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代县--山西省浑源县恒山
恒山(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尚书•帝典》曰:“有舜”十有一月朔,巡狩至北岳。《尚书•禹贡•导山》记载秦始皇东巡时过“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禹贡》曰“太行恒山”。 《尔雅》称:“恒山为北岳”。远在秦汉时,恒山就已经称之为北岳。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 恒山是中华五岳之北岳。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东西绵延五百里,共有一百零八峰。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县境内,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5年被评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 1999年获得"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2002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山西省浑源县北岳恒山--浑源县永安寺
浑源县永安寺: 国保单位。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创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占地0.65公顷,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原有规模宏大,现后部已毁。全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现存山门、护法天王殿、传法正宗殿及配殿。 传法正宗殿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础上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规范,建筑表现了金代风格。殿内明间增设天花和藻井,制造精巧。殿内四壁绘满水陆画,人物分层布列,色泽基本完好,绘有儒、释、道三教人物八百余。 正殿北壁门左右两壁画三头八臂的十明王,每边五尊,分别骑龙、狮、象、牛、虎、凤、蛟等,手执兵器法宝,各有二小鬼牵挽。东壁及南壁东半,上层画无色界四官天众、色界佛天众、东西南北各种天王、太乙诸神、五方五帝、日光天子、月光天子、金木水火土各星君、计都星君等。中层画紫气、月孛、天马、金牛、白羊、十二辰、大成德菩萨、阿修罗众、大罗刹众等。下层画罗刹女众、旷野大将众、般支迦大将众、大叶叉众、往古帝王、后妃、忠臣、比丘、优婆夷、道士、女冠、古儒、时贤、孝子、顺孙、贤妇、烈女、九流百家等。西壁及南壁西半,上层画各种菩萨神圣,中层画十殿阎王等,下层画各种地狱鬼众、枉死鬼众。塑像背后画大观音菩萨、善才、龙女、供养人像。壁画集佛教、道教及一切阴阳五行所有鬼神的大成,技法熟练,色彩鲜艳,是明代壁画中的精品。 浑源永安寺的建筑和大面积的壁画,为研究民间对儒、释、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