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欧亚大陆的文明在这里碰撞,苏维埃政权与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汇;高加索连绵的山脉和浩渺烟波的里海是她的脊梁;战争的伤痛是她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度,这是一个低调小众的目的地;这里是阿塞拜疆,一个花团锦簇的共和国。——2017.1.24于巴库老城
关于签证
曾经,阿塞拜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以签证极其难办理而闻名。好在近几年,阿塞拜疆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大大简化了签证的办理流程。除了少数来阿塞拜疆工作的国人外,我想大多数来到巴库的都是为了转机欧洲或者土耳其和伊朗。阿塞拜疆目前对我国实行收费的落地签证政策。中国游客凭护照和联程机票(其实并没有看),花费20美元,2分钟就可以获得贴纸的落地签证,有效期30天。TIPS:1、虽说签证的有效期为30天,但是如果在阿塞拜疆停留超过十天,还需要到相关机构办理手续。2、由于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互为世仇。有亚美尼亚签证入境阿塞拜疆会被刁难,有卡拉巴赫签证甚至会被拒绝入境,鉴于高加索三国剪不断理还乱的国家关系,最佳的游览顺序应该把阿塞拜疆放在最前,再借道格鲁吉亚入境亚美尼亚,最后从亚美尼亚返回格鲁吉亚或者前往第三国。3、亚美尼亚已经对我国实行落地签和电子签,可以完美地避免与阿塞拜疆的签证撕逼。
关于语言
虽然阿塞拜疆属于前苏联文化圈,但阿国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阿塞拜疆语。阿塞拜疆语号称世界上最接近土耳其语的语言。阿塞拜疆语采用土耳其语字母为基础,与俄语有着天壤之别。
尽管阿塞拜疆的英语普及率不算太好,但是作为努力向着欧洲靠拢的城市,巴库的街道和景点都有相当标准的英语翻译。最近几年,巴库连续举办了2012欧洲歌唱大赛,2015第一届欧洲运动会,2016F1欧洲大奖赛。目前,巴库正在与马德里争夺2019欧冠总决赛的举办地。
阿塞拜疆人虽然不愿意开口说俄语,但是多多少少都能看懂。在手机里下载一个俄语翻译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俄语进行翻译和交流。
关于行程
算不上旅游城市的巴库,其实压缩压缩行程,一天的游览时间是足够的。巴库主要的景点都集中在巴库的Icheri Sheher老城附近,也就是地铁红线最西端的终点站Icheri Sheher(İçərişəhər)外。主要包括巴库大道(Baku Boulevard)、巴库老城(Baku Old City)、少女塔(Maiden Tower)、席尔旺沙皇宫(Shirvanshah Palace)。
如果有时间有体力的话,可以选择坐缆车上山来到火焰塔(Flame Towers)脚下,在烈士长廊(Martyrs' Lane)感受战争的阴云,这是为在巴库骚乱中和对亚美尼亚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而建的。烈士巷尽头的高地公园(Upland Park)是俯瞰巴库全景的最佳选择。
巴库的另一座地标,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 Cultural Center)也值得一看。
Day 1 巴库初体验
北京飞往巴库的J268次航班由有着“小战斗民族”之称的阿塞拜疆航空执飞。原本冷门的阿塞拜疆航空近几年因为中转独联体和土耳其、伊朗的价格优势,渐渐在国内树立了不错的口碑。就像我们今天乘坐的这趟航班,二百多个座位的波音767,竟差不多满员了。
另外,阿塞拜疆航空公司与中国的航空公司进行了合作,在阿塞拜疆航空官网可以买到经北京首都机场中转至成都、重庆、广州、杭州、满洲里、三亚、上海、深圳、乌鲁木齐、温州、厦门等城市的联程机票。
阿塞拜疆航空作为波音767的最后一批交付客户,飞机内舱环境相当不错,座位宽度和间距都比较宽敞。只是高冷的空乘几乎没有微笑,没有人检查安全带是否系好,也没有人关心手机是否关机,发餐送水一切都按部就班。不过,阿航提供的两顿航空餐真算得上良心之作了。
窗外夜色正浓,里海边巴库城的星星点点预示着我们这趟长达八个小时的飞行即将落地。由土耳其伊斯坦布尔Autoba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巴库机场着实惊艳!
