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秘境,不一样的风景
三明市三元,那是少人听说过的地方。远在唐代,因当地有一安氏产下三胞胎,长曰龙元,次曰狮元,末曰豺元,英杰有名于世,而取地名为三元。
三元,更多的美景在隐秘间。千米之上的高山村龙安,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仿佛是南方的布达拉宫,当夕阳落下,不经意的抬头,千米高山之上的夜空原来是如此璀璨,你可曾见过这样的银河?
月亮湾,龙际村、高山村,山间竹林,在寻常村落间发现旅行的真谛,一段美好的旅行,不在于旅行的终点,更多的是旅程。一部车,三五好友足矣。
月亮湾,客家文化园
月亮湾因其半岛的地形,好似悬在天际的一弯新月而得名,是以客家民俗文化、生态养生文化为主题,集文化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先在cs野战地一展身手,宝刀不老呢。
继续往里走,来到了客家文化园。月亮湾客家文化产业园突出客家文化特色。发挥月亮湾.三明市客家文化产业园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的优势,保护现有天然、幽野的山林气氛。突出景区特色,重点打造客家民俗文化,这里曾经哈拍过一部电视剧,以客家人为主题。
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影视基地,这里很显冷清,不过也正合适拍照,不用每张这片都是和后面的背景人物做合影,来吧,一组非到此一游的旅游照诞生了。
三明—月亮湾(自驾约需20分钟)三明—205国道—月亮湾风景区
三明西际村:当年高山上的红色交通线,一起摘柑橘去
西际村海拔400多米,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产出的柑桔皮薄肉多,品质远胜于其它地区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柑桔远销东北、西北、闽南、东南亚市场,荣获全国柑桔学术年会金奖。
临走时,村支书送了我满满的两大袋甜美的柑橘,柑橘虽好,也不要贪吃,我们一路吃来的后来就是最后牙齿隐隐泛着酸味了。
西际村以农业发展为主,这两年也慢慢开始发展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毕竟还没有经过专业旅游市场的熏陶,村民们还是很纯朴的,不用担心处处的旅游陷阱。
西际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红军运输食盐等重要物资的转运站和中转站。作为红军当年存放食盐、布匹等重要物资的中转站和转运站,“树德堂”也被称为工农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
龙安村,看灿烂银河
晴朗的夜空,当你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不仅能看到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还能看到一条淡淡的纱巾似 的靠近银心的半人马座的光带跨越整个天空,好像天空中的一条大河,夏季成南北方向,冬季接近于东西方向,那就是银河。迢迢的银河引起多少美丽的遐想和动人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里就有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中国的情人节--七夕。
我犹记得那天是农历七月二十五,750米的闽北山区,天高云淡,日落之后,秋分习习,正是安逸的乡村之夜。走到村道时,不经意的抬头,一行人顿时惊呆,那漫天的繁星,铺满天空,不曾有人间的一丝烟火。更有一道依稀的天河横亘天际,肉眼可见的银河,忽然有从人间到世外的缥缈,纯净的不真实。
这是星空之下的龙泉龙安村,星汉灿烂下的点点灯火,远离尘嚣。漫步在斑驳石板路上,古村落的三百年记忆在星空下璀璨。
于是,那天的龙安村,多了几个在星空下游荡的人。
龙安村,竟是李世民后代聚居地
龙安古民居位于龙泉村的龙安自然村,建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有农户80户,人口310人。村庄周边青山环抱,前方视野开阔,与三明市区第一高峰普禅山遥遥相望。房屋建在海拔750米的半山腰上,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恰似“布达拉宫“。
三明莘口龙安村,地处深山密林间,村民自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据考证,龙安村民实际是李世民兄辈、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祥的后裔传人。在历史更迭中,其后裔为避武朝(武则天)祸乱与清算而躲进深山老林,后辈也先后出过一些文臣武将,成为闽省僻远乡村的传说与荣耀。而无比优越的生态与特立独行的古堡式建筑,号称福建的“布达拉宫”,整体呈旗阵令字风水布局,显然非八闽一般村野可为,成为漂浮在云间的山村传奇与历史人文迷局。
村子取名龙安,既有族人对于祖宗的追思之情,更有在此安居乐业之意。有民谣“小小永安县,大大龙安府,县官不来拜,抓去打屁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那个时代龙安地位的显要。
历史上,龙安村官职最高的任五品骑尉,他的房子名叫骑尉第。骑尉第又名凝秀堂,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个小型的殿堂式建筑。由门牌楼、前坪、一进、天井、厢房、二进等组成。一进、二进面阔五间,进深5柱,正堂檐廊不设廊柱,因此显得正堂开阔不少,神龛、牌匾在明亮的光线下显得神彩奕奕,夺人眼球。
现在,凝秀堂依然老人家住在里面,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老人家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老两口在晨光之下制作三明的特产--酸枣糕。以野生植物-酸枣为原料,经果物保鲜,脱皮去核,加入蔗糖,铜锅浓缩,自然风干,精制成酸枣糕。酸枣糕,色泽透明,美似琥珀,酸甜可口,营养丰富。
