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很早以前因为朋友圈一张中央大街的图,让哈尔滨在我的心里种了草。于是,心心念念地策划了一场哈尔滨之旅。没想到,一到哈尔滨就发了高烧,因为实在是太冷了……
但是,即使再冷,我也是兴致勃勃地玩了五天!因为,哈尔滨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城市,
这里有最美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夜景。
有充满异域风情的俄罗斯小镇!
有洋派建筑林立的拥有“中华巴洛克”之称的老道外!
有每天都熙熙攘攘的闻名于世的中央大街!但是,最重要的是,这里有能丰富和温暖你一整个冬天的小吃美食。因此,献上这份哈尔滨美食攻略,让哈尔滨美食嗨翻你的冬天!
行程路线
从北京出发,坐动车去哈尔滨。7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以后基本就一天没了,所以行程是总共6天,来回两天分别在路上!
因为哈尔滨各个景点距离较近,所以,专门制定了一个美食线路,景点则是一天一个,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去享受美食!
DAY1:哈尔滨中央大街(大列巴、红肠、马迭尔冰棍、铁锅炖……)DAY2:太阳岛公园(杀猪菜)DAY3:老道外(张包铺)DAY4:圣索菲亚大教堂(糖葫芦、烤冷面……)
住宿推荐
在哈尔滨,住宿推荐的地点当然是在中央大街周边。在中央大街这样的中心热闹区,有非常多的酒店、民宿可以选择。这次选民宿,主要有2个原因:第一,地理位置非常好!步行2分钟即可圣索菲亚教堂,距离中央大街5分钟的步行路程。第二,颜值高!高层欧式复古风,一室一厅一卫,就是夜景看不到什么。老板人也挺好,需要什么都会满足。唯一不足的是,这里的电梯不好使,每次等电梯都要等20分钟左右。
可以看到老板非常用心地去装饰,房间里有很多俄式风情的装饰,能很好地体现哈尔滨的俄式特色。
预算统计:详细请看图!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然而,当一个吃货来到中央大街是,吸引你的是满大街的大列巴,到处叫卖的哈尔滨红肠,还有永远排着长队的马迭尔冰棍……
大列巴——哈尔滨这个跟抱枕一样大的面包,你值得拥有!
这次来到了哈尔滨,发现了天津大麻花之后的又一尤物。大列巴(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由俄罗斯传来,现为哈尔滨一绝。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最大有五斤重,味道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
大列巴是哈尔滨特产。大列巴之名,体现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因为个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它的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不过也有大号和小号的大列巴。大面包净重有2公斤,它的膨松程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拎在手里沉甸甸的,所以据说一般从哈尔滨带这特产礼物送人可是礼重情义更重的。
大列巴是秋林食品公司的创始人、俄罗斯商人伊万·亚阔洛维奇·秋林引进的,已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所以在中央大街看到最多的就是秋林里道斯的店铺,几乎是每50米就有一家店,当然看到最多的也是在“里道斯”红肠和“大列巴”面包。“大列巴”的包装以前是白屉布的口袋,现在是无纺布上印着俄罗斯风情的花纹图案,非常好认。
大列巴的制作工艺也有点复杂。大列巴面包经过三次发酵工艺生产、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杂烘烤出来的外皮硬且艮,内芯软松。一打开包装袋,能闻到满满的烤面包香、酒香、果木香、乳酸香等,面包特别大,想咬一大口又觉得嘴巴不够大,所以还是比较适合掰着吃。表皮烤的有点硬,但是内芯部分真的很松软,入口也特别有嚼劲,很爽口。
大列巴面包不仅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保鲜时间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特别大,所以一次性一个人肯定吃不完。吃不完记得一定要重新打包好哦!大列巴大外面是用一个无纺布袋包裹,里面是用一个塑料袋包装,所以吃不完记得把塑料袋系好,不然就变成大列巴干了!
在哈尔滨没有哪种食品像秋林的“大列巴”一样名扬中外,也没有哪种食品像“大列巴”一样能够历经百年仍旧满城飘香。“大列巴”对于哈尔滨这个城市来讲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承载。
再冷也要吃一次的马迭尔冰棍!
一直无法理解冬天吃冰激凌的人,总觉得这些卖冰品的店铺可能都要倒闭的。所以,在来哈尔滨之前对这个中央大街年销几亿的马迭尔冰棍抱着一种好奇心,这次终于在哈尔滨揭开了马迭尔的神秘面纱!
