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每年的新年第一天,如果没有其他事情的话,我跟LP都会去颐和园走一走,看一看。作为最大的皇家园林,在我的眼里是永远看不够,拍不完的风景。说实话要想细细的游览,一天还真是不够的,所以每次来的路线基本都是不同的。 先来介绍一下此次的行走路线,坐地铁直接到北宫门(因为离着也不远再加上开车来停车费比门票还贵,所以我们每次来都是绿色出行)-苏州街-四大部洲-耕织图-玉带桥-石舫-长廊-知春亭-十七拱桥-东宫门
新年第一天,天气很好,没有丝毫雾霾。因为提前在家门口的小公园买了公园年票,所以直接坐地铁到北宫门(颐和园卖公园年票只是在新建宫门有售,其他宫门是不卖年票的)如果没有年票,现在是淡季,门票20元。
苏州街-是位于颐和园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的风貌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
颐和园四大部洲是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进行建造的。 这组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前有须弥灵境(现改为平台),两侧有3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
这组建筑,1860年被美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四年,只在原地上修了一层香岩宗印之阁,其他仍是瓦砾一片。1980年,国家拨巨资修缮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四座梵塔,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众香界。外墙用五色琉璃装饰,上面嵌满了琉璃小佛像,共一千一百一十尊。
佛香阁是北京市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冬日的西堤没有了往日的绿柳只剩下了枝条,但是冬日也为西堤留下了一片宁静。
去往耕织图的路边有一间茶馆,季节好时可以在这里饮饮茶,休息一下。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始建于清王朝鼎盛的乾隆时期,当时乾隆皇帝特意将宫廷内务府织染局迁到园内,是体现中国传统“男耕女织”思想的一处独具匠心的绝妙佳景。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当时的“三山五园”,耕织图景区也一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2004年,颐和园耕织图景区重修复建。
这边一般外地人来的很少,暖暖的阳光下,这里成了北京大爷、大妈们的休闲跳舞的场所了,这就叫各有所乐吧。
水操学堂里陈列的永和轮,“永和”号平时由水师学堂学员驾驶,用于在昆明湖中拖曳慈禧乘坐的画舫。
冬日的残荷还在寒冷中静静的凝立着,它们在冰面上随风摇曳,不停地呼唤着春光,不久的将来,它们的脚下将会升腾出满湖的新荷。它们留下的不是冬日的凄凉,而是来年的希望。
万寿山并不高,但其上的主建筑—佛香阁及其前后左右的建筑群,在冬日晴朗的阳光照耀下,分外醒目,在开阔的湖面映衬下,颇有君临天下的王者之尊。
西堤上最著名的桥—“玉带桥”,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优美的弧形线条十分流畅,宛若玉带,故得此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当年帝后们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再往西堤那边走,从玉带桥就返回了。
此桥是西堤第二座桥—“豳风桥”,“豳(音宾)风”取自我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一诗,诗歌描写了西周时期豳地(今陕西省彬县)百姓农耕蚕桑等生产生活,桥名恰好与此桥西侧“耕织图景区”中水乡泽国、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吻合。
石舫静静地泊在这里,它记载着多少历史,承载着多少沧桑。
进入冬季冰冻期,昆明湖上的画舫游船都已停运,鹅黄色的船顶透着皇家的范儿。
石舫,取自海清河晏之意,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
听鹂馆饭庄是北京著名的一家经营宫廷风味菜肴的餐馆。听鹂馆位于颐和园公园内,是颐和园内13处主要建筑之一。坐落在万寿山南麓,石舫东侧,前隔长廊,面临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上著名的景点“画中游”。说实话来过多次颐和园还真没进去过。
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云辉玉宇”牌楼坐北朝南,四柱七楼。庑殿式与悬山式顶,顶覆黄色琉璃瓦,绘金龙和玺彩画,等级极其高贵。正楼大额枋北面匾曰“云辉玉宇”,后檐(南面)匾曰“星拱瑶枢”皆为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前些日子十七拱桥的“金光穿洞”着实火了一把,咱也拍一张远距离的“金光穿洞”
颐和园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