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程
这是一次关于追寻的旅程。西伯利亚大铁路,“况且”党的圣途,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这条横贯俄罗斯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自莫斯科,沿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赤塔—哈巴罗夫斯克,在这里往南,一直延伸到太平洋畔的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长9288公里,跨越了8个时区。铁路修建的起源,概因沙皇俄国希望更有力地控制远离其欧洲中心的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是骄傲而伟大的征途,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寓意,本来就是“征服东方”。时至今日,为沙俄东扩立下汗马功劳的阿穆尔斯基伯爵穆拉维约夫,依然是所有俄罗斯都见过的“英雄”——在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河公园的穆拉维约夫雕像旁,或是在最大5000面值的卢布上。这一次我的旅程,就在这条大铁路的尾巴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符拉迪沃斯托克。在100年多年前,这里还叫做海参崴。预告片放出:
从河流到海洋,飞越远东无尽的森林
在中秋节的这一天,从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飞向南面的海参崴,是一次气温升高的旅程。飞行依然是极光航空,艳阳之下,翼下的大地像被红色和黄色的调色盘。无边无际的森林像波浪一样荡漾开去,而在那些暖色的树叶之下, 便是肥沃的黑土地。
在俄罗斯,似乎从来没有飞机晚点之说,想提前半个小时到达也就是机长一脚油的事儿。我们足足提前了25分钟到达海参崴,连提前约好的接车司机都还没有来……
海参崴国际机场在远离市区的北方,不堵车的行程也有快40分钟,这座城市亦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总部,刚出机场,我就遥遥地看见了一架俄罗斯海军的卡-26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轰鸣着在低空掠过。当我们抵达海边高地上的酒店时,已近黄昏,夕阳给这座海边的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一切都是那种暖暖的色彩。太平洋的波涛拍打着海岸,清风和煦,海滩上是漫步的情侣与游客,水兵们排成队在街道上鱼贯而行。
海参崴黄昏漫步的感觉不要太好,俄罗斯的妹子们大多苗条,身材曼妙,比之西欧和美国的胖子成群可谓秀色可餐。据说俄罗斯的女人们大多享受生活,就在那沿海公路的树下,一位修长的姑娘就那么静静地靠在栏杆上,看着手机,想着自己的心事。
相比而下,俄罗斯的男人们似乎只对伏特加和香烟感兴趣。在海参崴的第一个夜晚,同伴去了附近的百货公司闲逛,我自己一个人在远东苏维埃战士纪念碑下拍摄夜景——海参崴著名的海洋大道,一条这里少见的宽阔坡道,亦是海参崴的中心商业街就直通向这里。广场上游人寥寥,只有两个俄罗斯小伙子在我旁边的纪念碑雕像爬上爬下,发泄着他们过剩的精力。
一个背着行囊,衣着略有些破旧的俄罗斯长胡子大叔——或者叫大爷更合适一些,终于发现了我这个孤单的外国人。他来到我的面前,嘟囔着我听不懂的俄语。从他的手势我大体明白,他刚开始向我要烟,后来又摊出手向我要钱,态度诚恳。但我的钱包刚刚已经给了去购物的同伴,身上一个钢镚也没有,只好向他两手一摊以示我的赤贫状态。俄罗斯大叔——哦不,俄罗斯大爷终于放弃了。他背着包离开了我和他的伙伴会合,从背包里掏出瓶伏特加来上一大口,然后开心地哈哈笑着在海参崴浓重的夜色中走向远处。看来刚才和我那番无效的沟通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苦恼。
在战斗民族的地盘战斗!
我“正式”的海参崴之旅,竟然是从一场“战斗”开始!到达海参崴的第二天早上,我们的包车司机Roman迟到了差不多10分钟,他一边跟我们连声抱歉,一边抱怨海参崴糟糕的交通——因为离日本很近,所以大量的日本二手车被通过各种途径涌入这座城市,价格低得吓人,几万元人民币就能拿到一辆,而且也不用考虑牌照的问题,Roman说海参崴每户几乎都拥有两辆汽车,而起起伏伏如山城的地形让街道并不宽阔,堵车那可谓家常便饭,和帝都的拥堵不遑多让。
Roman的座驾也是一辆来自日本二手车,本田的SUV,连导航的提示音都还是日语的,中控显示也都是日语,不过对于在中国留学过一年专门学习中文的Roman来说,看懂这些汉字应该不成问题。为了避开城内早高峰的拥堵,我们先去了海参崴郊外的射击场——差不多有50公里的路程,我们从南往北穿过了整个市区,又经过了一座跨海大桥,再拐上一条坑坑洼洼的林间小路,才到达了这座被金黄色尽染的森林所簇拥的靶场。
很好,我们是当天第一拨的客人。射击教练大手一挥,我便自己扛着选出的枪械从枪械库一路走到了打靶区。这次在海参崴实弹射击一共有5种枪械可以选择,分别是Saiga-12半自动霰弹枪,MP446“海盗”9mm半自动手枪,Benelli伯奈利半自动霰弹枪,意大利竖立管式双管猎枪和点44转轮手枪,我和同伴各有20发子弹可用,可以挑选两种枪械。
我先打的是Saiga-12(赛加-12)霰弹枪,这把枪号称“巷战之王”,其结构和原理基于AK突击步枪,外形和AK系列也颇为相似,硕大的弹夹很是显眼。教练给带到了一处打飞碟的地方——一来就打移动靶……十中一,总算没有剃光头,Saiga-12加装了枪口制退器,后坐力并不是特别大。
MP446“海盗”9mm半自动手枪是这次实弹射击里我最满意的,手枪射击是打几米外的钢制人形靶,MP446的后坐力很小,指向性也很棒,可谓指哪儿打哪儿,枪枪爆头,连教练也是频频点头,本人的枪法看来还是不赖的!
