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预览
很多人去日照直接就是去东港区的海滨,其实从南往北先路过日照的岚山区。岚山也有不少景点,只是没有东港区有名气,所以经常被人忽略。岚山地处鲁东南,东临黄海,西邻莒南县、莒县,北连日照市东港区,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岸线总长25公里,拥有前三岛、阿掖山、海上碑、磴山风景区、马鬐山风景区等自然人文景观,海水、大气、沙滩质量一流,水清浪稳,滩平沙细,旅游资源丰富。岚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曾为纪国的都城纪鄣。岚山夏为九夷,商称人方,西周为纪鄣古国,春秋诸侯争霸,岚山先后属齐、越、楚,中国儒家至圣先师孔子曾在这里拜项橐为师,项橐后人称为“圣公”,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作为孔子的老师,肯定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三字经》记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秦、汉岚山直至唐朝归琅琊郡莒州,宋元至清初界牌岭以北属日照县,以南归江苏淮安府。明初,建安东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独立于郡县之外,军队属兵部,由山东都指挥使司直辖,而卫地仍属淮安。清乾隆七年,也就是1742年,撤安东卫并入日照县,岚山全境才归属日照县,一直到现在。港口新区岚山,是日照市的城市副中心、临港工业基地,作为新兴港口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的一部分,岚山现在发展的也是很不错的。岚山现在名气虽然不大,但是区政府驻地安东卫可是大大的有名,安东卫设立于明洪武17年,也就是公元1384年,当时与天津卫、威海卫、灵山卫齐名,是当时全国“四大名卫”之一。
多岛海风景区是非常漂亮的免费海滨风景区,地处海州湾畔,濒临黄海,面海背山,是国内不多见的南向临海岸线,现在建设得已经挺完善了,风帆广场建在景区拐角处,有各种造型的风帆矗立在广场中央,而且这里三面环海,景色特别漂亮。景区向南的一侧还有大片的滩涂,这是免费的赶海园,来赶海的游客不会太多,绝对是个好地方。
多岛海风景区是非常漂亮的免费海滨风景区,地处海州湾畔,濒临黄海,面海背山,是国内不多见的南向临海岸线,现在建设得已经挺完善了,风帆广场建在景区拐角处,有各种造型的风帆矗立在广场中央,而且这里三面环海,景色特别漂亮。景区向南的一侧还有大片的滩涂,这是免费的赶海园,来赶海的游客不会太多,绝对是个好地方。
刘家湾赶海园被誉为“亚洲最大金沙滩、中国第一赶海园”,面积不小,拥有好几公里长的黄金海岸线,落潮时露出大面积的潮间带,滩平沙细,面积广阔,据说这里盛产100余种贝类和蟹类,主要品种有竹蛏、文蛤、四角蛤、香螺、泥螺、西施舍等40余种贝类和马蹄蟹、花蛋蟹等10多种蟹类。
日照绿茶很有名,有“江北第一茶”的美称,这里的茶园,空气清新,环境自然。日照不但气候特别好,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而且土质也特别好,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所以这里不但“南竹北引”取得了成功,也是“南茶北引”的成功典范。
安东卫海货城是北方最大的海鲜干货批发市场,一般都是专业做海鲜批发干货买卖的商人才来,游客来这里的还真是不多。这里比较适合进行量大的采购,但是和所有的市场一样,尤其是卖活物的,一点要早上来,像我们一样下午三点到了市场,感觉已经空空荡荡的了,很多商家都已经收摊,前来采购的顾客也不是很多。
