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行程
关于作者我是一名旅行者。而就在成为旅行者前不久,我还是在北京东三环写字楼里朝九晚九的白领,也是所谓那种500强外企管理层。年初辞职后,第一站去了澳大利亚,为时35天。第二次旅行,选择了从阿塞拜疆开始,经过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一直到东欧巴尔干半岛,历时82天。之后在9月份去泰国普吉,待了一个月,完成了PADI潜水长课程。11月底,登上了去往法国的班机。所幸在申根签证开始生效一个月之后,我终于能够踏上了法兰西的国土。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与微博,都叫:“逆光纪”。
行程总览第一段,以雷恩为中心游览几个小镇:雷恩-罗什福尔昂泰尔-拉加西伊-潘蓬-圣马洛-康卡勒-迪南-雷恩。住四晚,行程350公里。
第二段,游览三个大区,从布列塔尼出发前往诺曼底和卢瓦尔河谷。雷恩-圣米歇尔山-奥马哈海滩-翁夫勒尔-布洛瓦-翁热-南特-瓦纳-孔卡诺-拉尼永-雷恩。住八晚,行程1771公里。
巴黎自然村-亲子度假之选
巴黎自然村庄是个巨大的生态度假村,是法国PVCP集团与迪斯尼合作建成的。该集团在欧洲拥有上百个度假村。这里推崇环保与亲近自然,因此所有能源利用都是在可再生和持续发展的概念下被利用的。我住在山坡上小别墅的家庭套房里,两室一厅,有个完美的开放式厨房和完美的湖景露台,只要人民币不到1000元一夜,非常划算,很适合一家四口,或者两对夫妇。
第二天一早醒来,漫天红霞。远处是升腾的水汽,近处有露珠挂在树枝上,这可能是我最近十年见过最美的日出。
度假村里甚至有个小农场,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一次挤牛奶的体验活动。
湖边的游乐场,孩子们一定笑开花。恒温温泉,太适合一家人玩水了。不用担心自然村太大走路太累,这里有频繁的摆渡车,还可以自行租赁自行车或者高尔夫球车。从自然村庄到巴黎市区,乘坐公交车与RER,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
有种不经意间的浪漫叫巴黎
第三次来巴黎,而距离上一次带妈妈来,已经有十五年。到了布列塔尼,前来迎接我的Pamela问,你觉得巴黎和十几年前有什么不同吗?我说没有。就像在圣心教堂脚下,依然有黑人趁人不备给游客套上手绳索要高价一样。我走过世界上几十个国家,那是唯一一次被骗一直觉得冷冰冰的黑铁塔象征爱情很莫名,不想再去那些著名的地标,虽然圣母院的黄金比例依然让我着迷,虽然红磨坊的暧昧霓虹依然让人心神荡漾,虽然卢浮宫、荣军院、方尖碑、凯旋门依然代表着巴黎无与伦比的无可替代,但是这次,想去尽可能发现一些街头巷尾平凡却有趣的地方,想去寻找一个呼吸着的、生活着的、隐藏在市井街市中浪漫之城。
蒙马特高地的画家广场,因为曾经众多画家在此地居住而得名。现在,也是街头画家作画的场所。当年梵高也住在这里,穷困潦倒的画家去附近餐馆用自己的画作来换取食物,屡屡碰壁,只有下图这家餐馆出于善心施舍给梵高食物。而现在,它成了唯一保有梵高真迹的餐厅。
随便走入一家餐厅,里面的墙画就惊艳了我。坐下喝一杯热红酒,温暖了寒冷冬日。
走进一家网红蛋糕店,She’s Cake。老板是位颜值与手艺均佳的小姐姐,还好不是周末,不然需要排长队。
网红店除了颜值与好吃,细节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我认为装修最大亮点是卫生间墙壁上的名人鬼脸照片。
巴黎有很多古着店,衣服论斤卖。
毕竟我就是一个见到猫走不动的人。
这次时间原因没有进蓬皮杜,很多人说现代艺术看不懂,其实我觉得并不需要懂,只需感受作品中的情绪就好。
虽然距离圣诞还有20多天时间,但是圣诞市场已经开始摆摊营业了。法国圣诞市场规模上比不过邻居德国,但是节日气氛也是很浓烈。市场上卖的吃的不算多,但奶酪火腿炒土豆是标配。
还有到处少不了的Crepe可丽饼,可以选择经典的Nutella巧克力酱配香蕉,也可以选择火腿奶酪组合。
孚日广场一带有很多骑楼,底商都是些艺术画廊。有约翰列侬的地方,就一定有滚石。
忍不住拍一张落日下的圣母院,这座完美比例的建筑,真是无论任何角度任何时刻都好看。
都说巴黎是City of Love,不知道有多少爱情故事曾经在这里上演。这里有《爱在黄昏落日前》的再续前缘,这里有《云上的日子》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这里有《午夜巴黎》的寻梦与醒悟……关于巴黎的故事有太多太多,所以当我站在蒙马特高地这面写满了各国语言“我爱你”的爱情墙面前时,觉得它诞生于巴黎简直再合适不过了。试想如果这样一面墙如果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也许就会变成一个摩肩接踵的旅游景点,可能所有旅游宣传里都会用它作为吸引游客去拍照的噱头。但是这里是巴黎,这样一面墙对巴黎人来说是信手拈来而已。“爱之墙”默默无闻地伫立在街心花园里,墙面由511块深蓝色的长方形石砖组成,据说包括311种字体和280种语言。
他们说,唯有爱可以拯救世界。可当你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之后,你的爱情到底能维持多久?很多时候我在想,到底是我们辜负了爱情,还是爱情本身就被夸大了?
