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穹顶下,菲律宾最古老的石头教堂
马尼拉温润的海风轻轻吹佛我的长发,对面的菲律宾小女孩微笑的看着来自他乡的我,这是丁酉年的十二月,当国内的北方一片冰天雪地的时候,我却行走在在二十度的马尼拉艳阳下,去寻觅位于城中城最古老的石头教堂,去看看当年由中国人建造的巴洛克风圣奥古斯丁大教堂会带给我怎样的视觉冲击。
马尼拉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它在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及中亚古文明的基础上,融合西班牙,美国的西洋文明,形成东西合璧的文化。在马尼拉整座城市里,散布着无数的教堂,因此马尼拉又被称为"东方的梵蒂冈",其中最有名最古老的要数城中城的心脏位置的圣奥古斯丁大教堂,它就是拥有400年历史,经历无数次地震,台风和战乱而一直屹立不倒,并于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教堂的整体外观呈现古朴的暗色调,这也是巴洛克教堂的一大特点,巴洛克(Barock)风格的建筑。其特点就是不注重外表,但内部华丽,有的用了大理石砖和大理石柱,配有彩画和雕塑。室内一改老式教堂的黑暗、凝重和神秘,采用浅色涂料,加上彩色装饰,让人感到轻松,又显得神秘而肃穆。
圣奥古斯丁教堂(St.Agustin Church)是一座天主教堂,始建于1571年,最早的建筑是以竹子、椰叶及泥土建成的,1574年被入侵的海盗烧成灰烬。此后重建又毁于火灾,西班牙的殖民当局只好决定用石头重建圣奥古斯丁堂。1599年,教堂开工,马上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当地人只会用椰子和竹子做建筑物,没办法修这么一个石头建筑。当时的菲律宾是中国人外迁去南洋的一个重要的中转地,很多中国人会留在菲律宾,于是西班牙人就雇佣了大量中国工人来修这个教堂。
教堂外面的石狮子,就很有中国风格,这也是当年修建教堂的中国工人留下的,圣奥古斯丁大教堂成了世界上唯一的有看门狮子的基督教堂。中国人来此,应该很有亲切感吧。
圣奥古斯丁教堂的特征是石块上的浮雕,细致逼真。教堂内部的天花板和墙壁上都有绘画,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给人带来具有震撼力的视觉冲击。
圣奥古斯丁大教堂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所建,风格除了顺延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使用了大量的装饰。整个教堂的结构也是以西班牙教堂为样板,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做了改动。
年轻的菲律宾女子,小心的点燃一支香烛,满脸的郑重,写满了虔诚。
教堂的尖顶设计,和心理学还颇有联系。外界的形式感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使人也有飘然欲升的意向。建筑学家指出,这种高大拱型穹顶、繁复的尖塔及彩绘玻璃窗无不体现着宗教寓意。四面皆壁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暗示着上一层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难的,只有天堂才是乐土。建筑的每处细节无不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
在400年的漫长岁月里,圣奥古斯丁见证了菲律宾跌宕起伏的历史,1581年,在此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教区主教大会废除了菲律宾的奴隶制,二战后,日本在此向美军投降,1953年,菲律宾国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此召开。1965年,这里成了一个博物馆,也成了菲律宾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明星也会选择来到这里举办婚礼,张卫健(Dicky)和张茜相恋10年,在圣奥古斯汀教堂举行了梦幻的童话婚礼,郑秀文、许志安、苏永康等众宾客都感动落泪。见惯了大场面的张卫健因紧张而频频出现“低级错误”,不仅将新娘的婚戒戴错手,宣读誓词的时候差点也把女方的誓词给念了。这场婚礼也成为菲国盛事,亦获菲律宾旅游局全面协助,菲律宾总统特使等高层也现身捧场。
大教堂门前,可爱的小孩子们看到我的镜头,马上摆出了好看的pose,拍完照,挥挥手,冲我可爱的笑笑,就跑开了,微笑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谁说不是呢?【作者简介】雁行江湖,旅行摄影师,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317585025 微信公众号:J3175850525 微博:雁行江湖de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