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惠公园
无锡市锡惠公园是拥有国内外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文物古迹众多、山水林泉俱佳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地处无锡城西,交通便利,距市中心2公里。 它紧偎于京杭运河之旁,倚锡山、惠山而筑并名,山水灵秀,文化灿烂,有无锡“露天博物馆”和 “精神家园”之誉。 锡惠公园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十四个核心景区之一,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锡惠公园有三个特色游览区——免费开放的入口公园,以游乐、休憇为亮点的锡山休闲区,以及最具游览价值的核心景区——以天下第二泉为经典代表的惠山古迹区,总面积达90公顷。包含三个精品园——无锡唯一明代古园,有着500年悠久历史的寄畅园,观赏杜鹃为主题的中国杜鹃园和赏玩江南盆景的吟苑公园。山水间棋布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保单位15个22处,有名胜景点206个,古泉11个,明以来碑刻314方,古树名木80株。区内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和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民俗文化庙会。每年接待各类游客达800余万人次,是无锡乃至华东地区人气最为旺盛的公园。 “江南第一山”——惠山是无锡旅游的发源地,林木葱郁,地灵人杰。龙光塔屹立于锡山之巅,与惠山隔映山湖而望,湖光塔影,山色溪光,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泛舟映山湖上,行走林荫道间,流连芬芳花溪,扶摇锡惠索道,沧州画境,心怡如诗。聆听晨钟暮鼓,沐浴法雨香花。春季两季的杜鹃花和菊花展,惠山庙会,品茗夜游,撞钟祈福成为这个公园传统的文化旅游节目。一曲《二泉映月》更让游人荡涤心灵,流连忘返。 “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满鞋香”。优美的风景,优质的服务,文明的公园使锡惠公园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景点类型:公园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门票:锡惠公园:10.00元 景区联票:90元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直街2号
寄畅园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现在寄畅园的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寄畅园现有景点:锦汇漪、七星桥、山色溪光 玉戛金枞、 凤谷行窝、 寄畅园法帖 、秉礼堂、 鹤步滩 、知鱼槛等。
天下第二泉
位于惠山东麓的天下第二泉,原名惠山泉。唐代茶圣陆羽曾到无锡访友,居惠山寺,他对惠山“泉源渊沦,篁木浓翠”的景色很是赞赏;饮过惠山泉后,对清冽甘美的泉水更是倾心。后来陆羽品评天下水为二十等,惠山泉位列第二,天下第二泉的美称于是产生。比陆羽稍后的唐代无锡籍大诗人李绅,对家乡的泉水同样青睐有加,认为二泉“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风雅名士,嗜好饮茶的苏轼对此名泉自然不肯放过。他于1074(宋熙宁七年)携小龙团(茶名,产于福建,形状类似圆饼)来无锡试饮二泉。品尝之后,大加赞叹,认为它是“乳水”,“色味两奇绝”。后来到了杭州,还写信给当时任无锡县令的焦千之索取泉水。谪居惠州后,对无锡二泉仍是念念不忘,有一僧人惟德,用当地泉水待他,他饮后觉得味近二泉,便高兴地将该泉题名为“通惠泉”。 这清碧甘冽的惠山寺泉水,从它开凿之初,就同茶人品泉鉴水紧密联系在起了。自从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之后,已时越千载,盛名不衰。古往今来,天下第二泉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将相、骚客文人的青睐,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唐代张又新亦曾步陆羽之后尘前来惠山品评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刘伯刍,亦曾将惠山泉评为“天下第二泉”。唐武宗会昌(814--846)年间,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长安,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驿递方法,把三千裏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道:“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宋徽宗时,亦将二泉列为贡品,按时按量送往东京汴梁。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登临惠山,品尝过二泉水。 天下第二泉现有二泉上池、二泉下池、万卷楼、陆子祠等著名景点。
惠山寺
惠山寺 始建于南北朝,前身为南朝刘宋年间司徒右长使湛挺的"历山草堂"。刘宋景平元年,草堂改作僧舍,称"华山精舍"。梁大同三年,华山精舍改为慧山寺。一千多年来,几经兴废,也曾有过多名高僧在这里驻锡或主持,众多名流到此一游或寄寓一段时间。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南巡,但都七次到惠山寺烧香拜佛。康熙帝南巡时至惠山寺,于漪澜堂品泉。乾隆帝南巡时休憩于秦园(即寄畅园)和竹缶卢山房,书写了不少诗词和匾额,并特为"惠山寺"题额。同治二年,李鸿章军和太平军激战于惠山,惠山寺被毁,仅存寺门匾额。 惠山寺在唐宋时,香火很盛,寺院范围包括愚公谷和寄畅园等地,僧舍有1098间之多。现寺内保存的古迹有:唐宋石经幢、金刚殿、香花桥、日月池、金莲桥、金莲池、御碑亭、听松石床、古银杏树、大同殿、竹炉山房、云起楼等。
名人工作室
无锡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南濒烟波浩水的太湖,并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湖,穿越市区的京杭古运河,称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象征无锡古老历史的锡山。这里,山水结合,以水见长,被称为“水云之乡”,“绿野平川”之地,古往今来,人所向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历代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民族文化历经风雨生生不熄的薪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民间工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及民间信仰等九大类。非遗的历史,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朝代,一座都城,一群艺术建筑,无论再多的语言都不能令你了解这些文化的魅力。 当前,无锡市共有1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扬名海外的惠山泥人、宜兴紫砂、无锡精微绣,也有梁祝传说、留青竹刻,还有江阴的致和堂膏滋药等,泰伯庙会与宜兴均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在填补民俗类空白的同时,也使宜兴拥有紫砂、均陶两项国家级非遗。 本篇雄鹰将带您走进无锡精微绣、留青竹刻,并有机会与其继承人见面,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的故事。跟我走吧!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