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里不是瑞典,却是有着“滑雪体验之都”之称、有着四大滑雪场、超过40万平方米滑雪道的北国春城。这里不是瑞典,却在2003年就让起源于瑞典、举办了90多届、有着悠久历史的瓦萨国际滑雪节走进来, 遇见、碰撞,于是诞生了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这里不是瑞典,这里是长春。 15年的成长,瓦萨滑雪节愈加壮大成熟,2017年1月4日,第十五届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开幕。而我,以滑雪节开幕式为名,从没有雪的南方,抵达冰雪童话中的长春。
实用信息
玩在长春长春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北国春城之称,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因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优势资源,长春又有“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美誉。在长春,无论你爱好什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的地。可以去伪满皇宫博物院、伪满“八大部”及其他伪满遗迹回望曾经的伪满历史;可以去长影旧址博物馆,走进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探寻光影背后的故事;可以去一汽厂区、长春国际汽车公园,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去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品味世界各地的雕塑艺术。在冬天,来到“滑雪体验之都”之称的长春,也少不了要去滑雪场感受冬日的激情,以及一切与雪相关的活动,去净月潭雪世界走进冰雪童话的世界、去城市公园里看冰雕。
食在长春长春是一座移民城市,美食也融合了各地风味,让我在短短几天之内胖了三斤,让同伴边吃边嚷嚷着不想回家。此次在长春四天三夜,吃过六顿正餐,其中三家饭店,是味道很好,印象最深刻的。▼咱屯子锅台鱼很接地气的名字,也是很接地气的吃法,一行七人,吃了两个锅,一锅鱼、一锅鸡,都是很大分量的,慢慢的吃着最后竟然快吃完了。两个连着的锅,下面是烧柴的炉子,比较神奇的是,两个锅竟然还能转动,很方便。锅里最好吃的不是鱼跟鸡,而是旁边充分吸收了味道的配菜,尤其粉丝粉条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大年初一这是一个很有东北风味的连锁饭店,从装修到味道,都让人眼前一亮,东北风格的装饰,炕头、民间的各种物件,很喜庆。作为一个外地人,没有资格评论是不是地道的东北菜,但是已经满足了我的胃跟舌尖,尤其锅包肉,比起非东北地区的东北菜馆里,不是一个层级。在这里见识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东北菜,还吃到了水饺里的幸运硬币。
▼韩庄长春的朝鲜菜也是一绝,吃多了东北菜,也得换换口味,来到韩庄的旗舰店,店里的女服务员基本都是朝鲜人(不是朝鲜族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北朝鲜人),说话很温柔,服务很贴心,能歌善舞。虽然也是连锁,但是菜的味道总体来说也很赞,适宜聚餐。
宿在长春在长春的住宿,可以随心选择,有不同层级的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可以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此次在长春的三个晚上,都选择在长春香格里拉大饭店,酒店于1996年开业,2012年最后一次装修,是老牌的五星级酒店,虽然年代有些许久远,设施有些陈旧,但“香格里拉”四个字就是品质的保证。酒店位于重庆路与西安大道的交界处,位于长春的市中心,毗邻卓展购物中心、万达购物广场、沃尔玛大型超市、长春百货大楼及人民广场;距伪满皇宫约15分钟车程;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约40分钟车程;乘车前往长春火车站、高铁站约15分钟;地理位置极其便利,无可挑剔。酒店的入口,不是常规意义上街道大门,而是通过小路走进去以后一个隐蔽的门,小路有些拥挤,但走进后,便是另一番天地。大厅很气派,因是年底,中间摆了一棵福树,很喜庆。再往里,是沿着街道的酒廊,一整面透明的落地窗面对着繁华的街道,三三两两的客人在窗边悠闲的喝着下午茶,很是惬意。很快的办理入住,走进电梯间,上到自己的房间,我跟朋友入住的是高级双人房,17层的高度,可以透过窗户,欣赏长春的市景。相对新近开业的香格里拉,房间的硬件设施有些许的差距,但是20年的历史,还能有这样舒适的环境,已经很了不起。房间不是特别宽敞,但是两人已经够用,很适合。两张床宽敞舒适,床尾是电视柜跟书桌,可以躺在床上悠闲的看电视,也可以在书桌上移动办公;电视边上是一个置物桌,可以放衣物或者行李箱;窗边是两张沙发,可以坐着聊天喝茶;总体来说设施完全可以满足旅途的需求。卫生间宽敞明亮,洗簌用品的品质也都不错,只是,因为年代的原因,淋浴跟泡澡没有分开,这一点不是很习惯。总体而言,在历史悠久的长春,入住老牌的香格里拉酒店,也是一件很有体验感的事情。
