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到黄壁庄水库
听说黄壁庄水库有玩鱼鹰的人,并且以此为生,于是大家决定一同前往,探个究竟。很多人看到鸬鹚的特写图片都会吓一大跳:这是什嘛鸟?的确,鸬鹚的形象不敢恭维。乌黑的翅膀,很难用羽翼丰满来形容,什么时候都是一副落汤鸡的标准写照;坚硬而带钩的鹰喙,一副六亲不认的感觉;橘黄的小脸蛋配上直勾勾的绿眼,中间还有个可怜的小眼珠。
鱼鹰大家基本都见过,印象停留在:微风拂面,芦苇摇曳,头戴斗笠的老者驾着乌黑的小船从芦苇深处荡了过来,十来只鱼鹰雄赳赳的站在架子上,噗啦噗啦的忽闪着破不漏搜的翅膀。当然这样的场景也可以出现在白洋淀,乌庄,桂林,但是主角是永远不变的:鸬鹚 小船 老者鸬鹚捕鱼大概起源于三国时期,是现存极少的原始农耕文化,之所以说少,是因为大部分都是表演性质,很少有人会以此为生。可是,在黄壁庄水库还残留着这样一部分人。某日群里的拍鸟大仙儿孙老师呼叫:坏老头,俺们去拍鱼鹰,你去呗?哪儿有这么勾引人的?不像话,非去不可!顺便说一句,孙老师的沟通能力是一般人比不上的,随便聊几句,就成了离不开的朋友,这不,去了黄壁庄一次就把人家老赵给勾住了。鱼鹰可不是天天下水的,要看天气的情况而定。老赵说了:天儿好我给你打电话!这就是孙老师的本事!
黄壁庄水库位于石家庄市西北约30Km,在滹沱河中下游。水库的功能是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和养殖等。黄壁庄水库动工于1958年,1959年拦洪,1960年蓄水,经历了1963年特大洪水后,于1965年进行扩建,至1968年达到现状规模;水库建成后安全标准采用千年一遇。在黄壁庄水库的东北半岛上有这么一群人,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合作社,由十个股东各自出资购买鱼鹰,集中由老赵管理饲养。共同下水捕鱼,上岸后一起出售分成。说起来这些人也真不容易,都是农民出身,要来学着用鱼鹰捕鱼,个中的艰难,想必也是一言难尽。
我感觉鱼鹰在某些方面有点一根筋,老赵没日没夜的伺候着这群黑家伙,腿上胳膊上依然被它们咬的伤痕累累,那伤痕有点像用钳子拧过一样。虽然老赵说出来很轻松,看着还是让人心疼。鱼鹰捕鱼的场面很有观赏性。十来条汉子用船桨拍打着水面,把鱼群相对集中,船上的鱼鹰扑辣辣的冲向水中,只见水面上鱼鹰穿梭,水面下鱼群似箭,不时的有鱼鹰举起高高的头,嘴上衔着斤把的大鱼。此时汉子会急速划船过去,一罺子把鱼鹰兜起来,顺手就把鱼取了下来,然后回手把鱼鹰扔回了水中。那动作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眨眼间就过去了!
鱼鹰下水前脖子上会扎上一根小绳儿,可以喘气儿,不能吃食儿。你看看,人就是这么有招儿。十个指头不一般齐,鱼鹰里面也有偷奸耍滑的,一旦叼住比较小的鱼儿,就会偷偷的游向僻静处,伸着脖子使劲往下咽,这时汉子们会赶过去把小鱼抢出来:一条小鱼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养成坏习惯。你会说:在水下偷偷吃掉不就完了?!哈哈——鱼鹰天生只在水面以上吃食儿。胎里带的缺陷,没办法!
由于石家庄在大气环境治理上下了大工夫,周边的环境好了很多。一天潮人和兜兜老师居然在群里晒出了野生鸬鹚的片子:岗南水库的边上,一棵大树上站了十余只悠闲的鸬鹚!怎么就不叫我呢?这不科学呀? 鸬鹚捕鱼的最佳季节在不结冰的寒季,水温低的时候鱼的活动能力会降低,鱼鹰此时很容易的把鱼叼住。但是这个季节也是鱼类腹内怀着鱼籽的繁殖季节,所以这种做法是不提倡的,在某些地方甚至是禁渔的。在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保护我们的野生鱼类资源。鱼鹰捕鱼,一幅来自远古的优美画卷。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