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尼姑道士道姑同道场的奇特场景只有这里才有
在四川北部有个广元市,可能你听到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说起他的一个区却无人不知----青川 5.12地震的特重灾区。作为一个浙江人对青川有着特殊的情节。
该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小时候的拜佛之地,因全国用天台命名的山甚多,为避免混淆,广元根据武则天曾拜山求佛的传说,经论证借用女皇武则天名号;曌 ,将天台山更名为天曌山,将广元独有的女皇文化融入。
天曌山自古就是著名的宗教活动胜地,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前山佛教庙宇居多,后山道观为主。前山道教现仅存玄通府一座宫观。后山的灵台观有占据天曌上的制高点的真武宫,慈航殿;八卦亭造型的太清宫,三清宫、别具一格的亭式灵官殿;大气雄壮的药王殿,还有密林中绝无仅有的沟叙廊桥,令人流连忘返。优美幽静的天池湖,山上的寺庙道观,女皇武则天之父亲手种植的5株古柏,形成天人合一的绝妙奇观。
所以这次在前殿的台阶上同时看到了,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当时我以为来到了一个假的寺庙了。同行的小伙伴还以为尼姑是个眉目清秀的小和尚了。这样的场景据我所知好像只有明代,浙江福建沿海全民打倭寇和尚道士才会一起出现。
1.7W个石佛修川陕公路毁一半
四川广元千佛崖位于广元市北五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古栈道险阁——石柜阁就在崖南头,与皇泽寺隔江相望。
千佛崖边上的金牛古道遗址,金牛古道又名石牛道,是二千多年前巴蜀地区通往中原的一条重要道路。它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2000里,在广元境内的一段计约200里,其间山重水复,栈道相连,沟壑纵横,蜿蜓崎岖,最为奇险。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 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
现仅存龛窟400 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全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 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
北段龛窟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 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 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 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 尊,左右两壁雕有148 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 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
唐天授元年(690 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 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大云经》中称武 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 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 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
有阶梯攀登,可通达各龛窟参观本事好事。真正可以和佛像零距离。对于这些被后世无知之人刻画的彩绘,心疼自至极,XX到此一游,连这么神圣的佛窟也不放过,在那疯狂的十年中有幸保存了这些也是万幸,可惜在如今被刻画,看来全民素质教育真的很重要。
千佛崖石佛像材质像是沙石比较容易分化,有些佛像已经五官模糊,对于游客来说且看且珍惜。尽量不要刻画和触摸,让子孙后代也能共享千年前的文明与历史。
蜀道峡谷中各朝6条交通线并存,吴小莉在此情定终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明月峡有2300多年的历史,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四川的北大门,进出川的咽喉重地,素有"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的广元市。原名朝天峡,因朝天镇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时,当地官员在此接待并朝拜 而得名。后因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们盛行崇尚自然,于是取李白诗"清风 清,明月明"之意,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
明月峡位于广元朝天镇南二公里处的嘉陵江上,峡谷全长约4公里,宽约100米,两岸石崖 壁立,其东就是有名的朝天岭, 谷深约2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
谷深约2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朝天峡可称其这里是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 地势险峻,得天独厚,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打通蜀道,在这里留下了古今六条道路,所以人们又称此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古代交通的重要场所。
川陕咽喉老虎嘴,地势险峻。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美国工程师用炸药在绝壁上炸出864米长的隧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讲的就是这里
李白《蜀道难》的诗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讲的就是这里,如今学好了古诗词再游这里会有一种共鸣感。感叹终于来到了《蜀道难》中描写的这一个地方,因为险峻去到这个关卡必须乘两次缆车才能到达,如果步行可能会要到5-6个小时。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在《蜀道难》里如此形容剑门关之险。剑门关景区“猿猱鸟道”鸟道以险、陡、奇为特色,傍绝壁依势而建,蜿蜒向上,垂直高差达110余米,长900米,而路宽最窄处仅30厘米左右;步游道全长1800米,300米落差;滑索道水平长度402米,高差251米。不是说想走可以走的 ,比玻璃栈道更加恐怖。
踏过这道雷鸣桥马上会见到心目中仰慕很久的--剑门关。剑门关关楼历代官府多次重修,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92年重修2008年的“5.12”地震受损,2009年,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关楼,大家看到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重新修建的。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文学家张载在《剑阁铭》赞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在《铭》中写道:“群山西来,波积云屯。地险所会,斯为蜀门。层岑峻壁,森若戈戟。万壑奔东,双飞高阙。翠岭中横,黯然黛色。树若雄屏,以卫王国
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殷仲堪曰:剑阁之隘,蜀之关键。唐刘凤云:梁山之险,蜀恃为外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 ,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
这儿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如今能够亲生游历此处的惊险之地也不枉此行。
张飞身为蜀国高管喜欢种柏搞基建?
关于张飞,一般描述为:勇猛、鲁莽、而著称,其实张飞也是粗中有细。三国演义颠覆张飞形象,其实张飞是一介白面俊生。赤壁之战前鲁肃到当阳找刘备的时候,鲁肃就说:想我江东有周美郎,不想冀州也有此等美颜者。想想关羽不是冀州的,刘备也不是冀州的,说的肯定就是张飞了。在事业上,张飞家族是书香门第,豪门大宅家产很丰厚,屠宰行业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了,就像王思聪玩电竞,只不过演义却把张飞看做是杀猪的,实在是样板化定格。
蜀汉时,张飞担任巴西太守,军情政务羽书出川频繁,往往因剑门山势险峻而耽误。张飞便命令士兵自阆中至昭化凿石开山,将羊肠小道扩建成一丈多宽的驿道。两旁栽植柏树,柏道不仅有利于行军,还方便了商贾和当地百姓的行走,后来百姓为感谢他植柏护柏的功劳,还在今天的翠云廊景区勒石塑像以示纪念。
张飞柏是一种古柏树,民间又叫“皇柏”,这种柏树传说是张飞号召人民所植。张飞柏在四川古蜀道上分布较多,北起四川阆中,南到成都,但集中分布在剑门蜀道两旁。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
至于张飞为什么要种这种生长缓慢的树,作为行道树。传说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当然啦按照古代官吏的俸禄,或许这个基建工程也是另外一种“炭火费”
翠云廊分布着7902株古柏。一株古柏植于秦惠文王时期,树龄高达2300多年。由于它长相似松似柏,被专家鉴定成柏木属的新种——剑阁柏,据专家考证,剑阁柏在全球仅此一株。游客去了别忘了找下。
翠云廊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 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使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
阿斗柏 公元264年蜀汉后主阿斗被迫降魏,一行俘虏押解赴洛阳,走至剑门,突然下起了雨,阿斗就在这棵树下躲雨。他走后,当地家乡父老因其是帝王,希望他能像他父亲刘备一样能重振蜀汉江山,于是在其避雨树下搭起一供台。谁知阿斗到了洛阳却传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丑闻。家乡父老一听,非常气愤,大叹其为庸材,扶不起的阿斗,一把火烧掉了供台,树也被烧焦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和荔枝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唐代荔枝北运进贡,给荔枝道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构成了蜀道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