海参崴,最终没有成为的远东旧金山
C-56功勋潜水艇,太平洋舰队的红旗号,要塞博物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自己的父皇修建的小小的凯旋门……海参崴——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名为俄文名为“征服东方”的城市带有太多太多的军事色彩。
海参崴的位置可谓优良,整座城市布局在岸穆拉维约夫-阿穆尔半岛的南端,依山而建,面朝日本海。东、南、西分别濒乌苏里湾、大彼得湾和阿穆尔湾。金角湾自西南向东北伸入内地,南侧隔东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俄罗斯岛作天然屏障。再往前行,就是再无大岛屿的彼得大帝湾,进可攻,退可守,可谓天然良港。
1860年《北京条约》后,这里的一切都属于了俄罗斯,海参崴也变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如获至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把这座城市建成了一座坚固的要塞。数不清的堡垒被建在城市周围的山头上和南方的屏障俄罗斯岛上,炮口指向着大海。直到今天,这里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所在。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也在这里——海参崴火车站,就在向右侧伸出手臂的列宁同志的对面,俄罗斯的火车站管理轻松,不需要火车票就可以随意出入。著名的“9288纪念碑”就在车站的站台上——距离莫斯科的铁路长度是9288公里,从这里出发,火车需要走上7天才能跨越广袤的俄罗斯大地。纪念碑顶上是“双头鹰”的雕塑,我曾在哈巴罗夫斯克的车站也见过同样的纪念碑,双头鹰是俄罗斯的象征,一头望向东方,一头望向西方。而把东西方串联起来的,就是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一庞大的工程,当年是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年~1894年在位)的一再推动下,才得以完成的。而今天在海参崴车站里的沙皇浮雕却是他的儿子——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891年,当时还是皇储的尼古拉亲临海参崴主持了铁路奠基仪式。
穿过车站里的一个不大的购物中心,步入建筑外的露台,迎面就是金角湾大桥,这里也是海参崴的港口——海参崴火车,是陆港合一的。
金角湾的水面并不广阔,但却平静温和,岸边的港口也并不忙碌,极目远眺,还能望见远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当年赫鲁晓夫到临此城,表示海参崴可与美国的旧金山相比——但数十年光阴过去,俄罗斯糟糕的经济让有着同样起伏地形的海参崴终究还是没有成为远东的旧金山。
托卡内夫灯塔(Tokarev Light)或许是我在俄罗斯海参崴看到最为浪漫和温情的地方,这里也是那部热门影片《七月与安生》末尾场景的取景地。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灯笼形灯塔孤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入口处一条狭长的半岛上,涨潮之时,通向灯塔的小路会被海水淹没,仿若海的尽头。
我最终还是低估了夜晚鹫巢瞭望台的狂风。这座海拔192米的瞭望台并不高(可以坐缆车到达),却守在了金角湾大桥桥头的绝佳位置,在这里可以一览金角湾的全景,只是风,实在是太大大大大大大……一拨拨的韩国旅游团如潮水般涌来,叽叽喳喳一阵,然后又潮水般地退去。只有我,戴上了我在哈巴罗夫斯克置办的全套防寒装备,在大风中守着三脚架,看着远处的天空由白变灰,再被云朵所占领,最后呈现出我想要的深蓝色。金角湾大桥也亮起了灯,桥上车辆川流不息,冷暖色在镜头里交织,呈现出动人的色彩。这就是海参崴的夜。
俄罗斯岛,在山与海之间
从海参崴市区一路往南,经过远比金角湾大桥的雄伟的俄罗斯岛大桥,便是海参崴的海上门户——俄罗斯岛。
俄罗斯岛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大桥,跨度达1104米,耗费了约60亿美元才于2012年建成。大桥的落成无疑让俄罗斯岛成为了海参崴的人后花园——带着他们的家人、朋友还有宠物,在这里拍远足、野餐、冲浪或是拍婚纱照。听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近100平方公里的岛屿都是军事禁区,作为海参崴的屏障,俄罗斯岛具有极重要的军事意义,就在俄罗斯岛大桥的桥下,就是一连串的海岸炮要塞——大炮依然雄壮,但已不再使用。