设计师颠覆了机场开阔的空间结构和横平竖直的线条形象,创意性地将蚕茧的理念融入了机场的内部设计。相同的几何图案覆盖了天花板和地砖,以及一切目中所及的地方。
满载的旅客大多数都是在巴库中转的。办理落地签的地方也非常显眼,跟着大部队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VISA”标识,如果这个办理柜台没有人,那就顺着转机安检队伍继续往前,很快就能找到下一个VISA柜台。办理落地签之前会填写一张申请表,只要英语不是太烂,几乎无压力。
落地签20美元,签证官一手接钱,一手接过护照,问都没问就开始了签证的打印。对于刚刚填的申请表,签证官基本没有看……不需要提供出境机票,也不需要提供照片神马的,一张贴纸落地签就在两分钟之内搞定了。入境盖章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多余的话,咔咔盖完以后,笑嘻嘻地拿起护照,让我们教她念我们的名字。
行李转盘旁有货币兑换的窗口。这里提供欧元、美元、英镑、俄罗斯卢布和土耳其里拉五种货币的兑换,事实上在整个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只能兑换这五种外币。阿塞拜疆马纳特为阿塞拜疆流通货币,面值为1、5、10、20、50、100。前几年美元与马纳特几乎是1比1.05的等值兑换,但是在2015年12月,受原油价格剧跌的影响,马纳特迅速被贬值到1:1.55。现在马纳特与人民币的汇率大约在1:3.9左右,我们用5000卢布换了147马纳特。
仅仅过了半个小时,巴库当地时间的清晨6点40分,我们就已经完成了签证、入境、取行李、换钱四部曲。巴库机场的效率相当不错。既然还在《新闻和报纸摘要》时间,我们还是在机场休息到天亮再进城吧。
鉴于马纳特如此值钱,巴库的机场大巴自然成为了最关心的问题。巴库机场在市区东北方向,距离市区大约20公里,打车进城大约25-30马纳特。机场大巴每张单程车票1.5马纳特,包括0.2马纳特的卡片工本费。大巴24小时通宵运行,全程只停一两个站,运行时间30-40分钟左右,终点站在28 May广场附近。出机场左手边就能看到机场大巴的自助购票机,有英语界面。如果搞不定,可以请机场工作人员帮忙购买。他们冷漠的外表下,其实都隐藏着一颗火热的心。
崭新的斯堪尼亚大巴车,连同司机在内只有区区5个人。大巴停在了离地铁28 May站的不远处。28 May站是红线和绿线的换乘站,这也是巴库地铁唯一的一个换乘站。在这里乘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站的站台和轨道是两条线共用的,一定要分清楚每趟车的终点站在哪里。如果要去Icheri Sheher(İçərişəhər)老城,那么站台尽头的显示屏就会显示红色的İçərişəhər。如果显示的是绿色的Darnagul,那么就等下一班车。28 May站距离Icheri Sheher(İçərişəhər)老城只有两站路,上车的乘客很少,但是绿线往Darnagul方向却有着非常汹涌的客流。
2017年是巴库地铁开通运行50周年。1967年11月25日,巴库地铁一期工程的第一个区段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献礼工程(这句话怎么听起来如此熟悉)。巴库也成为了前苏联第五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据手机计时显示,从地面进入站台,乘坐扶梯需要2分15秒。或许是受到1995年那场恐怖的地铁火灾影响,巴库地铁需要接受安检,并且禁止拍照。那场地铁火灾是前苏联迄今为止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铁火灾,一共造成了558人死亡,269人受伤。
地铁里虽然禁止拍照,但是咱有手机啊!掏出手机装作查看信息,偷偷拍了几张难得一见的巴库地铁。巴库地铁深不可测的站台、精美的站内装饰、老旧的地铁车厢和冷面的阿塞拜疆人,似乎都传递着浓浓的苏联遗风,让初来贵地的我们恍若置身时光机,穿行在几十年前的前苏联。
Icheri Sheher地铁站只有一个出口,透明的三角形地铁站背后就是巴库老城的入口了。Icheri Sheher地铁站于开通1967年11月,属于巴库最早开通的一批地铁站了。Icheri Sheher在阿塞拜疆语里写作İçərişəhər,直译过来就是老城的意思。
进入老城,顺着石板铺成的Kichik Gala街,我们非常顺利地找到了提前预定的Premier Old Gates Hotel(尊贵老门酒店)。轻轻打开酒店的木门,一股温热的香气扑面而来。英语超级流利的前台妹子迅速为我们办理了入住,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天台享用早餐。虽然我们飞行了八个小时,而且还办理了签证、入境,坐了机场大巴和地铁,步行找到酒店,但其实这会儿还不到9点钟。偷来的四个小时真是超值!
