艇。2014年,百丈成功申报国家水上运动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每年会有近300名名运动员进驻百丈训练。
国立英士大学是民国时期36所国立大学之一,以纪念“辛亥革命首功之臣”陈英士而命名,是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部分学员的前身。字学校搬迁到这里的三年多里,泰顺在这段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国立英士大学纪念馆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再现当时英士大学教学场景和学校发展历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这里适合带孩子或学生来,学习下英士大学精神,熏陶下爱国主义精神。
Day4:泰顺文化馆-泰顺石文创园-塔头底古村落-温州-杭州
在泰顺的最后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泰顺文化馆,在这个馆里,展出最多的便是方介堪先生的作品。
泰顺石,是中国珠宝玉石系列中以地名命名的宝石品牌,又叫“叶蜡石”。而泰顺石雕,是以中国画理论为指导,以传统玉石雕刻技法为基础,产生的一种心的泰顺石雕艺术风格。
若想要全方位地了解泰顺石雕,还是得走进泰顺石文化创意园。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墙两边的大师们的简介,每一位大师都有自己的专长,例如山水、花卉、人物等。整个文化创意园至少有十家石雕工作室,每一间工作室的师傅都有不少弟子,与其说这里是大师们的工作室,还不如说是活着的石雕博物馆。随便走进一家工作室,都能看到学徒们正在专心致志地“精雕细琢”,他们的年纪看起来并不大,大部分是直接从泰顺当地学校里的石雕班出来的。
在石文化创意园的“师傅”们少说都有十几年的石雕经验,石雕作品更是远销海内外,我们在参观的同时,也不禁被他们对石雕艺术的热衷与执着所感动。在琳琅满目的作品中,“小葱拌豆腐”和“月饼”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无论是形状还是色泽,看起来都像是真的,把我们都看饿了。这两个都是陈学业的作品,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们还看到了“知足”“野乐”等作品。陈学业的作品打破了以往石雕细、密、繁的限制,大刀阔斧进行创作使作品主题突出,清秀脱俗,追求的是大格调和高意境。
塔头底古村落是我们这次泰顺之旅的最后一站。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塔头底,至今保存着7座清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宅院之间特意建成互通的“百米长廊”,串起整个家族的脉络。依山傍水的古村落,大水车让姑娘止步不前。我们参观的时候,村落正在修整改造。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有不少供周边游客度假用的精品民宿。
附言——为三魁镇的薛宅桥惋惜
在去年之台风之前,未被冲毁的三魁镇的薛宅桥,可以说是泰顺廊桥的代表。廊桥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所有的木头连接都是隼接的,没有钉子,现在翻修了之后为了保护廊桥可能会用钉子固定。薛宅桥是三魁最有名的廊桥,始建于明朝:“薛宅桥系贯木拱廊桥、叠梁拱式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15间,单檐,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较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这是百度百科里的介绍。在薛宅桥旁有一棵大樟树,有千年历史,绿树成荫。
泰顺美食
到一个地方旅行,美食是不可错过的。在泰顺当地,也有不少特色小吃和山菜。当地人喜欢在菜里放很多姜和料酒,味道较浓,这倒是比较符合我的口味。畲寨农庄畲寨农庄是我们在泰顺吃的农家菜,在左溪,第一道菜就上了畲族特色——乌米饭。
土豆饼是我最爱吃的
泰顺,是一个乡风淳朴,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如果有时间,真该在这里呆上一周,慢慢体会。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