行在长春长春交通便利,有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通高铁,从全国各地都可以方便的抵达。机场距离长春市中心28公里,落地后也能很便捷的乘坐机场大巴抵达市区。长春市地铁基本可达一些比较大的客流集散点,一些不太方便的地方可以选择出租车,建议选择正规出租车,2.5公里以内,5元收费标准,另加1元燃油附加费;2.5公里后,1.3元/公里,并加收50%空驶费,也就是超出基价后收费1.95元/公里。行程详情D1:净月雪世界—伪满皇宫博物院—巴蜀映巷D2:长影旧址博物馆—吉林省松花石博物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国信南山温泉D3:庙香山滑雪场
D1:净月雪世界—伪满皇宫博物院
净月潭瓦萨滑雪节开幕式,早早的来到净月雪世界,也是在现场,才真正感受到滑雪节的国际性,积极备战的滑雪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前来观看的群众也有很多欧洲面孔。若不是随处可见的标语,提醒着这是在长春,在某一瞬间,真的有一种在瑞士的错觉。距离开幕式还有一段时间,先来到场地旁边的瓦萨博物馆,雪地里一栋异域风情的建筑。在博物馆里,了解瓦萨滑雪节的前世今生,以及长春与瓦萨的不解之缘。作为一个南方姑娘,在此之前,从未在现场观看过滑雪比赛,甚至只是在短短的几天前,才开始经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雪。可是在净月潭的火热现场,在博物馆的历史重现,让我真正走进瓦萨滑雪节,重新发现这项迷人的雪上运动。
或许是因为滑雪节的缘故,在全国雾霾的冬日,长春却是蓝天白云,映衬着地上的白雪,美得惹人心醉。而滑雪节的所在地,隐藏在亚洲最大人工森林里的净月潭滑雪场,更是有一种北国之美。只是,无法深入这北国城市里的林海雪原,只能匆匆路过,因为前方,是即将开幕的瓦萨滑雪节。
走进开幕式最核心的场地,人山人海中甚至无法靠近舞台中央,便在赛道外,静静的观赏着场里的运动员,专业的、非专业的,国内的、国外的,年老的、年轻的,或热身、或检查装备,都在为这场比赛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只等开幕式结束后的鸣枪。开幕式没有太长,几十分钟后,仪式结束,赛场交给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中外滑雪运动员,经典滑雪赛和瓦萨越野滑雪赛鸣枪开赛。此次,媲美冬季项目中的“环法”-世界职业滑雪巡回赛之“经典滑雪赛(Ski Classics)”首次走出欧洲,来到中国长春净月潭。经典滑雪赛最大的特点是由直升机、雪地摩托信号为基础的电视播出巡回赛。该赛事在欧洲已连续举办九届,本届比赛共分为13站,首站从瑞士启幕,第二站到达意大利,第三站在中国长春鸣枪,最终在芬兰结束赛事。滑雪运动员从开幕式现场出发,滑向丛林深处,场面很是壮观。而最触动我的,还是落在最后的那个受伤的运动员,两腿明显的不平衡,在大部队早已去向前方,观众也都走得零零散散后,依旧坚持向前。
运动员滑向丛林深处的滑道中,或许得两三小时才能回到这个起终点,冰天雪地里的观众终于耐不住寂寞纷纷离去,短短的半小时,不需要穿越时空,火热的滑雪节现场,又重回梦幻的净月雪世界。这时候的我,毫无意外,沉醉在这个冰雪中的童话世界,雪地里的一座座大大小小的雪雕,欧陆风情的小镇、童话世界的人物、华夏传统的造型,惟妙惟肖,在人去楼空之后,更显静谧。
伪满皇宫博物院,清末代皇帝溥仪当傀儡皇帝时的宫殿遗址,若只是溥仪一个人的历史,或许,我可以很轻松的走进这段特殊时期的历史,揭秘溥仪从皇帝到公民的传奇人生;只是,这关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史,关乎东北人民的苦难抗争史;在这样一个沉重的地方,我不能够只是听听溥仪野史,便一笑而过。可是,太沉重的历史,反而不知道该怎样打开。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这个溥仪担当傀儡皇帝时的宫殿遗址,这个印刻着伪满州国旧影的所在,想象着曾经的模样。
D2:长影旧址博物馆—雕塑公园—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国信南山温泉