到哈尔滨不尝马迭尔冰棍,就相当于到了北京没去长城和故宫,都会被人说白去一回。这支创牌百余年始终畅销不衰、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都有人排队购买的小冰棍儿,几乎成了哈尔滨的象征。据说,仅在中央大街,马迭尔冰棍每天销售就达一万多根。
朴实是马迭尔冰棍的一大特色。每天在中央大街上销售的马迭尔冰棍,装在一个简单的包装箱里,由两三个售货员放在马迭尔面包店门口销售。没有柜台,没有大声吆喝,也没有大幅宣传画点缀,甚至始终没有外面的纸袋或塑料袋包装,冰糕完全“裸销”给顾客。也正是这种百余年来保持的朴实风格,让消费者喜欢它不求奢华的魅力内质。
其实这种店铺模式可以借鉴。富丽堂皇的装修常常会将很多顾客拒之门外。干净整洁、朴实无华的门面其实也是一种特色,更具亲和力更能吸引顾客。大多数客人来到摊位前直接塞给店员5块钱,然后拿走一根冰棍,省时省力。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方便快捷,店铺门口也常常拥挤着排长队,可见其吸引力。
吃过马迭尔冰棍的人都会说,方方正正的冰棍,外包装简单,吃到嘴里,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奶味浓郁,特别好吃。甜而不腻,冰中带香是马迭尔冰棍百余年来始终如一的品质,且马迭尔冰棍无膨化剂,其固化物(牛奶、鸡蛋等)投放比例远高于冰激凌。这种品质经历了无数消费者的检验,被消费者认可并口口相传。虽然天气很冷,但忍不住还是买了一根尝尝。冰棍有两种口味,牛奶原味和巧克力味。尝的是原味。好的冰激凌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奶味特别浓郁,口感特别润滑。入口即是满嘴的奶香味,没有任何冰渣。怪不得在中央大街上走,几乎是人手一支马迭尔冰棍。
在中央大街上有很多其他店铺也出售马迭尔冰棍,并且还是各种口味,如抹茶、芒果等。同行的小伙伴每天都要吃一支以上的马迭尔,品尝了各种口味以及其他店铺的山寨马迭尔冰棍,总结是:还是马迭尔厅的原味冰棍最好吃,除了冰棍,马迭尔冷饮厅还出售面包、红肠、酸奶等零食,如果不着急,可以坐在冷饮厅里慢慢品尝,据说这里的面包也是热卖产品哦!
另外,马迭尔冰棍的经营理念非常值得学习。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烈日炎炎吃冰棍,这再正常不过了。但在冰天雪地中人们穿着羽绒服,哈着气,跺着脚,还要吃冰棍,马迭尔做到了。说真的,因为哈尔滨太冷了,所以吃冰棍真的一点儿都不冷,这可能就是冬天吃马迭尔冰棍的奥秘吧!
铁锅炖——在东北吃完这顿饭,感觉再也不怕冷了!
出了山海关,进入东北三省地界,冬长夏短,春秋季节则可以忽略不计。一年到头,就是一个字:冷。寒冷的地方,就需要相互拥抱彼此温暖,即使做菜也不例外。因此,东北的菜,多是两两搭配,一起下锅,大火狂炖,在滚烫中消弭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达到零距离融合。东北炖菜中有“八大炖”,包括猪肉炖粉条、羊肉炖酸菜、牛肉炖土豆、排骨炖豆腐、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鲶鱼炖茄子、得莫利炖鱼。营养搭配合理,有将近十种食物,符合食物多样化的营养学要求,食物颜色多样化。
而这次我来到哈尔滨,则品尝了一次正宗的东北铁锅炖,又称为乱炖。不是两两相互炖,而是大杂烩,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食材依次入锅,先炒后炖至熟即成。东北乱炖简单易煮,有荤有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道常见的东北家常菜,也是东北人过年时最爱吃的年菜之一。
其实这个铁锅炖,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灶台,下面生火上面炖菜。只是现在大家生火水平提高了,一般都用电磁炉,但是为了保持古早的传统特色,很多餐厅便打造出灶台的形状,让客人更能亲身体验这种乱炖的滋味。
铁锅炖其实就是先炒后炖,炒和炖都需要时间。我们这一顿饭的准备时间大概是40分钟。上食材5分钟,炒菜20分钟,炖菜15分钟。食材都是事先腌制或者新鲜准备好的。来到东北,大多数的炖菜里都会有豆角,可以说炖豆角是东北人的大爱。
不得不说,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炖菜是多么的令人满足。
东北菜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口味比较重,如果单单吃炖豆角炖南瓜炖排骨,就会觉得咸了,这时候就需要配一些主食。东北人民非常聪明地在锅上贴了饼。饼一般是玉米面做的玉米饼,比白米面做的饼香甜且色泽金黄,更让人垂涎欲滴。最重要的是,玉米饼属粗粮,更有益身体健康。当然,除了玉米饼,你也可以选在花卷,直接间隔放在锅上蒸熟,不得不佩服东北人民的智慧智慧哇!