丁肇中祖居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遭到了毁坏,现在的建筑基本上都是2002年开始依据原有的布局和风格修复的。这里原名“五宅”,分别由“种德堂”、“慎德堂”、“古梅轩”等五个庭院组成,是清代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质的一组建筑群落,也是丁肇中家族祖辈居住的四合院,算是日照的一处人文景观。
多岛海风景区
其实这里有几个地方还是相当不错的,例如这个多岛海风景区,就是非常漂亮的免费海滨风景区。
多岛海位置就在日照市岚山区南部,地处海州湾畔,濒临黄海,面海背山,是国内不多见的南向临海岸线,这里有全国唯一的海上摩崖石刻——海上碑,可惜现在是涨潮,石碑没有露出来,有点可惜,要是你们去这里,一定要算好了退潮的时间。
这多岛海景区现在建设得已经挺完善了,风帆广场建在景区拐角处,有各种造型的风帆矗立在广场中央,而且这里三面环海,景色特别漂亮。
这里还有鲜花盛开,五颜六色,姹紫嫣红,没想到这里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色,东港区的海滨好像没有这么多的花。
在景区向南的一侧,还有大片的滩涂,现在快要满潮,所以面积还不是很大,要是退潮的话就会有很大很大的面积,这就是多岛海的赶海园,而且是免费的赶海园,但是来赶海的游客不会太多,绝对是个好地方。
从这里往北30公里有个著名的刘家湾赶海园,我们下午过去了,其实也是这样的滩涂,面积比这里要大一些,但是需要50元的门票,真的是感觉非常的不值。建议大家不如来这个免费的赶海园,由于人少,收获反而会更多。
走到尽头,是一大片的礁石堆,从这里望过去相隔很远的风帆广场,中间大面积的海滩都是赶海园,面积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要是退潮以后一定也是非常壮观。
滩涂上还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海鸟,不知道是什么鸟,样子丑丑的,肯定不是海鸥,有没有知道的给普及一下啊?
这里是带孩子来玩的好地方,风浪小,滩涂上沙子细腻,也没什么礁石,坡度小,水也很浅,非常安全。小孩子在这里挖白蛤,还会有很多的收获,一定会玩得不亦乐乎。
风帆广场旁边还有两个海中的小广场,原来应该是两座小岛,通过堤坝上修建的栈道和风帆广场相连,现在上面各矗立着一座造型奇特的灯塔。
小岛上的堤坝旁,可以看到美丽的海景,海水湛蓝,海面辽阔,这里的景色真的是很棒,要是像我们一样开车路过,建议大家来看看,一定不会失望的。
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多岛海景区的沙滩,虽然沙子比较粗,但也算是个非常不错的海水浴场了,到了盛夏一定也会有很多人的。介绍说这里环水为岛,多岛连海,将原2.8公里近海岸线延长至29.5公里,不过我们在景区没有看到这样的画面,不知道是介绍写错了,还是我们来的地方不对。
阿掖山风景区
今天我们意外的领略了日照的奇景, 这是我们根本没想到的。来前查攻略看到多岛海风景区旁边还有个阿掖山风景区,岚山的“山”就是指的这座阿掖山,岚山城区的特色就是“山在城中,城围山转,绿树红瓦,碧海蓝天”,当然要去看看。
阿掖山可以开车直达山顶,这里虽然叫做景区,但是根本没什么游客,导航设置成阿掖山风景区,就可以一直开到山顶。你们看的没错,这就是我们当天看到的阿掖山,和刚才蓝天白云的多岛海确实是同一天,而且几乎就是同一时间。
山下本来还是蓝天白云,但是车一走上盘山路,立刻就雾气弥漫,越往上走雾越大,到山顶简直就是完全被浓雾笼罩了,这才知道原来阿掖山“临海雾气常昏如夜”的说法真的是毫不夸张的,这里常年都是这样,真的可是算是别处很难见到的奇景了。
山顶有很多设施,现在应该已经废弃了,这里基本上每天都被大雾遮盖,真是个建基地的好地方啊。
山路很窄,山顶的路更窄,而且两边都是万丈悬崖,又有浓雾笼罩,看上去还挺吓人的,好在没什么车。因为看不到远处的路,有点不敢往前开,其实山顶有片停车场面积还挺大的,可以掉头。