虽然已不再是禁区之地,但俄罗斯岛依然保持着它原始的状态——全岛大部分地区被阔叶林所覆盖,海岸线曲折而壮美。ROMAN驾驶着他的本田SUV在坑坑洼洼的岛上土路辗转,最后停在了浓密森林的边缘,接下来我们差不多要徒步1个小时,才能到达海的边缘。
秋日的俄罗斯岛,阳光忽隐忽现,森林正在由绿转黄,夹杂着海洋气息的空气很是清新。稀稀拉拉的游客散落在广阔荒野的芦苇、树林和草丛,让你感到一种孤独的辽阔感。ROMAN领头走在前面,他有时会停下来,等待一条过路的小蛇完成它的旅程。
当我们穿过满山的芦苇翻上一座山丘之时,一切豁然开朗——如同巨人手臂一般伸向海洋深处的狭长半岛是壮美的断崖,几十米高的峭壁像被斧头劈开一样笔直。就在陡峭的崖下,便是太平洋的咆哮的波涛。
越往深处,高度越是降低,直到半岛的尽头,我们终于能跟海“亲密接触”。数不清的海鸥在崖底盘旋鸣叫,韩国游客在灯塔下被风吹得抱成了一团,而不怕冷的俄罗斯姑娘则脱下了外套背对断崖和海浪摆起了POSE。
如果时光再倒退10年,我可能会选择到俄罗斯岛上的远东国立大学念上几年学——把这趟远东之行的尾声安排在无疑是轻松和惬意的。国内的厦门大学和大海还隔着一条马路就已经为人们所惊艳,而这座历史最早可以追溯于1899年由尼古拉二世创立的东方学院的大学,校园里就有一座海湾,还有一座码头。
校园总是洋溢着年轻的气息,在夕阳的暖光下,树叶闪着金光,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运动场上挥洒着青春。一群中国留学生结伴走过,谈论的话题是国内最火的“王者荣耀”。远东国立大学占地广大,背山面海,风景优美,不谈恋爱甚为可惜。
尾声&旅行攻略
夜幕降临,我们再次通过在晚高峰的塞车中一步步“挪”到了城外,然后再是一番长途跋涉,又回到远在北郊的海参崴机场。归途之中,我感觉我还会再次造访这块远东的土地。为了所有这些仓促相遇的人与风景,来自广袤大地的雨、雪、雾,浩淼的江水,辽阔的海洋,耀眼的阳光,壮美的断崖,和无穷无尽的白桦林。关于旅行的攻略大交通我们这次的行程是三飞:北京-哈巴罗夫斯克,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海参崴-北京。承运的都是和大俄航共享代码的Aurora极光航空——基本俄罗斯远东地区,都是这个公司的飞机在飞,机型是空客A319,飞机上的座位很窄,也不知道块头大只的战斗民族是怎么把身子给卡进座位里的……
飞机的机票价格还算便宜,北京-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北京飞行时长2小时多一点,单人含税票价1000多人民币,含每人2件行李,每件23公斤的行李额。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飞1个小时,单人含税票价500人民币左右,行李额同上。在俄罗斯,基本没有飞机晚点之说,提前到达也就是机长一脚油的事儿——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我们提前了足足25分钟到达,落地时连接机的师傅都还没到机场……签证重要的话说前面——从2017年8月8日起,中国游客去俄罗斯远东地区现在有电子签了!而且免费!申请地址如下——https://evisa.kdmid.ru/zh-CN/Home/Index,申请界面有中文的页面,非常好操作,弄好后打印出来带着即可。办理电子签证不需要提交邀请函、宾馆订单等等,最迟可以在出行前提前4天申请,持电子签证是一次性往返,入俄境后最多可以停留8天。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持免费的电子签证,只能在海参崴的克涅维奇机场和海港出入境(请注意,只提到了机场和海港,没说陆地关口)。这次长假期间,有中国游客持电子签在哈巴罗夫斯克入境被拒……所以这免费的电子签似乎只适用于在海参崴一带活动……PS:入境俄罗斯时是不需要提前填入境单的,过海关时俄罗斯海关会在护照里夹上打印的入境单,出境时收回,所以这张单子要务必保留好。在俄罗斯住酒店时,酒店可能会收护照去办理“居住登记”,免费,隔天能拿到。兑换&汇率和我之前去贝加尔湖时1:11,1:10的让人喜笑颜开的汇率相比,现在卢布已经升值了,和人民币的汇率基本在1:8.7左右,不过看看曾经的1:5或者1:7的汇率,这价格还是不错了。卢布我们是去之前在国内中国银行就换好了,所以这次我们没有在当地取卢布。海参崴是中俄商贸的大城,当地有很多中国同胞在做生意。大些的超市、餐厅和商场都可以刷信用卡,VISA和MASTER都可以用。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