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预览
如皋距离上海还不到200公里,离得这么近还从来没有去过。如皋是座美丽的小城,也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如皋”这个地名来源于春秋时期贾大夫为娇妻射雉而“御以如皋”的传说,既具浪漫色彩,又有文化底蕴。千百年来,如皋相继产生过军事家吕岱、教育家胡瑗、文学家冒辟疆、李渔等人,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积淀着华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金色福地。如皋市还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如皋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百岁老人高达270多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非常让人惊叹,可见这里的水土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如皋民风淳厚,敬老爱老的风尚在如皋代代相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同是如皋的乡规民约。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累赘,而当成家庭的荣耀,家有高寿长者,子女在社会上就受到人们的尊重,这为老人们的健康长寿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如皋小城的景点虽然不多,只有定慧禅寺、东大街、水绘园寥寥几个,但却各有特色,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当然,如皋还有许多独特的人文景观值得寻访。例如如皋师范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师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内有中国教师教育博物馆。还有位于如皋城东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在如皋建军的红十四军,是江苏境内唯一的正规编制中央红军。此外,如皋还有灵威观、法宝寺、济忠井、集贤里、石合泰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迹和民居。
千年古刹定慧禅寺坐南面北,这样的格局在寺庙中很少见,而且北有古城河玉带河,南有护城濠河,西有宋朝龙图阁学士王觌园的玉莲池,东有寺院开浚的放生池,形成了“水环寺”的独特地势。
都说读懂一座城,要从这座城市的老街巷开始,那么要了解如皋,这条始建于南宋的古街区可能就是最重要的线索了。现在的东大街是清末民初的风貌,在水运发达时期,这里是如皋城内主要的商业街。
水绘园是我国徽派园林的孤本代表,这里不设垣墉,水既是天然屏障,省缺了造围墙的费用,又是难得的景色,自然地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冒辟疆和董小宛这对才子佳人也让这里更引人注目。
盐城因为“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水街再现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和浓郁的水乡风情。盐商会馆是水街的核心了,飞檐翘角,古香古色,门前的人物雕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盐业兴盛、商贾云集的盛况。
定慧禅寺
去水绘园的时候,会路过水绘园不远处建筑风格独特的定慧禅寺,高高矗立的观音塔特别醒目。定慧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斋,邀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顗大师赴宴,智顗大师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发现如皋上空佛光四射,认定这是一块宝地,于是在此诛茅建庐,当时取名“定惠寺”。
宋代时,由于兵火洗劫,定慧寺已经颓败,只剩下断璧残垣。现存的定慧寺主体建筑系明朝万历年间重建。到了清朝,定慧寺的大殿、钟鼓楼、藏经楼又多次动工整修,古建筑一直保护完好。光绪末年,定惠寺对河的东岳庙被拆建为师范学堂,监院根源怕寺院房屋被占用,通过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求得慈禧太后御笔“慧映中华”匾额,然慈禧太后之父名惠征,太后心觉有缘,遂下令保全寺庙,为避太后之父名讳,“定惠寺”更名为“定慧寺”。
直到文革前,定慧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的风貌。十年动乱中,寺内所藏文物悉被毁掠,和尚被赶出庙宇,佛像全被砸毁,殿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定慧寺并对外开放。而今,金像重现,殿宇生辉,香烟缭绕,信徒和游客络绎不绝。
这座千年古刹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建筑风格和一般的寺庙不一样,山门朝北,布局略呈回字形,外为楼堂,内为殿宇。由山门向南沿中轴线依次设有二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均坐南面北。
这种格局非常少见,而且我们去的时候正门正在维修,是从侧门进去的,所以一进去就有点搞不清方向。
定慧禅寺东侧塔院,矗立着仿明、清样式的观音塔。如皋城历史上曾经有过佛塔,与定慧寺一起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塔高七层。宋天禧年间定慧寺已逐渐颓败,五代时期原佛塔彻底毁损。后来尽管定慧寺几经兴衰,可是佛塔始终再未复建。