深居内陆的我们,对大海的向往超过了老城。我们巴库之旅的第一站,毫不犹豫地来到了里海海滨的巴库大道。穿过地下通道,迎接我们的便是这个直插蓝天的巨型国旗和地面上的这些国象棋子了。不知道这些棋子是为2016年9月的第42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造势助阵的,还是早已深入阿塞拜疆老百姓生活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回家查了一下资料,阿塞拜疆最伟大的国象棋手,莫过于雄踞世界排名第一长大23年之久,被棋界誉为“巨无霸”的卡斯帕罗夫了。
世界第三大油气资源区的里海,有着“第二波斯湾”的美名。盛产石油的巴库更是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发祥地。20世纪初,巴库油田便成为了世界上产方量最高的油田,一举成为成为南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俄国石油基地。四十年代,巴库油田的产量占到了前苏联石油产量的七成。
里海底下滚滚而出的“黑金”为巴库乃至阿塞拜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巴库因石油而繁荣,阿塞拜疆因石油而强盛。这条里海海滨大道被政府打造成为了巴库最为繁华的景观大道,或许也是整个巴库,甚至是阿塞拜疆的门面。
2016年6月,F1大奖赛首次来到巴库。巴库赛道长约6公里,串联了巴库大道、少女塔、巴库老城等最重要的海滨和历史旅游景点。赛道起点在自由广场附近,呈逆时针布局。
这栋精致宏伟的前苏联遗留建筑,据说是苏共阿塞拜疆委员会旧址。听说现在已经变成了巴库的市政厅。对了,这里就是自由广场,也就是F1赛道的起点。
这栋建筑不用多说了,浅黄色方方正正的火柴盒子,带有前苏联会堂建筑的深深烙印。12根硕大坚挺的圆柱托起了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梦”。
映衬着落日余辉的少女塔,是巴库老城的绝对地标,甚至是阿塞拜疆的国家象征。谜一样存在的少女塔经历了1304年的大地震依旧巍然屹立在里海之滨。当然,神秘的少女塔也流传下来了多个众说纷纭的传闻……
巴库的天黑得挺早,六点半一过,倏地一下深蓝的夜幕就覆盖了整个城市。巴库大道和老城却是灯火通明,精美的欧式建筑在各种夜景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妩媚。巴库老城的流浪猫不少,不过看样子生活也过得还算滋润,一个个油光水滑。不少猫都淡定地趴在商店门口的门垫上,任凭过路的人们怎么挑逗。
不同于很多过度开发的商业化老城,巴库老城里至今仍然住着许多的普通百姓。入夜后的老城偶有几辆归家的汽车。车轮挤着路面光滑的石板,发出啪啪啪的急促声。汽车驶过,老城又恢复了寂静无声。
少女塔旁边有一座波斯风格的下沉式庭院。庭院里面有些看不懂的考古遗迹,不知这些遗址是不是跟少女塔一样,有着无数的未解之谜。
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的火焰塔在夜色中也变化出了各种画面。时而是2015欧运会的体育健儿,时而变化出阿塞拜疆的国旗图案,时而又呈现出一派高山流水的意境。
碧池里一字排开的贡多拉放佛把我们带到了威尼斯。没错,这里正是迷你威尼斯,里海海滨的一个威尼斯主题餐厅。不过这清澈的水池子看来看去都像个游泳池呢。
告别迷你威尼斯,我们顶着狂躁的海风继续往南。风城巴库名不虚传,路灯在疾风中看起来摇摇欲坠。放眼看过去,海滨大道怎么都没人啊!人都到哪儿去了??站在巨大的巴库摩天轮下,一圈一圈旋转缩小的LED灯带,把巴库眼装扮得像一个巨大的黑洞。真担心这个静默的巴库眼会把我们吸入异次元空间。
Day 2 感受巴库慢时光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进窗户,窗外粉嫩的朝霞亮瞎双眼!