特立独行之布列塔尼
从巴黎乘坐TGV高速列车,不到两个小时到达布列塔尼的首府 -雷恩(Rennes)。相信不仅没有去过法国的人,甚至是去过很多次法国的人,都不知道布列塔尼这个地区 - 也包括我。布列塔尼位于法国最西部,是从法国大陆向西深入大西洋的一个半岛,北部海岸与英伦三岛隔海相望。公元六世纪,凯尔特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定居此地,经过岁月的漫长融合形成了“布列塔尼人”,因此布列塔尼人和现今法国人并不是一脉相承,相较法国其他地区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布列塔尼语、布列塔尼传统服饰等等。被罗马人称为三大蛮族之一、统治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人由于后来日耳曼人入侵所剩无几,现今除了威尔士与爱尔兰,另外一处凯尔特人后裔生活的地区就是布列塔尼。布列塔尼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独立自治公国,并不隶属于英法任何一方,直到1535年归属法国。另外,我们熟识的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传说,也发生在布里塔尼内陆的森林里。走出雷恩车站,我到租车公司办公室取到布列塔尼旅游局为我预定好的车,一辆标致2008。做了这么多年车企,开过德国车美国车日本车,还真没有开过法国车。一路下来,驾驶感受还是不错的。提速平顺,油门响应及时,转向也灵活。最大亮点是车内音响,系统可以连接苹果手机Car Play,音乐响起后说实话让我很吃惊,声音通透,感染力十足,大大超出预期。
罗什福尔昂泰尔(Rochefort-en-Terre)最美小镇GPS设置好第一站,罗什福尔昂泰尔(Rochefort-en-Terre),90公里的路,用时一个多小时。这真是个很长的名字,到现在我终于能完整的背下来了。罗什福尔昂泰尔得名于曾经统治这里的贵族罗什福尔家族,家族一位掌门人当时被任命为布列塔尼安娜的监护人 - 也就是刚刚提到嫁给法兰西国王的那位女公爵。因此罗什福尔家族一度很显赫,在此地建造了宏伟的城堡,并由此兴起一座城市。城堡历经沉沦,反复被毁坏与重建,最终由一位美国画家收购并扩建为庄园。画家的后人将城堡卖给了省议会,最终成为城市公共财产。
从城堡出来,沿着主路向下走,两侧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小房屋。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古迹的保护与修缮,使得古城赢得了“法国最美古镇”的荣誉。
当我走到城门时,已是黄昏时分。云层很厚,几乎遮挡住了所有太阳的余晖。天上的云,被风吹得很急,一起顺着风的方向匆匆流向远方,就像时间一样,匆匆流逝。我站在那里抬头仰望着,心想如果不在这匆匆流逝中留下些深刻的回忆,等到一切不能重来时,岂不是只剩下悔恨。小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浓浓的圣诞装饰元素。
当天的晚饭是在镇口的Les Ardoisières用餐。菜名真是忘了,焗类做法,上面是一层奶酪,下面是火腿土豆等等。
Tips:在罗什福尔昂泰尔可以将车停在镇口的圣米歇尔广场,完全可以走路在城里逛遍。按说是收费,但是停了一下午没见到有人来收钱。有家小店卖巧克力味道的热红酒,味道很特别,建议尝一尝。
亚瑟王的传奇故乡从拉加西伊开车大概40分钟,到达布斯里昂德森林的门户城市潘蓬(Paimpont)。在游客中心我参加了一个叫做“探寻神秘之门”的讲解,用高科技的声光动画形式,讲述了这片布斯里昂德森林的奇特之处,以及亚瑟王、魔法师梅林和圆桌骑士的故事。布斯里昂德森林传说有神灵鬼怪出没,所以没人能进入到真正的密林深处再出来。传说中的人魔混血儿、大魔法师梅林就生活在此处,亚瑟王就是被他抚养长大。梅林是亚瑟的养父与导师,在他和圆桌骑士的帮助下,亚瑟最终取得了英国王位。走出游客服务中心,后面有片湖泊,湖水宁静深邃。
而除了这些丰功伟绩,两位传奇人物凄惨的爱情故事也是被人津津乐道:梅林爱上了湖中女妖薇薇安,可是薇薇安只是出于垂涎于他伟大的魔法而跟他在一起,最后骗他说出了魔法秘诀,反而把魔法师囚禁在巨石当中 - 现在还可以在森林中找到梅林之墓,一片天然形成的石堆。而亚瑟王的王后桂妮维亚,却和他属下的骑士兰斯洛特相恋。之后兰斯洛特逃到法兰西避难,亚瑟王亲赴法国去征讨,却被留守英国的下属夺权篡位。亚瑟回到英国讨伐叛军,与敌人同归于尽。最后王后在悔恨中做了修女,兰斯洛特回到英国再也见不到爱人,也做了修士。这段故事的结局,没有人是赢家,轰轰烈烈的亚瑟王传说,就此以悲剧收场。