塔里面有通道拾级而上可登到顶层,塔内供奉观音大士铜铸三十二应身,玻璃铜彩铸大悲咒出相八十四尊。
观音塔虽然只有七层,四十多米高,但因为附近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所以登到塔顶,视野特别开阔,环塔一周,不但可以俯瞰脚下的定慧禅寺,如皋城的美景也都可以尽收眼底。
定慧禅寺除了楼抱殿的建筑布局别具一格,而且位置很奇特,北有古城河玉带河,南有护城濠河,西有宋朝龙图阁学士王觌园的玉莲池,东有寺院开浚的放生池,形成了“水环寺”的独特地势。
文昌阁
定慧禅寺旁边,内城河畔,还有座非常醒目的古典建筑,高大巍峨、气势不凡的,高高的门楼上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匾,上书“文昌阁”三个大字,这里也是游客登高观光的好去处,所以也叫“望江楼”。
“江楼月色”曾经是“东皋胜景”之一,当地到文昌阁游玩敬香的游客和香客极多,此地还是文人雅士聚集之所,每逢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时节,尤其是九九重阳节,文人墨客登高联会,写诗作赋、唱和其间,留下不少千古古华章佳句。
不过现在这里已经出租商用,不能进去参观了,非常可惜。
靖海门
继续前行,如皋东门外城西河边,有一座古城门,叫做靖海门,原来是如皋古城墙的一部分,可惜毁于文革,幸好城基还在,现在恢复了明代的建筑,虽然不是原汁原味的老城门,但是古式古样,高大雄伟,气势不凡,也算是如皋东门一景了。
当时这里可算东郊百姓进城的唯一通道,现在当然失去了这个功能。我们来得也算巧,正好是周六上午,靖海门前的古玩市场每周这时候开放,人们相互切磋,争相品评,叫卖声、 吆喝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靖海门可以登上城楼参观,城门上面是一座四方翘檐亭楼,东西两侧是箭垛,用于战时观察和防御。
站在靖海门极目远眺,东望是外城河,西看是修葺一新的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东大街
靖海门对面过了马路就是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都说读懂一座城,要从这座城市的老街巷开始,那么要了解如皋,这条始建于南宋的古街区可能就是最重要的线索了。老街巷里的居民是这座古城最好的读者,在东大街看老人们聊天,更能感受到古城如皋历史和文化的深厚。
这里是如皋古城仅存的老街区,始建于南宋,经历代营构,现在的东大街是清末民初的风貌特征,在水运发达时期,东大街是城内主要的商业街。
东大街其实并不长,四百多米,街心铺麻面石板,留有独轮车印辙,路肩镶麻石条,南宋时代的街面特色至今任然保留完好。两侧多为木榻子门店面,其后为一进三堂或四堂的宅居,并多带有庭院或园圃。
街北人家的后门可直达古运河,商民可直接上下提取货物。运河边的民居错落有致,一幅江南水乡的精致画面出现眼前。
沿着运河旁的石板路,可以直达水绘园的后门,如果不是自驾车来的朋友可以直接进去游览水绘园,再从前门出来。
东大街现存店面房及宅院分别具有明、清、民国各时期的特征,以清末民国初期为主。其中百年老店有汪德大布庄、徐大昌酱油店、恒昌南货店等等。这里可能游客还不多,所以老房子基本都没有开放参观,只能在这古朴的街巷中感受一下古城的韵味了。
其实东大街两旁还有很多小巷子,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些巷子都比较窄,如“秀女巷”“ 郜家巷”等巷子的宽度仅1米左右,而且蜿蜒曲折。这一片古街区面积并不大,所以也不用怕迷路。
水绘园
如皋的水绘园是很著名的徽派园林,名气并不比苏州的那些江南园林小,一直都想去看看。别看如皋现在是个小县城,毫不起眼,这里曾经无比辉煌过,当时有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的说法,水绘园也曾经盛极一时。
水绘园是我国徽派园林的孤本代表,是我国众多的名园之中,一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绘者,会也。”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这冒巢民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风流大才子冒辟疆,要是冒辟疆还不认识的话,那陈圆圆、董小宛肯定都认识吧。陈圆圆和他订下过“嫁娶之约”,董小宛嫁给他做妾,就住在这水绘园。虽然冒辟疆一生风流,应该批判,但他以明朝遗民自居,淡泊明志,决不仕清,很有民族气节,还是非常值得敬仰的。
水绘园是我国徽派园林的孤本代表,徽派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既有较为明显的江南园林的痕迹,又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它的建筑含有非常丰富的徽州文化内涵,从园林结构到园名构思,从景点名称到景物布置,无不体现徽州文化的底蕴。
到这里才算真正进入水绘园,水绘园不设垣墉,利用如皋频江临海、水网纵横的地理特点,沿一带小溪喘喘融融,串起洗钵池、月池,寂静处楼台映水,繁闹时浆舞鱼跃。
在这里,水既是天然屏障,省缺了造围墙的费用,又是难得的景色,自然地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这就是水绘园名字的由来吧。
水绘园南邻中禅寺,西倚碧霞山,三者四周都环水,成“品”字形格局。这里积水弥漫,唯霞山桥一处可通往园内。桥址有一茅亭、过亭是荷花夹岸,桃柳交荫而蜿蜒的画堤。
如果恰逢春日,数百树桃花盛开,挟以长条拂水,柔情万千,行人会有错认桃源里之感。“如皋水绘园,天下名园也”。这是古典园林专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在《重修水绘园记》中的开卷语,园林巨擘陈从周教授的夸赞并非过誉。