今天上午我们将参观少女塔,下午参观席尔旺沙皇宫、烈士陵园和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感受巴库的慢时光。话说今天的天气比昨天阴了不少哎……
少女塔不仅是外国游客的必刷景点,更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地标建筑。一群正排队听老师讲学生被我们两个老外吸引了目光。阿塞拜疆人的长相和伊朗真的挺像,伊朗阿塞拜疆族占了伊朗总人口的25%,算下来伊朗阿塞拜疆族的人口比阿塞拜疆的总人口都还要多。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就是伊朗的阿塞拜疆族。
又见火焰塔,无论在哪里都能见到你。有人说火焰塔像三条吸满了血的水蛭,可我觉得它多像三条肥美的秋刀鱼呀!
登上少女塔塔顶的露天平台,古朴时尚的巴库城跃然眼前。少女塔的第一个谜团就是它的修建年代,有人根据巴库附近的古老岩洞和岩画,推测少女塔可能初建于公元前五六世纪。也有人将少女塔与巴库老城内的古城墙和席尔旺沙皇宫作比照,认为少女塔可能与皇宫属于同时代的建筑。但这些都仅仅是推测,迄今并没有发现可靠的文字记载。第二谜团是它的修建者是谁?连修建时间都没搞定,修建者就更难以揣测了。塔外墙那块用古阿拉伯文镌刻的石牌,被普遍认为是少女塔修缮者,而不是修建者。
少女塔8马纳特的门票其实一点都不贵。每一层都是一个小型的高科技博物馆,对少女塔、对巴库、对阿塞拜疆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好,我们继续来懵逼,少女塔是修来干啥的?有历史学家认为,少女塔是观察敌人的瞭望塔,和巴库老城的古城墙一样,是整个巴库军事防御工程的一部分。也有人推测少女塔是一座天文台或者灯塔,甚至是拜火教神庙……这些推测看似都有道理,但孰是孰非,恐怕这个未解之谜还要继续延续下去。
说完了少女塔本尊,我们再来说说塔的附属设施。哪,第四个疑问来了,少女塔的平面结构类似于一个“,”,多出来的一丢丢就是塔东侧与塔身高度相同的那堵石墙。它的修建年代与作用,同样是未解之谜。有学者推测这是一堵支撑墙,正是因为有了它,少女塔才得以经受1304年的大地震而巍然屹立至今。还有人经过考证认为这堵墙是为了防止里海海水对塔身侵袭而修建的防波提。
带着满脑子的疑惑,我们告别了少女塔,来到了古城西边的席尔旺沙皇宫。巴库老城里面有不少国家的大使馆。我们住的尊贵老门酒店旁边就是波兰大使馆。这一路走来,至少看见了瑞士、意大利、克罗地亚的大使馆。
宁静的巴库古城完全有潜力成为婚纱照的拍摄胜地。蓝天、白云、古城、城墙、老街、花园,最最关键的是这里没什么人……
席尔旺沙皇宫门票4马纳特,比少女塔便宜了一半。个人感觉这两个景点都非常值得一看,文物和建筑的价值对得起门票价格。席尔旺沙皇宫(希尔凡宫)建于15世纪,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皇宫建筑群最主要的席尔旺沙宫殿展示了席尔旺沙时代的历史文物和王族用品。
这个展厅展示了Sabayil Castle的一些出土文物。本来英语就很烂,再加上对巴库历史的不了解,只能依稀记得这个城堡毁于1306年的巴库大地震。直到第十八世纪初,当里海海平面退去以后,城堡的基石才浮出水面。城堡遗址就在巴库摩天轮后背的里海中,我们下午在烈士长廊俯瞰了遗址的全貌。
皇宫的角落里是皇室的家族浴室。残存的浴室屋顶上两个坟包子一样的突起,是浴室的散热孔。这浴室和我们后来在第比利斯泡的温泉浴室非常接近,只是不知巴库是否在历史上也存在过硫磺温泉。
巴库老城的参观就要告一段落了。我们朝着火焰塔的发现,走过一条条“之”字形的马路,终于来到火焰塔脚下。这栋低调的高楼门前挂着醒目的阿塞拜疆国徽。果不其然,这里是阿塞拜疆的国民议会大楼。
桑松翠柏,血色鲜花,战争的伤痛是阿塞拜疆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巴库骚乱中牺牲的平民和战士们安息在这条用血红色鲜花装点的小道里。铮亮的黑色墓碑上镌刻着逝者永不消逝的容颜,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永远永远地定格在了1990年1月20日。前来祭奠的市民也为先烈们敬上了鲜红的花束。