由于是冬季,还正好是狩猎季,森林中各景点都不开放。于是我驱车前往布列塔尼的北部海岸城市,也是全法国古城墙保存最完好的城市 - 圣马洛(St. Malo)。距离雷恩70公里的海港城市圣马洛,自12世纪开始就已成为法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港口。到了15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众多圣马洛人从这里出发,扬帆远航,开拓了众多美洲殖民地。现今,发现加拿大的著名航海家雅克卡地亚雕像就伫立在海滩边的城墙上。
殖民地带来的巨大财富让圣马洛变成一座富庶的城市。同时,在那个航海年代,这里也成为了众多海盗的窝点,因此也被称为“海岛之城”。法国为了抵御外敌尤其是英国人从海上的入侵,围绕城市修建了壮观的城墙与堡垒要塞,圣马洛是现今法国古城墙保持最为完整的城市。
到达圣马洛时已然天黑,摸黑爬上城墙走了一圈。城墙全长大约两公里,隔一段就修有楼梯,以供人随时上下。从城墙上看城市中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夜幕中更彰显出岁月的痕迹。
第二天早上,又走上城墙,看白天的古城。
城北沙滩上,有座堡垒,名为国家堡垒,该堡垒为路易十四下令建造,旨在与城墙呼应,内外一起抵御敌人入侵。国家堡垒在涨潮的时候就成了一座孤岛,所以前一天晚上我经过它前面的城墙时,底下还是一片汪洋。到了白天,海水退去,堡垒下方显现出一片片礁石与沙地。
这个时候正好太阳从云中出现,一片光芒投向堡垒,堡垒上方也显现出了冬日里难得一见的蓝天。可惜就是时间太赶,不然真的想坐在礁石上看着它,直到潮水再度将这里淹没。回望圣罗洛,海岛之城,巍峨地伫立前方。
开车来到不远处的Tour Solidor Harbor,这是个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小港口,完全没有游客,适合静静地拍照。这里有座古堡,但是不巧来的时候是中午没有开门,所以没上去,想必登高的景色一定更美。
圣马洛的晚餐:到达当天晚上在本地特色的饭馆 I'Absinthe Cafe 吃的当地菜。头牌是大虾。海港城市,肯定是海鲜最为丰富,主菜是鳕鱼,上面盖的那块应该是猪肉某内脏部位。但是法国人去腥臭的工艺明显不如中国人擅长。
离开Tour Solidor Harbor,驱车前往小镇康卡勒(Cancale),不到10km路程。到达康卡勒之前先去了趟Point du Grouin,这里的海水碧绿至极,因此也被称为祖母绿海岸。
到了康卡勒,入住酒店后,发现洗漱包落在了前一家酒店。打电话过去,酒店说没有找到。虽然说丢的东西不太值钱,但是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擦脸油刮胡刀指甲刀剪刀创可贴牙线这一大堆东西丢了还真是不方便,况且又是周日,所有超市不开门,只能等到明天周一才能去买了。酒店给的是海景房,可是推开窗子,一片退了潮后的脏泥巴地,配上阴云密布的天空,真是一点出去逛的兴趣都没有了。肚子饿,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店,这里却只卖甜可丽饼。我问老板你们卖咸的嘛?老板摇摇头说我们只卖甜的,如果你要咸的可以去别家。都已经下午三点半了,别的家也不营业了,算了,忍忍吃个甜的,等会儿晚饭再说吧。晚上,算是正式体验了布列塔尼最典型最正宗的Crepe。原来法语甜的叫Crepe,咸的叫Galette,在布列塔尼,这都是最著名的本地菜品。饭馆叫Breizh Cafe。服务生先给端上来的是咸的Galette,大鲜贝很过瘾。不过饼里加了一大堆葱,有点奇怪,欧洲大葱偏甜,吃起来怪怪的,口感还是比煎饼卷大葱差很多。反正晚上回去旁边没人一起睡,尽情吃吧。接下来是甜的可丽饼,巧克力奶油蜂蜜......热量大大的,罪过罪过。
第二天早上醒来,拉开窗帘,惊呆了。法国天亮的很晚,八点多钟,太阳刚升起来。赶紧连大衣都来不及穿就跑到楼下海边。平时因为总是晚睡晚起,基本上到哪儿也就是看日落,没想到来到法国,轻而易举看到日出。前一天阴天,感觉生无可恋,今天太阳出来,欢呼雀跃。阳光太重要了。笼罩在光辉中的小镇,如此可爱。前一日那个陷在阴沉抑郁中的康卡勒,已然重生。我也仿佛从地狱到了天堂。
迪南 (Dinan)阳光中的温柔时光这么好的阳光不能浪费,路过古城迪南,赶紧跑到城中的古街去逛逛。这也是至今为止阳光最好的一天了,虽然不是那种透彻的大晴天,但是偶尔露出来的光芒,温柔而纯净,更难能可贵。迪南凭借它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街道,也曾入选法国最美小镇。