阿掖山其实还是有不少景观的,什么笔山、熬头山、飞来石、陈僧洞、水帘洞、观云院、卧佛院等等,而且主峰老爷顶向东可观日出扶桑、飘渺三岛,南观秦山海市,自古就有“叠嶂矗霄真如画,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称,可惜现在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
浓雾中可以看见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却照不透这浓浓的迷雾。想象一下山下和海边依然是蓝天白云,而我们这里却妖气弥漫,还真有点如梦如幻的感觉呢。
刘家湾赶海园
下午路过刘家湾赶海园,因为要门票本来不打算进去的,但是这个刘家湾赶海园因为离日照市区很远,一般是不会专门过来的,现在既然正好路过,这里名气又很大的,毕竟号称中国第一赶海园,又赶上退潮,还是进去看看吧。
这里是日照为数不多的4A级旅游景区,虽然我们觉得远远达不到标准,但是门票可不便宜,已经从原来的30元涨到50元了。其实日照海岸线很长,退潮后所有的沙滩和礁石都是免费赶海的好地方,有很多免费的赶海园,没必要跑这么老远来这个收费的赶海园。
这里是涛雒镇东部海滨,其实已经属于东港区了,不属于岚山区,但因为离日照市区很远,离岚山区很近,所以也可以算作是岚山的景点吧,可以一起游览。
来过海边的朋友应该知道,赶海是有时间限制的,必须是在每天退潮的时候才能赶海。退潮的时间每天都不一样,但是非常有规律,按照农历的日期每30天循环一次,网上有每天的涨退潮时间表,来之前可以事先看好,景区门口也有涨退潮的时间表。
刘家湾赶海园景区面积还是挺大的,包括赶海园、金沙岛海滨浴场,还有沙滩高尔夫练习场,以赶海拾贝为体验,集休闲度假、海上游艇、海水沐浴、沙滩运动、高尔夫练习为一体,被誉为“亚洲最大金沙滩、中国第一赶海园”。
赶海需要一些小工具,例如耙子、铲子、小桶、雨靴或沙滩鞋等等,耙子、雨靴可以租用,小桶、铲子、沙滩鞋可以购买,不过建议大家自己准备好,在景区租用和购买价格挺贵的。
进入刘家湾的赶海区要经过这道海之门,这是赶海园的标志景观,但是没看出这门的寓意来,也不知道和海有什么关系,只是很想爬上去看看赶海园的全景。
刘家湾赶海园面积不小,拥有好几公里长的黄金海岸线,落潮时露出大面积的潮间带,滩平沙细,面积广阔,据说这里盛产100余种贝类和蟹类,主要品种有竹蛏、文蛤、四角蛤、香螺、泥螺、西施舍等40余种贝类和马蹄蟹、花蛋蟹等10多种蟹类。
看来已经有不少人满载而归了,当然也不知道他们收获到底多少。来这里赶海,忙活半天捡到最多的就是文蛤,其他品种基本上都是捡不到的。而且这里只有沙滩,没有礁石,玩起来未免太单调了一些,50元的门票感觉还是不太值的。
景区里面还有不少附属的展馆建筑,建筑也还是挺有特色的,不过展出的东西挺让人失望的,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
赶海一般选择在大潮汛最好,因为大潮汛海水退的远又快,特别是贝类海鲜行动较为迟缓。当海水退下去的时候这些贝类海鲜就被搁置在沙滩或泥滩上了。而这大潮汛就是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后两天为最好。
不过在这里赶海有一点需要注意,只能在围网内赶海区域赶海拾贝,赶海区域四周都是渔民养殖区,要注意不能进入渔民养殖区,以免引起纠纷。
海之门以南的海岸带上,建设了10处观海木屋,可以在这里观海听涛,品茶小憩,别有一番滋味。整个赶海园里面面积还是挺大的,感觉还应该进一步开发,让这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才能对得起门票钱。
这里的海滩特别平整,每天可以看到两次涨潮落潮奇观,落潮时海水迅速消失,仅剩下裸露的万亩滩涂和来不及回到大海的鱼虾蟹贝,涨潮时海水八方齐涌,万亩滩涂迅即淹没,极为壮观。