作为一个90后的我,爱看电影,看的却几乎都是洋电影,对经典老电影其实并不熟悉,若不是来到长春,或许,也不会刻意的打开这扇光影之门,了解背后的故事。只是,对经典老电影的一点粗浅了解,也足以让我知道长春电影制片厂,足以牵引着我穿越时空,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走进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清晨,走进长影,首先看见的便是长影旧址前的毛主席挥手像。庄严的塑像被幽默的长春人形象的解读为“在长春打车,起步价只要5块钱”。来得太早,博物馆还没开门,也好,可以在外围逛逛,寻找时间在长影留下的印记。走进院子里,一束光影正好打在红墙上,照射在一座有着时代感的雕像身上,似乎瞬间,就感受到这个老电影厂的沧桑。
长影,这是伴随着太多经典老电影而存在的名字,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第一部纪录片、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动画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第一部长故事片、第一部译制片。长影旧址博物馆的前身是1937年伪满时期建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包括一座办公楼、六座摄影棚、一座录音室、一座洗印间及大道具厂等附属建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在“满映”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随着内战爆发,1946年东影公司从长春迁往鹤岗,并改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解放后,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49年迁回长春,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走进博物馆内部,在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份份视频资料、一件件实物道具所构造的光影记忆里,探寻长影的前世今生。纵然只是对老电影一知半解,也能很自然的就静下心来放慢脚步细细探究。
在电影艺术馆,很多经典作品,都以自己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里。回响着熟悉旋律的《刘三姐》;哨站模样的《冰山上的来客》;展出皇上皇后道具服装的《两宫皇太后》;可以指挥开炮的《甲午风云》……当然,在这个承载着新中国电影史的昏暗空间里,所看到的,也不仅仅是曾经听说过名字、甚至还能哼上几句歌、记起来几个名字的经典老电影,更是电影背后的故事,电影一步步的发展。在电影大历史之外,也能够看到一些电影人的小历史。看到了电影的家族传承,才知道,现今活跃的一些电影导演的父辈,也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也看到了现今已是艺术家辈的电影演员曾经的青春模样,青涩,但专注。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影旧址博物馆并没有倚老卖老,并不只是展出历史,展出情怀,并不只是专门对老一代电影迷诉说;它以一种新型的方式存在,尽自己所能,变换着模样,让我们这些并没有太多老电影记忆的年轻人,也能够很容易的走进。在展区,以视频的形式各自讲述着不同的内容;在观影室,可以按年代选择长影不同年代出品的影片现场观看。
在全面了解长影历史,看完一部部经典电影,正有些消化不了之时,就来到了摄影棚展区,探秘电影传统生产工艺流程和电影拍摄的奥秘。可以看到曾经出现在很多经典电影里的道具;观看录音、配音、译制等电影后期制作的场景;还可以当一回演员,参与现场拟音、配音表演。长影老厂区以一种新的方式鲜活的存在,在博物馆半日,光影间,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全面的了解了长影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承;熟悉的旋律与画面,也激起我对经典老电影探究的兴趣。
▼吉林省松花石博物馆长白山脉树木丛生,六月时节,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脉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种石头的颜色和开放的松花色泽一样,因此先人把它叫做松花石,以松花石板料雕制的砚就叫松花砚。清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长期使用。来到松花石博物馆之前,只是听说过松花石砚,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松花石,后来才知道,这里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松花石主题艺术馆。博物馆分四楼,一楼陈列了很多大型奇石、观赏砚,都是颇具代表性的精品;二楼是长白石雕及各类工艺大师的工作室;三楼是松花石大师的精品作品;四楼展出书画作品及高仿清宫御砚。