此刻,俄罗斯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的大合唱——《神圣的战争》涌入脑海。电视剧《潜伏》的主题曲《深海》,就是用它的旋律填词的。虽然此时此刻在阿塞拜疆的土地上唱着前苏联的歌曲是多么地不合时宜,但不论是俄文版还是填词版,歌曲旋律传递出的悲壮和信念永存的执着,在这里更加震撼人心。在这里,借用歌词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吧!“在黑夜里梦想着光,心中覆盖悲伤;在悲伤里忍受孤独,空守一丝温暖。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相信无尽的力量,那是真爱永在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温暖若侈在你心里,愿用一生祝愿,生命只为一个信仰,无论谁能听见。”
在阿塞拜疆的语言里,“阿塞拜疆” 一词意味着“火的国度”。烈士长廊的尽头就是巴库著名的火祠。火祠底部的八角星24小时不间断地喷出熊熊燃烧的火焰。这基本上就是阿塞拜疆国旗和国徽正中八角星图案的真实写照了。
以巴库为中心的阿布歇隆半岛及其附近的里海海域蕴含着储量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远古时期,人们看到从地缝中喷出的火焰。由于对这种现象不能作出解释,人们以为是神在显灵,于是逐渐产生了对火的崇拜,继而诞生了拜火教。
席尔旺沙皇宫里介绍的Sabayil Castle遗址就在巴库眼的不远处。右边的国旗广场是阿塞拜疆人的骄傲,国旗广场于2010年9月建成。除去底座,这根旗杆高达162米,比2008年时世界第一高的土库曼斯坦国旗旗杆高出整整29米。那面阿塞拜疆国旗号称“世界第一旗”,长宽分别达到了70米和35米,无论是旗杆高度还是旗帜面积均为全球之最,双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旁边的白色锯齿圆形建筑是2012欧洲歌唱比赛的主会场——巴库水晶宫。
火祠、火焰塔遥遥相望,历史与现代,远古与摩登。三条肥美的秋刀鱼在炭火地炙烤下,滋滋作响。对不起,我想多了。对了,费尔蒙的火焰塔酒店就是这里,通过阿塞拜疆航空的官网预定,只需要七百多块钱就能住进里海海景房,比booking和agoda更便宜。
这是一位土耳其将军的纪念碑,是谁?土耳其语咱不认识。纪念碑旁边还有一座土耳其军人的陵园。
这儿还有一座土耳其风格的清真寺。有攻略提到这个清真寺叫“蓝色清真寺”。不去考证了,太烧脑细胞了。
昨晚在巴库摩天轮就瞄到了的缆索铁路,不用说,这一定是2015欧运会的配套设施。0.5马纳特的票价,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来到里海边。只不过等待发车的时间比较久,大概半小时一班。
这种缆索铁路在我记忆中是第二次出现,反正叫索道也行,叫缆车也行。第一次见到它还是1995年重庆朝天门的长江边了,只是记忆已经变得模糊。
再次深入地下,我们坐着轰鸣的老旧地铁来到巴库的最后一个景点——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文化中心位于巴库老城的东北方向,距离老城İçərişəhər有四站路,交通非常方便。离文化中心最进的一个地铁站是红线的Nariman Narimanov站,出站以后步行十分钟就能看到这栋奇幻的大楼。
2012年落成的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由已故的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亲自操刀设计。这个散发着扎哈浪漫、大胆前卫的设计理念的作品,也获得了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大奖”。
被誉为“解构主义大师”的扎哈在文化中心的设计中,大量使用了层层跌宕起伏和弯曲变化的柔美线条。温柔如水的外形不知设计灵感是否来自浩渺千里的里海。