下午,我就回到了布列塔尼的首府,雷恩。雷恩(Rennes)奇幻的金色之城雷恩,曾经凯尔特人早在罗马时代就建造的城市,一直是布列塔尼的政治文化中心。一方面,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对其统治留下的传统被很好的继承下来,另一方面,作为拥有超过6万名大学生的大学城,它又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年轻城市。到达雷恩的时候已是下午,法国的冬日,天黑得及早。意识到这点,看着天上已然偏西的日头,不由得深踩油门。偏偏加油站因为信用卡的问题耽搁了许久,心里更是着急。将车子停到了Europcar在火车站的停车场,快步走向内城。这几日都在小镇间奔波,终于回到了大城市。大城市的一个显著标致,就是有公共汽车了。这是当时我见到公共汽车时突然想到的,虽然也没拍照。在市中心广场上,抬头望见蓝天上快速飘过的白云,拿起手机拍延时。本来用八爪鱼放在台子上,但是周围几个一直在逛来逛去的黑人兄弟,看起来不那么靠谱,我还是把手机拿在手里了 - 关于法国的安全问题,我没法跟你们下断言到底安全不安全。很多人说法国不安全,确实,发生过很多恐袭,确实,有很多人遇到过小偷和抢劫。但是想想在国内,这些事情一样发生,只是好多消息我们还没听说就被屏蔽了。旅行就意味着更多的风险,这是肯定的,多加小心就好。哪里都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只要不是专去战乱地区,我觉得都差不多。如果总是担心安全问题,不如在家宅吧。另外,由于在德国生活过多年,深知自己和黑人一样是被某些白人歧视的有色人种,所以我从来不歧视也不仇视黑人,相反还交过几个黑人朋友,他们比刻板骄傲的德国人好相处多了。只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黑人总是大多生活在社会边缘(其实华人在海外也一样),所以在这个群体里犯罪率相对高一些。绝不能因为几个黑人犯罪,就习惯性认为所有黑人都很危险,就像白人认为华人只会开中餐馆一样。遇到一个圣诞市场,像所有的圣诞市场一样,这里有烤土豆、圣诞糖果、烤香肠、杂七杂八的衣服鞋子帽子等等。但是,老奶奶卖的热红酒,种类可真多,这几大桶里,是各种果味的酒。这么多酒,没有人一起分享,我自己就不一一尝了。
从市场出来,这一天最高潮的部分到来了。就在这个普普通通的街心花园,我见到了此生最美的一次落日。不知道为什么,颜色会变得如此美妙,所有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金色,呈现出一种奇妙的魔幻景象。长椅上是一起吃三明治的情侣,草地上还有奔跑的狗和玩耍的孩子,眼前的一切,既真实又梦幻,就算现在我坐在电脑前,想起来依然觉得不真实。
雷恩有条著名的口渴街,这里是年轻学生聚集喝酒搞爬梯的地方,破破烂烂,却生机盎然。我想起了曾经的三里屯脏街,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无数夜晚,那个我们一起年轻过的“青年”。
第二天上午,乘坐雪铁龙的老爷车2CV游览雷恩市区。既然是来到了雪铁龙的老家雷恩,那么这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个难得体验。2CV最早在1939年投产,作为同样的一款国民轿车,它比德国大众的甲壳虫晚了一年面世。但是由于二战爆发工厂关闭,1948年才再度恢复生产。2CV在当年亮相巴黎车展,从此畅销40多年,直到1990年正式停产。2CV以配置精简闻名,两气缸,及其省油,在战后非常适合普通消费者购买使用。这辆车的主人是个收集老爷车的古董车迷,他带我在古城中转了一个小时。
随后,暂别了布列塔尼,开车奔向圣山-圣米歇尔。
圣米歇尔山的朝圣之旅
圣米歇尔山-朝圣之路从雷恩租到车,这次是一辆微型雷诺。大概人民币200一天。这辆车最大的亮点是自带手机支撑架,导航的时候太方便了。遗憾的是手机无法连接音响,不能听歌了。
一路开车向着圣山-圣米歇尔而去。圣米歇尔山是法国最神圣的天主教圣地,也是全世界继耶路撒冷、梵蒂冈之后的第三圣地。对于法国人来说,圣米歇尔就是法国的金字塔一样重要。公元八世纪初,阿弗郎什小镇(Avranches)的红枢机主教奥贝梦见大天使米歇尔,后者指派奥贝为自己修建一座教堂,并在他脑门上点了一下。从梦中醒来的奥贝主教摸到了脑门上的凹痕,诚惶诚恐开始在山上动工修建这座教堂。八百年后的公元十六世纪,教堂终于完工,耗费了数代人的不懈努力。