馆内所有作品均不售卖,免费展出,供给有兴趣的人观赏。虽然对松花石没有研究,但能看见这么多精品,也是大饱眼福了。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在长春的很多标签中,“雕塑城”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走在长春的街道、广场,很容易就遇见造型各异的雕塑作品,而坐落在城南的长春世界雕塑园更是世界雕塑艺术大观园。来到长春,虽然不懂雕塑,但也要去世界雕塑园感受一番雕塑艺术,探究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品位。只是走马观花,却也看见了数个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这些世界各地、风格不一的雕塑作品汇聚在一园,让人在一个公园里,就能了解到世界的雕塑艺术,也能感受到长春这个城市的包容性。在雕塑公园里,有一个目前国内最大的雕塑艺术馆,馆内藏有中外著名雕塑家的大批雕塑精品。雕塑公园东门,有一座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是我国非洲马孔德木雕艺术的集结地,也是国内马孔德木雕艺术数量最多、品种最全、艺术水平最高的博物馆。
▼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展出东北古代及近代民族最多、古今民俗最丰富的综合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分为东北古代民族民俗、东北近代民族民俗以及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三个主题展区,以实物、图文、场景等形式,全方位的展现着东北的民族民俗。这不是一个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可是却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东北的民族民俗,也是在这里,才知道,原来东北除了满族、朝鲜族,还有这么多少数民族,这么多不一样的风俗民情。
▼国信南山温泉曾经在东北的其他地方泡过三次温泉,东北的温泉资源比国内很多地方都好,还可以享受到泡着温泉看雪景的惬意时刻。只是,因为地域跟历史的原因,前三次的温泉也让我认识到了,在东北泡温泉,必须得自给自足。这一次,虽然知道国信南山温泉是长春最好的温泉之一,却也只是对它的温泉资源及硬件设施有一个预期。只是,走进以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太不东北的所在。国信南山温泉北临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西抵新立城水库,距长春市仅25公里,负氧离子含量却是市区的400倍。温泉井深2500-2600米,属超深井;水温65度,每小时出水量40-50吨,是高温高产的温泉井。温泉区面积很大,有各个不同主题的馆,虽然是冬天,我还是喜欢室外馆,只是可能因为温度太低,大家都不乐意出去,室外馆只开了一小部分。我就穿过各种区域,直接来到室外馆,边赏着雪景,边泡温泉。虽然刚出来时很冷,下水时又很汤,还是喜欢室外自然的空气跟隐蔽的环境。惊喜的是,泡得正有些口渴时,便有服务员端着茶水前来问是否需要,这跟我固有的印象太不一样。帮忙端茶水、开关门,主动帮忙更换毛巾,所接触的服务员都很有服务意识,同行的东北同伴都直呼不习惯。
D3:庙香山滑雪场
人生中的第二次滑雪,就在庙香山滑雪场,这里距离长春25公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滑雪的人数也不是很多,非常适合初学者,或者想练习新技巧的滑雪者。来到庙香山滑雪场之前,就已经初学过一次,对滑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换好雪鞋、雪板,存好个人物品后,就兴致冲冲的去往滑雪场,抓住机会慢慢练习。第一次滑雪时有请教练,这一次,便是自己开始摸索,刚开始只是在一个特殊的区域一遍遍的练习,觉得差不多后,便乘着扶梯去往中级滑道。虽然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高度,但是在抱着必摔的心理体验过一遍,并且平安滑下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刻不停的开始往上,又帅气的滑下,慢慢的掌握技巧,成为一群初学者中滑得还不错的。滑雪是真的可以上瘾的,还记得第一次进入滑雪场时,没有滑雪,只是拿着相机拍下滑雪者的瞬间;第二次,自己便忍不住要去试试,滑到一半,也不忘自己凹造型;这一次,则在车上时就放下了相机,只为了专心的滑雪。或许,下一次,我依旧会为了滑雪,义无反顾的来到东北。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