日照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东夷人创造了灿烂的太阳文化,他们崇拜太阳,筑台拜日,为此景区专门设计建造了5座太阳塔,以充分展示日照的远古文明。赶海园的一些附属设施,海洋生物馆、海神庙什么的,就是在这些塔里面。
这个海洋生物馆空空如也,基本上都是要啥没啥的感觉,不值得一看。
海神庙更是不开门,不过就算是开了门,也没啥可看的,扒门缝偷看了一下,感觉这样看起来还更加神秘一些。
展馆转了转就来到了赶海园的最南端,这里近距离的看看渔船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些木头渔船饱受风浪的吹打和海水的冲刷,显得特别古朴沧桑。
现在日照还有大量的渔民依然以出海捕鱼为生,来日照一定要尝尝这里的海捕海鲜,味道特别鲜美。
这里的沙滩一望无际还是挺平整的,可惜的是沙子有点粗糙,所以作为浴场不太合适,建成赶海园还是很适合的,就是票价太贵,否则还是值得一游的。
带孩子来的真不少,但是看收获都不太多。不过宝宝好像无所谓,只要有玩具,只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哪里都是娱乐场。
这是我媳妇忙活了将近2个小时的收获,感觉不可能值回票价的,还是等明天去吴家台免费赶海吧,收获可能会比这个还多呢。据说这里之所以收费高,因为这里的文蛤都是放苗养殖的,这玩意儿本来不是日照这里出产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离开的时候又去这个渔家民俗馆看了看,这里本身也是一座太阳塔,展品由渔家、渔船、渔具三部分组成,真是简陋啊,没什么看头。
连接5座太阳塔的都是这样的木栈道,木栈道下面的原生态绿林中,还有游乐园、垂钓园、野趣园、三友园等设施。
吴家台渔村
这次来日照当然还是住去年住过的吴家台渔村的渔家,主要是渔家的海鲜又便宜又好吃,天刚擦黑就赶到渔家,饭菜已经订好,到了就开吃,正是我们盼望已久的鲜美的海鲜。
说实话现在上海的物价很高,海鲜也基本都是舟山运过来的,味道虽然也不错,但价格很贵,日照的海鲜虽然现在价格也普遍上涨,但和我们那里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这里的海鲜非常鲜美,再加上做得好,所以还是非常吸引人前来大饱口福。
最怀念的还是渔家的鲅鱼饺子,自己家包的手工水饺,味道特别鲜美。
日照绿茶
听说老板家还有自己的茶园,离吴家台村五公里左右。据说现在正在采茶叶,茶园空气清新,景色也不错,所以决定走之前先去茶园看看。
日照绿茶很有名,有“江北第一茶”的美称。日照不但气候特别好,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而且土质也特别好,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所以这里不但“南竹北引”取得了成功,也是“南茶北引”的成功典范。
能种植出茶叶其实还不能算成功,要有好的品质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否则南橘北枳,等于还是失败。日照优越的沿海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日照绿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独待品质,所以日照绿茶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虽然都属于山东茶,但是青岛崂山茶比日照茶名气大很多,崂山茶生长环境在半山上,而且崂山的水特别好,所以崂山茶确实是不错的。但我觉得日照茶品质绝对不低于崂山茶,因为日照靠近海边,水汽充足,生长的茶叶在冲泡之后有一些淡淡的涩 ,但是等苦涩褪去之后回甘很柔软, 有海风拂面的意蕴。
这里的茶园果然很有意思,空气清新,环境自然,带孩子来玩玩,看看茶叶的采摘过程。茶树都很低矮,让他们自己动手采采茶,当半天小小的茶农,也是挺有意思的。