圣米歇尔山离海岸两公里。涨潮时,和陆地相连的滩涂就会被海水淹没,形成一座孤岛。现在,修建了一座长长的桥梁,把圣山与陆地相连,所以即使涨潮,也能从桥上轻松走到山上。这是方便游客与教堂僧侣的举措,可是由此这座圣山的神秘与孤独,也就大大打了折扣。大天使米歇尔是统领天使军团的统帅,守卫着天堂之门。而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法国骑士也守卫在圣米歇尔山上,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和孤岛的属性,使得这里成为了易守难攻的要塞。
进入圣山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副中世纪古镇景象。城门、吊桥、石板路、石头房屋,几家店铺。进入这里是不收费的。
只有爬上山顶,进入教堂,才需要门票。售票处可以花3欧元租赁一个语音导游器,有中文的。强烈建议租一个,对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建筑特色及其有帮助,比只是走马观花看一看的记忆会深刻很多。爬上教堂天台,可以俯瞰山下的大海。黄昏时分正是低潮的时候,露出了大片的滩涂。傅雷先生翻译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开篇第一句是:“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第一次读这句话时,我还在上高中。从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开始,我就一直想象着一副场景:宽广江面上,汹涌的江水向着天际奔流,永无止境。这幅场景一直在心里暗暗埋藏,这么多年过去没有再想起。但是当我站在圣米歇尔山顶,俯瞰底下这片大西洋平静的海水时,想起了这句话。虽然,这不是江水,虽然我听不到浩荡的江声,可是这壮阔无比的场景,让我陷入了对书中场景的回忆。
旁若无人的海鸥,时不时会飞到天台上静静地观察游客。
教堂内部优雅的回廊,这是很适合拍人像的地方。
不打算放更多照片了,保持一份神秘感,希望你们能够亲自来揭开圣域的面纱。虽然冬天的圣山没有蓝天白云,但是想象在天气好的旺季必然是游人如织,那必定会破坏这里本身固有的那份孤立与沧桑,所以还是对自己所来的季节感到庆幸。走到山下,已然夜幕降临。回望圣米歇尔,散发着迷人的忧伤,孤独伫立在灯火阑珊处。
提示:如果开车去的,可以把车停到游客中心旁边的公共停车场,两小时内6.5欧元,全天不限时间11欧元。从停车场有免费摆渡车到山下。交停车费,还是会遇到自动缴费机不识别信用卡的问题,唯一几台收现金的缴费机在游客中心旁边。当晚住宿:在阿弗郎什的F1酒店。这是一家快捷酒店,房间独立,内有洗手池,浴室与卫生间为公共的,估计是圣米歇尔附近最便宜的酒店了。房间干净,性价比尚可,值得推荐。
诺曼底的苍凉与文艺
诺曼底 - 那些为了自由而捐躯的年轻生命从布列塔尼到诺曼底,一点点的阳光也被厚厚的云层遮挡起来了。果然是名不虚传一年365天都在下雨的诺曼底。1944年6月6日,盟军从法国诺曼底海岸成功登陆,由此走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从阿弗郎什开车100多公里,就能到达这片传奇海滩。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当时选择了五个登陆点,从西向东,分别是尤他海滩,奥马哈海滩,黄金海滩,朱诺海滩和宝剑海滩。其中,奥马哈海滩两面都是峭壁,易守难攻,德军又在这里重兵把守,美军遭受了最惨重的伤亡,险些失利。超过三千名美国士兵阵亡,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大西洋彼岸的沙滩上。
法国人在奥马哈海滩上竖起了纪念碑,专门纪念在这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他们是父亲、丈夫与儿子。他们牺牲自己,换来了世界的自由与和平。
翁弗勒尔(Honfleur)-似曾相识的画中小镇诺曼底地区,除了二战时的登陆海滩,还盛产很多美丽的海滨小镇,翁弗勒尔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到达小镇时,天色已晚。港口边这一排老房子,已经在昏暗的雾气中朦胧起来。
拍完这张照片,再一看,怎么这么熟悉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的画面!-翁弗勒尔是当年众多印象派画家的居住地,欧仁不丹、莫奈、乔金德等人在这里一起创建了翁弗勒尔画派,掀起了印象派的革新大潮。所以,小镇港口的这片房子,就成了在画作中最常入镜的模特了。欧仁不丹博物馆中收藏了众多印象派大师的画作,我赶在关门前十五分钟冲了进去,看门大妈还给了我半价优惠,可惜就是没有能静下来细细品味这些伟大的作品。