文化中心内部设有“迷你阿塞拜疆”的陈列展览,门票15马纳特。可我们摸遍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没能凑够两张门票钱。唉,不收美元和卢布,我们只能隔着外墙玻璃看看内部设计了。
扎哈行云流水天马行空一般的设计,让我们很难用具体的物体对文化中心进行形容和比拟。不同的角度,文化中心都会呈现给我们不同的惊喜。
又到华灯初上之时,我们也该回酒店收拾东西了,晚上的跨国铁路之旅已经越来越近,内心也是越来越激动。
彩蛋:巴库-第比利斯铁路运转攻略
出国旅行重在体验。身为铁路粉丝,体验异国铁路的风情,一直是我的梦想。2016年在斯里兰卡体验了高山茶园铁路和海上铁路。BUT,不过瘾!这一次玩儿把大的,来体验一次跨国铁路。
从地图上看,巴库火车站就在地铁28 May站旁边,但是进站口的具体位置呢?似乎从来没有攻略提到过进站口的具体位置。在买票的时候,我就跑错了地方,误打误撞来到了28 May广场上一栋气势恢宏的欧式建筑,却发现这仅仅是一家肯德基。会讲英语的大学生Huseynli Elmar放下手中的作业,带我来到火车站售票厅购票,还向警察帮忙打听了38次列车的停靠站台。Huseynli Elmar告诉我,肯德基的那栋楼是曾经的巴库火车站,新站在一个月前刚刚投入使用。火车站入口处没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只能说面朝地铁入口处的右手方向,上了台阶就能看见火车站的显示大屏了。
在阿塞拜疆买火车票,必须出示护照,而且每张票都有对应的姓名和护照号。售票大妈拿起我们的护照,细细端详,还不时拿起放大镜确定签证的真实性。悄无声息地确认完毕后,大妈用一指禅小心翼翼地敲打键盘,还不断地拿起护照核对护照号码和姓名信息。
列车上有烧水的锅炉,但是没见有人用过,一定要备足矿泉水。车厢外寒气逼人,车内暖气十足。
21:10,38次列车从巴库火车站正点开出。
开车以后,列车员给每个乘客派发了一个包有被套、床单和枕套的塑料袋。列车员估计是看我们既不懂阿语,又不懂俄语,想浑水摸鱼小小的敲诈一笔。本来就该免费的卧具,列车员大妈竟然要收我们每个人2马纳特。合计一番,我们只拿出了一个0.5马纳特的硬币,对大妈说,你!爱!收!不!收!大妈装模作样拿起电话跟列车长汇报了情况,然后十分无奈地对我们说,好吧,这个免费给你们用好了!看着大妈肥硕的身躯在车厢中摇摇晃晃地走开,嘴上也没闲着,XXX送给你!
不一会儿,大妈拿来了阿塞拜疆的入境申报单和格鲁吉亚的入境申报单。看起来很复杂的申报单,其实只需要填好个人基本信息。对于入境物品的项目、数量和重量(对,居然TMD要写每件行李重量),只要没有带违禁物品,一律写NO。
阿塞拜疆的出境时间在早上的6点55分左右,列车在边境小站Böyük Kasik停靠一个小时的时间。阿塞拜疆的边检、海关会轮番上车检查。其实也大可不必担心,虽然查得仔细,但是没做亏心事,凭合法的护照和有效的签证出入境,心里要有底气。阿塞拜疆的边检话不多,都是一些例行的检查、拍照核对信息。
一个小时候后,列车从边境发车,25分钟后到达格鲁吉亚的边境小站Qardabani(Garda Rkinigiz Sadguri)。列车将再次停车1小时,格鲁吉亚的边检和海关将在车上完成所有的入境手续。
相比阿塞拜疆前苏联式的大头盖,格鲁吉亚海关深绿色的毛背心时尚帅气了很多。第一拨儿海关人员上车后,会要求所有的旅客打开行李,一件一件地检查行李物品。第二拨儿上车的,将会收走护照和签证,对乘客的信息和行程进行详细登记,包括行程安排、所带钱财等一一询问。没有离境机票?没关系,格鲁吉亚电子签是多次签。第三拨儿上车后,把列车天花板打开,用镜子和电筒检查车内是否私藏了走私物品。最后一拨儿上车的工作人员会将护照和签证返还给旅客。哪,格鲁吉亚的入境手续也就全部完成。
10:35分,来自阿塞拜疆巴库的38次列车稳稳停靠在了第比利斯火车站。
下一篇《苏丽珂,格鲁吉亚!》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72486#pvareaid=2174305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