由于是北方的茶叶,所以不能按照南方的明前茶明后茶来区分,南方所谓的明前茶,在日照差不多就是五一前采摘的茶叶,最好的茶叶差不多要四百多一斤,一般的也要两三百。南方所谓的明后茶,在日照就是五一后的茶叶了,一般都是100多一斤。
五一前后说的都是春茶,喝茶当然要喝春茶。因为夏茶味道会发苦,不太好喝,也就几十块钱一斤。我们在茶园看到的现在才采摘的茶叶就是夏茶了。
当然茶叶的讲究很多,我们也就是略懂一二,要是懂茶叶的朋友可以去品品日照的绿茶,虽然算不上什么名茶,但是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喜欢喝茶的朋友也可以买点日照绿茶回去喝,也还是很不错的。
安东卫海货城
早就听说日照的岚山区有个安东卫海货城很有名,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海产品交易中心,走的时候依然顺路去看看。安东卫海货城位于岚山开发区安东卫街道,这里离日照市区可很远呢,差不多50公里,要是从市区坐公共交通过来,需要坐1路车到日照长途汽车站,然后转去岚山方向的车。
岚山没啥名气,这个安东卫可有点来头的呢,这里是和灵山卫、威海卫、天津卫齐名的北方四大卫呢,能和天津卫齐名,那可真是不一般啊。
这里比较适合进行量大的采购,但是和所有的市场一样,尤其是卖活物的,一点要早上来,像我们一样下午三点到了市场,感觉已经空空荡荡的了,很多商家都已经收摊,前来采购的顾客也不是很多。
安东卫海货城所在的安东卫南街,本来就是四条街中最繁华的一条街,别看现在有点冷清,据说这里每逢海货集,街道两边的海产品摊位绵延数公里,一眼望不到边。一辆辆大车小车前呼后拥,本地人外地人磨肩接踵。
来这里其实就是了解一下日照今年的大概的海鲜价格,做到心中有数。今年比起往年海鲜的数量减少了,所以价格比往年要高。例如去年大一些的梭子蟹最贵卖100块钱一斤,今年要130块钱一斤。即使这样,这里的海鲜价格也比南方要低很多。
不过海鲜供应量和品种并没有减少,虽然日照即将进入休渔期,但是一些冰冻水产品和养殖水产品将会上市供应,而且外地的海鲜产品也会大量上市供应,价格涨幅也不会过大。
这个安东卫海货市场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北方最大的海鲜干货批发市场,一般都是专业做海鲜批发干货买卖的商人才来,游客来这里的还真是不多。不过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这里的活海鲜也真是不算少了,转了一圈,基本什么品种都有。
我只是在这一小块区域转了转,还有其他区域,尤其是卖海鱼类的,实在是味道太大了,而且很多摊位已经撤了,所以就没有去。
这章鱼怎么看怎么恶心,更别说生吃了,看摊主拿手一抓就各种变形滑不溜丢还四处扭来扭去的样子,我心里都会有那种特别刺痒的感觉,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是一样的感受。
除了新鲜的海产品,干货更是不少,这里给的基本都是实称,比起景区来要实惠多了,买些回去还是很划算的。不过有些话还是要提醒一下,砍价是必须的,当然你要是会日照方言那就更赞了。
行外话不要说多了,当然如果你不介意老板知道你是外地游客的话也无所谓,不要去问老板这是什么品种,这叫什么,这东西怎么吃,问了再买,老板就知道你是外行了,接下来你懂的。问了不买,老板抽你的心思都有。这点在哪个旅游城市都是如此,不懂的话可以多看多听,看当地人怎么买,然后再出手。
丁肇中祖居
继续往北走去日照市区,准备去刘家湾赶海园看看。快到赶海园,也就是日照市国际海洋城涛雒镇这里,会看到路边有丁肇中祖居的牌子,按照指示牌就能找到,但是导航和地图里面都没有这个地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丁肇中是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日照人文景观不多,这里现在已经成为日照重要人文景观之一。