圣凯瑟琳教堂是法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教堂和钟楼,我走近的时候听到里面的管风琴在演奏,可是大门紧锁,推不动。
夜幕降临后,灯火辉煌的小镇,散发着她迷人的光彩。
内城中有多处画廊,展示着可爱的现代艺术品。
卢瓦尔河谷的文艺复兴
写卢瓦尔河谷地区,真的需要先仔细了解一下法国的历史,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历史,因为卢瓦尔河沿岸伫立了众多贵族城堡,大多数在文艺复兴时期修建,光被联合国选入世界遗产的就多达几十个。所以写下面这段字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背景资料,但仍然所知有限,只能班门弄斧。但是借助旅行,我了解到了很多历史、政治、地理以及文化的知识,这是你坐在家里永远没机会或者没动力去了解的,所以我真的爱上了这样的生活。雪瓦尼城堡 - 丁丁历险记中城堡的原型地从诺曼底的Honfleur印象派小镇,我开车300多公里,上午十一点钟出发,下午不到4点,直接开到布卢瓦(Blois)郊外的雪瓦尼城堡。一路上风雨交加,天气让我绝望,小车子在高速上左右摇晃,尤其在超过大卡车的时候,感觉要被卡车带起的漩涡吸进去。算是一次惊险的驾驶体验了。紧凑级小车的另一个缺点是油箱小,需要勤加油,所以如果不是预算特别有限,还是租一台正常尺寸的轿车为好。为什么第一站选择雪瓦尼?《丁丁历险记》想必大家小时候都看过,还记得丁丁和阿道克船长后来居住的那座城堡吗?雪瓦尼城堡,就是作家埃尔热获得灵感创作漫画中城堡的原型地。而雪瓦尼的运营者们也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专门布置了一个漫画相关的展览,包括丁丁房间的复原。在正常城堡票价之外,另外收取门票。
虽然我就是为了丁丁特意赶过来的,但是面对这多出来的票价还是忍住了。毕竟我的目标是整个世界,或许这个可以留着带我女儿以后来看 - 如果她到时候还看丁丁的话(顺便解释下我女儿还没出生)。
几个世纪以来,雪瓦尼城堡一直属于禹侯家族私有财产,这个显赫的家族为法国王室贡献过众多宫廷大臣。1624年亨利禹侯伯爵和妻子玛格丽特开始令人修建城堡,但是最后由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在父母过世后最终主持完成了内部装修。现今禹侯家族后人还住在城堡右翼,为公众开放的,是城堡的左翼。
几个世纪以来,雪瓦尼城堡一直属于禹侯家族私有财产,这个显赫的家族为法国王室贡献过众多宫廷大臣。1624年亨利禹侯伯爵和妻子玛格丽特开始令人修建城堡,但是最后由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在父母过世后最终主持完成了内部装修。现今禹侯家族后人还住在城堡右翼,为公众开放的,是城堡的左翼。雪瓦尼城堡看起来优雅平实,没有特别奢华和浮夸的外部造型,但是走入内部,发现内部其实华丽至极。进入内部一层入口右侧,首先是餐厅。
楼梯上,是来自西伯利亚冰原的史前巨鹿角。据说,鹿角安放的高度,就是这种6000年前巨型动物头的高度。我站在底下目测,应该至少3米以上。
国王驾临时睡的卧室也在这层。据说当时人都是坐着睡觉,因为卧姿被认为是死亡的姿势。下图是卧室中天顶的油画装饰。
城堡的纪念品商店里有卖丁丁周边纪念品。这只白雪的毛绒玩具太可爱了,我想每个人小时候都一定想有这么一条聪明可爱又有思想的小狗吧。好想带着它环游世界,但是价格嘛......所有东西都不便宜。
布洛瓦 - 上天恩赐的好天气第二天起来拉开百叶窗,阳光晃得睁不开眼。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今天居然是个大晴天。蓝蓝的天上飘着大片白云,赶紧冲出门开车直奔布洛瓦市中心而去。我住在河南岸,内城在北岸,走过这座石桥,就是老城区。
从南岸眺望老城区,山上的教堂、古堡与低处的民宅,高低错落,一片白墙黑瓦的古典气质。宽广的卢瓦尔河奔流而过,它是法国第一大河。当年法国历代国王也是看中了这片风水宝地,所以把自己的城堡庄园都建于沿河两岸。
布洛瓦城堡上的装饰。
时间所限没有在城里过多停留,在狭窄的街道中走了走,就出发赶去香波堡了。这是个值得多停留些日子的城市,等下次不是一个人的时候再来吧。