“十里长溪、百年民居、千亩梯田、万亩竹林”,群山之间的龙安村,没有太多的人工雕琢痕迹,它只是静静的绽放自己的原生态魅力,清晨的一缕阳光,就让我沉迷了。
那远山如黛,蜿蜒起伏,却是一幅山水画卷。晨曦之中的袅袅炊烟,却是多少人心里的乡村美景呢。龙安,当你静下心来,诗意的生活不在远方。
交通:龙泉龙安村离三明市区大约25公里,从三明北站到达目的龙安村的距离是47公里。出三明北站后乘坐K101或K102公交专线到三明市区转乘其他车辆可直达龙安。
忠山十八寨
唐、宋、元、明、清五朝古建尚存的十八寨,不觉间已延续千年。在这个南方的初秋,轻轻地走近十八寨,甚至可以闻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木头腐朽时潮湿却略带甘甜的味道。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砾,都坚守着这片古村独有的记忆。
带领我们探寻十八寨悠悠岁月的是杨老师,他是十八寨唯一的一位导游,这是一位对自己的故土饱含深情的老人,对十八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可谓是如数家珍,是十八寨的活地图,行走着的导览图。这是古镇千年的守望者。
三明尤溪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十八寨文风鼎盛,自古扬重贤重师之风,历代村民崇尚理教,自宋时起先后有八十余名学子金榜题名,四人中进士,二、三百余人步入官宦仕途,先贤祠里至今仍供奉着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四大理学名家。
“楚三公祠”厅堂之上可谓是雕梁画栋,不仅神龛、匾额、楹联等处的鎏金历经风雨却依然光彩夺目;其梁、枋、雀替、门窗等处更是布满木透雕手法而成的人物、鸟兽和花卉组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尤其是其梁壁两旁象征四季发财的四盆木花柱,用四种不同的木料雕就,分别为梅、荷、菊和牡丹,据说其可随季节及湿度、温度、光彩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调,虽不得亲见,但其木雕盆花之精致逼真,工艺之超凡奇绝,令人惊叹。
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上的一座石桥吸引的我们的目光。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谁能想象在这样的闽北小村,随处可穿越数百载光阴呢?石桥也不甚稀奇,最有特色的当属其桥墩,其形尤如高翘的船头,整座桥梁平架在这三个船形石桥墩上,远远望去,好似一座浮桥,故而当地人俗称其为“石浮桥”,任洪水滔滔,这样的船头可保石桥平安。
十八寨上有条蜈蚣街。初闻这个颇具妖气的名字,很是好奇它的由来。一条用光洁的青灰条石铺就的古街,呈现在我的眼前,街道两旁则是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小的多是商家铺面,大的则是宗族祠堂,无疑这里过去曾是十八寨最为繁华的地段,而今天这里则是原滋原味,古韵尤存的十八寨的精华所在。
交通贴士:十八寨是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的俗称,三明汽车西客站有去忠山的客运班车。路程在30公里左右。
格氏栲森林公园
百年栲:国家4A级旅游区——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三明市西南方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原始大森林内,距市区23公里,总面积1125公顷,被誉为“凤毛麟角”、“绿色明珠”、“森林氧吧”。景区内有近千种植物、三百多种珍禽异兽、四百多种昆虫,参天蔽日的栲树,罗结成趣的古藤,色彩各异的芳草野花令人赏心悦目。
每次旅行,总会增长许多的知识。三元旅行之前,听闻原始栲树林,颇觉神秘。格氏栲又名青钩栲,当地居民称“红柯”,属于壳斗科、栲属,为常绿阔叶大乔木,树形高大,寿命长。格氏栲生长快,生长旺盛期长,一般可达90年。
栲树可谓全身是宝:木材富含单宁,心材抗水湿、耐腐朽,是珍贵的优良用材。格氏栲种子富含淀粉,香甜可口,有“小板栗”之称。成林一般35年盛产一次,孤立木可年年结果,树皮和壳斗,可提取栲胶。
100多年前,英国有个姓格的林业专家在三明发现这片栲树林,回国后专门撰文介绍,人们因此命名格氏栲。 500多年历史的栲树王,又叫迎客栲。栲树王树高60米,胸径1.5米,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历经百年,风采依旧。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写下这样的赞美诗:“山中稀世宝,人称格氏栲。风雪加战乱,千年压不倒。“
深山多宝刹,在百年栲林中有座栲林禅院。小院“奇、特、巧”。“奇”在密林之中竟有这块空地,“特”别在为了保护一株栲树,把它围在院内。而且门内有木,是个“闲”字。出家人四大皆空,图个“偷得浮生半日闲”。“巧”在它的祖殿是从城关原貌不变迁移而来。
栲林中散布着十几座“空中楼阁”(鸳鸯楼),当我身外无事,或许可以在这老林深处听虫鸣鸟叫,融入自然之中。
格氏栲森林公园交通路线: 1、高速自驾:长深高速在莘口出口下右拐200米左右——右拐走7公里——格氏栲景区 2、国省道自驾:国道G205至莘口隧道口——S306省道(明溪,清流方向)——格氏栲景区 3、格氏栲客运专线:三元区政府对面站点上车——格氏栲景区
三元的美食
如果你去过泰宁,一定就听说过红菇,生长于天然林,是一种野生稀有珍贵的菇品。先来一大锅的红菇炖鸡吧。
各种红菇做辅料的菜肴,感觉有些奢侈。
三明的旅途,没有品尝五星级大厨的手艺,更多的是山村农家的鸡鸭和田里的新鲜蔬菜,更为美味。看图我又已动心。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