诚然,在江南园林中,南京的煦园、瞻园,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扬州的个园、何园,绍兴的沈园,各有特色,全都是鼎鼎大名的天下名园。可如果细细解读它们的底蕴,反倒觉得避处江海一隅的如皋水绘园毫不逊色,它不比拙政园略输文采,也不比沈园稍逊风骚,更不比瞻园和豫园欠缺自然。
古澹园
水绘园景区里面还有个盆景园,原来是古澹园,现在里面摆满了著名的如派盆景,这是江苏如皋的特色盆景,此派曾被划为扬派盆景的东路“派系”,但是如派盆景历史悠久,造型具有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以蟠扎为主,辅之以修剪,被全国盆景协会考订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
中国盆景有苏州、扬州、成都、上海、广州五大流派,扬派中,又有东、西两个支派。“西派”包括扬州、泰州,“东派”则包括如皋、南通。如皋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支奇葩,姿态清、奇、古、朴,寓小于大,寓近于远,静中见动,虚中见实。
曾有人这样形容人与自然的关系,休息的“休”字,是人依木而得以休生养息,一字道出了人不能离开绿色的树木而生存。
身处世界长寿乡的如皋人自然对这个道理领悟颇深,自古以来,莳花弄草就是如皋人的情趣和爱好,勤劳的如皋人更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如皋盆景发展成盆景艺术殿堂中的流派。
动物园
水绘园后面还有个小小的动物园,虽然动物园是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但说实话我还是希望这样的动物园越少越好,尤其是这样的小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全都是形单影只,非常的可怜。例如这种狮虎兽,本来就是人工培育的杂交物种,非常变态,还只能孤单单的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小小的笼子里,真的是太残忍了。
孔雀开屏的美丽,也掩盖不了人类的自私和肮脏。
这两只草泥马还好一点,至少有个伴。奇怪的是我看到的草泥马不知道为什么都是一对一对的,这样真的比孤孤单单一个人生活要好。
这猴子就比较幸福了,有了娃,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这只狼也很孤独,孤独得都懒得动了。
再去看一眼可怜的狮虎兽,已经无聊得睡觉了。
盐城水街
盐城距离如皋100多公里,晚上准备住在盐城。时间还早,先去盐城水街看看,这是盐城海盐历史文化景区的一部分,建得挺有特色。
盐城之所以叫盐城,当然是和这里出产海盐有关,就是因为“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这水街也再现了盐城曾经的繁华和浓郁的水乡风情。
盐镇水街整个建筑风格为仿古建筑,八水街百余米的水道蜿蜒曲折,亭台楼阁临水而立,墙体采用粘土青砖,屋面为青瓦或琉璃瓦,仿古门窗,完整的展现了盐城的水乡风情。
公元前119年,也就是西汉武帝元狩4年开始就建立起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公元411年,也就是东晋安帝义熙7年开始更名为盐城县,“盐城”之名使用至今。
盐城市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境内滩涂广袤,河湖密布,“东方湿地之都”盛誉已久,魅力独特。这里又有着悠久的海盐历史文化,1983年建市以前为盐城镇辖地,是从盐业小镇发展起来的。
因为这两个因素,依托“湿地”的自然风貌特征和悠久的海盐文化底蕴,在这“盐镇绿韵,湿地之都”上新建的水街,集中描绘了盐城市拥有的人文特质和自然资源,展现了和海盐历史文化风貌。
这盐商会馆可以算是水街的核心了,是整个水街景区占地最大的一组集中建筑,飞檐翘角,古香古色,门前了的这组人物雕塑也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盐业兴盛、商贾云集的盛况。
盐镇水街面积不小,紧依串场河,南邻中国海盐博物馆,分为大宅门、天水广场和驿水酒家三大片区,建有水云阁、漂舟戏苑、瀚墨阁等特色景点, 沿街分布着50多家商铺,集中了与海盐文化相关的盐城特色旅游商品。
水街旁还有座永兴寺,这里是盐城永宁寺的下院,永宁寺始建于唐武德六年,是当时全国三十六大名寺之一。永兴寺宁静安详,也让喧嚣的水城可以时时刻刻飘荡着佛音。
水街现在有水上游船和陆上游览两条线路,集中展示地方戏曲、杂技、老行当和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同时经营地方特色小吃、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文房四宝,配套餐饮、茶肆等,在这里可以赏古风今韵,感受盐城曾经海盐兴盛、盐市昌隆的胜景。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如此,那些在艺术界占尽风流的书画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水街这个酒文化博物馆是个私人藏酒博物馆,经过三五十年的沉淀,几千瓶老酒如同发黄的报纸变得稠重而晶莹,每一瓶老酒都有一段历史的印证。
盐城餐饮最著名的就是盐城八大碗了,这是以前盐城人家里乔迁办寿、婚丧嫁娶,或者请人割稻栽秧、挑担挖沟等等,招待客人的八道菜。目前盐城最地道的八大碗要数盐城水街一号的这个盐城八大碗品鉴店。可惜这大餐我们两人有点消受不起,以后带上全家再来好好品鉴品鉴吧。
盐城宾馆
晚上住在盐城宾馆,这里前身是盐城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宾馆外观没的说,挺豪华大气,但我们的房间不在主楼花月楼,而是旁边的景阳楼,所以房间挺差的,设施陈旧,也就是招待所的水平。不过价格不算高,只要200多一点,虽说房间比不上100多元的连锁酒店,但是总体环境还可以,免费的大停车场,还包含了早餐,性价比也还算是挺高的。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