香波堡 - 大气磅礴的城堡之王香波堡,听起来总感觉应该很好吃。开车进入香波堡入口前,会驶过一条长长的林荫大道,道两旁的树木整齐对称,城堡就巍然屹立在道路尽头,透出一股王者之风。看过雪瓦尼,再来到香波堡,气势高下立见,这就是一般贵族与王室的区别。如果雪瓦尼是个优雅的绅士,香波堡就是名霸气的君主。香波堡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居住过的地方,1516年,达芬奇受弗朗索瓦一世所邀来到城堡居住,而这,标志着法国文艺复兴的开始。达芬奇等一众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给法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卢瓦尔河谷的许多城堡,以香波堡为首,不再是阴森威严的军事要塞,转为拥有华丽的外观与浪漫主义的装饰风格。
达芬奇设计的双重旋转楼梯是整个城堡最大的亮点。
两座楼梯并排“缠绕”在一起,但是如果是两个人分别走两座楼梯,只能隔窗相望,却不会迎面相遇,免去你遇到不想遇见的人时的尴尬之情。如下图,走在左侧的楼梯上,只能透过中间的小窗看见另一座楼梯上的人,而不会相遇。实在太精妙了。
昂布瓦斯 - 达芬奇的最后时光昂布瓦斯是卢瓦尔河南岸一个小镇,即便在萧瑟的冬日,也是异常美丽。
昂布瓦斯城堡是瓦卢瓦王朝与波旁王朝历代法国国王居住过的寝宫,在文艺复兴时期,众多意大利艺术家受邀来到此地,这里成为了当时法国的心脏地带。昂布瓦斯城堡本身也是从哥特式到文艺复兴式过渡的建筑作品。
城堡内部的圣于贝尔礼拜堂是典型的哥特火焰式风格教堂,达芬奇在64岁高龄的时候受邀来此地成为国王的顾问,被任命为“御前第一画家、工程师、建筑师”,他过世后就长眠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城堡曾经居住过一名重要的囚犯-埃尔及利亚的阿布德埃卡德亲王。在反抗法国殖民阿尔及利亚的战争中,亲王的军队不敌法军后被俘,之后被送往昂布瓦斯城堡,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时光,直到1852年被释放。
走出昂布瓦斯城堡时,已是夕阳西下,一片金光中的城堡,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优雅奢华之雪瓦尼,气宇轩昂之香波堡,文艺精致之昂布瓦斯,哪个是你的最爱?
重返布列塔尼
这一路急行,从雷恩到圣米歇尔,到诺曼底,再到卢瓦尔河谷,最终又返回了布列塔尼。回来之后,主要是探寻布列塔尼的南部海岸风景。住在瓦纳的第一晚,成了此行最快乐的一晚。房东叫Mattieu,当我问他多大的时候,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42岁,我赶紧接道,我也就比你小一点而已。Mattieu英语不好,一开始跟我联系的时候都是发法语给我,我只能靠着Airbnb的翻译功能理解他的意思。见面跟我简单寒暄之后,他就憋不住开始说法语了。还问我会不会法语,我说一点儿也不会,然后掏出手机中的翻译app让他对着说话。翻译器显示“等一会儿你到厨房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我有点不明所以,不过也好奇要讨论什么,就点头答应了,然后回房间收拾东西。Mattieu的大房子,是典型的法式调调。
过了几分钟,楼上的房客回来了,Mattieu叫我过去。我来到厨房一看,原来不是要讨论什么,而是他们买了Pizza,招呼我一起吃。我拿来在南特超市买的寿司,坐下和他们边聊边吃。楼上的房客名叫Chiara,是个30出头的意大利姑娘。她在游轮上做厨师,所以有机会世界各地跑,比如下个月,她就要去新西兰工作三个月了。她休假来法国有二十多天了,主要也是在布列塔尼这边转悠。她跟我说,她骑自行车从雷恩到诺曼底,风雨兼程,骑了七八天。Mattieu开了两瓶红酒,一瓶法国的,一瓶意大利的。而这两位法国人和意大利人,虽然英语都不好,但是由于法语与意大利语的相似之处较多,倒也相聊甚欢。Mattieu表达不清的时候就开始说法语,然后Chiara就给我翻译,但是如果Chiara也听不懂了,那么大家就相视哈哈大笑,举杯共饮。借此我还学会了一句布列塔尼语的干杯:Yachmat - 布列塔尼语可不是法语方言,它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唯一残存的凯尔特语言,目前像Mattieu这一辈人都没人会讲了,只有他爷爷还会。