丁肇中祖居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遭到了毁坏,现在的建筑基本上都是2002年开始依据原有的布局和风格修复的。
这里原名“五宅”,分别由“种德堂”、“慎德堂”、“古梅轩”等五个庭院组成,是清代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质的一组建筑群落,也是丁肇中家族祖辈居住的四合院,算是日照的一处人文景观。
这里是西学堂,东西学堂就相当于现在的和小班和大班,年龄较小的孩子在东学堂读书,稍大点的再到这西学堂来进一步学习。
在这里又补习了一下高深的物理知识,丁肇中做的五个物理实验,这是非常好的科普教材。
这里是保存完好的东学堂,配合上屋里屋外的人物雕塑,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耳边也仿佛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丁肇中曾祖父的“种德堂”是丁肇中祖居的核心院落,建于光绪二十四年。“种德”含行善积德的意思,这扇门是开在东南方向,俗称青龙门或如意门,是非官场富户人家通用的开门方式,如果是官宦人家则开在正中间,叫正阳门。
丁家是做生意的,经营茶叶,铺号为“同生”,过去在涛雒东边有个小海码头,停靠着大量的大风船,有三条杆的,四条杆的,六条杆的,杆为桅杆,桅杆越多船越大,自然载重量就越大,每条船的载重量为100—140吨,这些运输的船跑青岛、大连、上海、宁波等等,向南最远到广州向北到海参崴,东到日本、朝鲜。丁家就是从南方购买茶叶,通过运输船只运到小海码头,转运到家中,再销往内地。
“种德堂”的外宅区是工人活动的地方。右边是管家房,管家房是单独一个小院落,表明管家不同于一般工人的身份。管家就是掌柜的,掌管一切。紧靠大门的这间是门房,相当于现在的警卫室。再往西是伙计、雇工房间,然后是工具房、碾房。工具房里有犁、靶、锨、绳、等农具。碾坊里有石磨和对用来加工粮食,右边朝西的房子是储藏房,从碾坊中加工好的面粉、大米等粮食就放在这里。
整个院落建有正房、东房、南房和西房,前面大门楼连着倒坐房,正房北面有后罩房,有储藏室及牲口房。房屋是硬山式起脊,青砖墙,木架结构,是二进院式的四合院。大门和正房均有三步台阶,进门有步步登高之意,出门有居高临下之势,是清代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群落。
种德堂的内宅区主要是丁肇中自己家人活动的地方,外宅区的人是不能随便进内宅的。丁肇中祖居的修复工作广泛征求了他家人的意见,是他的父亲丁观海和大伯丁砚海的二女儿丁始媛于1982年根据回忆提供的整个院落的布置图以及家中常贴的对联。现在整个院落的总体布置和对联都是仿照原来设置的,整个院落房屋的高度都是有讲究的。
当中坐北朝南的房子叫正房,它是最高的房子,是丁肇中祖上住的,东厢房比正房矮一尺,南厢房比东厢房矮一尺,西厢房比南厢房矮一尺。而外宅区所有的房子都矮于西厢房,这样有利于冬天采光,四个角的门便于通风,使整个院落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整个院落的总体布局是高低有序、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看这房子就知道,丁肇中家以前是这里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地主家的这个四合院,南厢房为丁肇中的叔婶住房,西厢房为丁肇中的父母住房,北主位正房为丁肇中的爷爷奶奶居住,东面为厨房,公摊面积太大,居住的使用面积很小,也感觉不算是住得很宽敞。
丁肇中科技展馆我们来的时候没开门,据说馆内以大量生动翔实的资料展现了一代科学巨人的成长历程和其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高贵情操,可以学习一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