席间Mattieu让Chiara放些意大利歌。Chiara问我听没听过意大利歌,我说我就能叫出一个意大利歌手的名字,当年在德国的时候电台里常听到的Eros Ramazzoti。她笑说那个好老了。然后她提议让我放中国音乐,我手机连上Mattieu的Bose音箱,放了一首谢春花的《借我》,半首歌没唱完,俩人就连连称赞好听,马上用app搜到了这首歌,高高兴兴地存了。音乐,真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好东西。Mattieu是个快乐的老光棍,离婚有娃,孩子不在身边。每天早上坚持跑步,住在市中心两层的大房子里遇到全世界来的人。等第二瓶酒也喝完了,Mattieu站起身,拉着Chiara在厨房随着音乐跳起舞来,一边嘴里还跟着唱歌。我看着他们脸上单纯如孩子般的笑容,感叹他们的日子一定过得简单而幸福。
Chiara第二天要去拉尼永(Lannion),说那里有个“Specia friend”。原来是她之前住过的民宿房东,貌似俩人在她住的那几天来了电,所以这次她又特地在回国之前去找他。今天Chiara跟我聊天,邀请我去拉你永找他们玩儿,说周二她的Special friend要邀请朋友们来家做客,她也要做意大利菜招待大家。很可惜我周二就要回雷恩了,但是看他们的关系显然进展得非常理想呢。我跟Chiara说:Seems like you have found real love. I am happy for you.给予彼此过温暖与快乐的陌生人,希望你们在各自的世界里继续快乐下去。
早上起来,在瓦纳迅速转了转。
美丽的老房子,壮观的城堡,只是我有些审美疲劳了。在瓦纳南部有个海湾名叫莫尔比昂湾,是半岛围绕成的内海。当地人非常推崇这里,Mattieu跟我一直说这里很美,一定要去看看。我兴冲冲的开到Port Blanc,但是一看上岛的船只太少,就作罢了。如果是夏天,这里一定是很美的。
继续向西,会经过卡纳克。这里由著名的未解之谜巨石阵,和在不列颠岛上的石阵一样,也许都是凯尔特人留下的某种神秘传统吧,但是至今没人解释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来历。总结来说,这个景点属于不来遗憾,来了后悔的那种。怪不得当地人都不推荐,听我说要去这里,都表示很不理解。
基伯龙半岛,多年以前是个孤岛。后来海水下降,逐渐形成了一条道路通向岛上,于是布列塔尼人来到岛上,建起了城镇。这天风太大了,我分别去了东南角的Point du Conguel和西部的荒蛮海岸。基伯龙半岛最有意思的,是半岛两岸虽然只相距一两公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地貌,东部是细软沙滩,西部则是峭壁奇石。Point du Conguel,在这里遭遇了狂风暴雨。
荒蛮海岸,大风掀起巨浪。
去孔卡诺的路上,路过一座大桥,桥下是这个美丽的无名小镇。
孔卡诺围城很小,但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在百年战争的年代,法国军队据守在此,英国人无法越入陆地一步。
从孔卡诺出来,放弃了坎佩尔和布雷斯特两座凯尔特之城,也放弃了法国大陆最西端的科绅峡角,取道阿尔莫里克森林公园,北上拉尼永(Lannion)。在穿越阿尔莫里克森林公园的路上,遇到了这样的草原日落,瞬间让我回忆起年初在澳洲草原上飞驰的感觉。这一晃,大半年过去了。
天色擦黑的时候抵达拉尼永,在房东的推荐下寻到这家吃可丽饼的餐厅。餐厅位于老城中心,18:50我进了门,店员说,不好意思您过十分钟再来吧,我们还没开门。心想这该是这次在法国最后一次吃Crepe了,那就踏踏实实来一顿吧。点了份套餐,仍然是一份咸的,一份甜的。
布列塔尼半岛北部有一片海滩被称为玫瑰海岸,不是因为这里盛产玫瑰,而是因为岸边的石头含有云母、长石、石英等物质,呈现出美丽的玫瑰红色,因而得名。中午从拉尼永市中心开车向北行进不到20公里,就来到海边。海边的小镇上一个人没有,停车场上停了一两台车,没有一家商店开门。
这一带地貌很奇特,成千上万的大石头堆在沙滩上,千百年来,不断承受着海浪的拍打。
Plaumanac'h灯塔,这是拍照最好看的地方。
岸边一座小教堂,还是普通小房子?房顶上的小怪兽引起了我的注意,拍了好几张特写。
在灯塔前自拍一张留念,本次旅行最后一张照片
一直在幕后辛苦的八爪鱼同学,最后出镜,掌声!
从这里我开回雷恩,第二天搭乘飞机飞回北京。就此,本次历时15天、游历三个大区、全程自驾2200公里的法国行全部结束。后记这次来法国,让我深刻意识到,除了巴黎,法国还有那么多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的可爱的地方。尤其是布列塔尼这片有山有海有森林,有历史有文化有热情居民的地方,趁着它还没有大红大紫之前,赶快来发现她独特的魅力吧!谢谢你看到最后。如有关于文中提到的旅行地的疑问,请向我咨询。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微博和知乎:逆光纪。(全文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