等整个锅物炖熟以后,再撒上满满的葱和香菜,整个香味扑鼻而来,加上这诱人的大丰收的色泽,不禁让人垂涎欲滴!玉米饼表面金黄脆嫩,咬一口下去则非常软糯。炖的豆角、南瓜则非常软烂,入口即化,非常好吃。排骨则融合着各种五谷杂粮的味道,不会很油腻,但却非常多汁有味。
东北乱炖简单易煮,味道鲜美,且有荤有素,营养丰富,一锅乱炖里有将近十来种的材料和颜色,绝对满足食物多样化的养生法则。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来一锅香气四溢的东北乱炖,突然感觉生活是如此热烈而美好。
老道外
道外区,是哈尔滨最老的一片城区,与哈尔滨的历史一样长。哈尔滨建埠一百余年,这里最老的楼房也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了。沿街排列的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沿街漫步,可以走入了老哈尔滨人的百年悲欢兴衰史,也可以感受哈尔滨人们最朴素的生活。
当然来到这里,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沿着靖宇街,从头道街一直到二十街的街面上,都是这种中华巴洛克风格的老建筑。
在老道外,除了非常具特色的巴洛克式建筑,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餐厅和小酒馆聚集打造的非常具有小资情调的片区。这里有花,有众多的咖啡馆,虽然不奢华,却足够浪漫。慵懒的阳光,狭窄精致的街道,到处都洋溢着慢生活的情调。
当然,说到老道外美食,那真是应有尽有。吃包子有张包铺、有徐包铺,吃肉有武刚肘子、张飞扒肉,吃鸡有春香鸡馆、吃熏酱有宴宾楼、北山酒馆。南二道街里集中了哈尔滨的百年老店,如张包铺、范记永饺子、宴宾楼、北山酒馆等,而北六道街是扒肉一条街,有李家扒肉、小二扒肉、张飞扒肉等。
张包铺包子
张包铺是一家主要经营包子的店,店内有各种各样的包子,有排骨包子、豆腐包子、大白梨等等。排骨包子特别有名而且超级好吃。张包铺的生意非常好,我们下午2点到的还要等位,而且一直都是满员。大多数客人都要多点几笼包子,吃完再带走。我们点了排骨包子、豆腐包和三鲜包。除了三鲜包的味道一般,其他包子味道都不错。
锅包肉也味道极好,酸酸甜甜,外脆里嫩。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主要调料有姜丝、葱丝、香菜等;即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老道外集聚了哈尔滨的几乎全部名小吃,我们既可以在仿旧环境里漫步游览,也可以边听戏边品尝美食,一饱东北特有的历史地方特色。
圣索菲亚大教堂
哈尔滨圣索非亚大教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广场有广场鸽,四季都有这些精灵与红砖相映;广场上有街头人像画家,可在此留份肖像纪念;广场上有啤酒广场,夏天坐在露天阳台上打着遮阳伞喝啤酒的感觉相当的好。
教堂中央大街东侧的透笼街,正因为其绝对优势的地理位置,使得教堂的周边也聚集了非常多的美食小吃!
哈尔滨这满大街的冰糖葫芦,5块钱管过瘾!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冰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冯小泉 《冰糖葫芦》
因为炖菜,所以对大东北会有莫名的好感;因为冰糖葫芦,竟也莫名喜欢上了哈尔滨这个城市!印象中的冰糖葫芦一直都是北京的,包括自己家那边卖的糖葫芦也都是老北京糖葫芦,但是这次来到哈尔滨发现了满大街的糖葫芦,也是惊讶到了。不过观察之后发现还有略有差别的。先来说说哈尔滨糖葫芦与北京糖葫芦的同与异!论记忆,老北京糖葫芦是无数老北京童年温暖的回忆,而有哪个北方的孩子,没有一个天天拿冰糖葫芦当饭吃 的伟大梦想呢?所以,几乎人人都喜欢吃冰糖葫芦,因为它既好看又好吃、既经济又实惠。论味道 ,童年最喜欢的糖葫芦都是山楂馅儿的,现在也是。焦黄色的脆糖衣包裹着火红的山楂,一口咬下去山楂的酸混合着糖衣的甜,满嘴都充斥着饱满的果肉。糖葫芦的冰糖晶莹甜脆,山楂鲜红酸软,二者搭配合理,甜而不腻,酸不倒牙,一口咬下去,嘎嘣一声脆,喉咙里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快乐的响声。
然而,论售卖方式则略有不同。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糖葫芦都是一串串的插在秸秆棍上,有的是小贩扛着,有的是在自行车上。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里,远远的就可以听见叫卖声。小时候听见那一声悠扬的叫卖,就会第一时间去央求爸妈给买一串。那串红的发亮的糖葫芦还没到自己手上,口水就已经流淌在嘴边了。
这种方式,在北京一些比较古老的城区,仍然有所保留。而并且大多数的老北京糖葫芦都是有薄膜纸或者纸壳包装的,也有的是放在玻璃柜里售卖。一些比较发达的景区,则现场制作冰糖葫芦,随买随吃,更卫生。而哈尔滨的糖葫芦有所不同,大多数是直接敞开售卖的。开始觉得不习惯,因为这样敞开在露天不会吸尘然后不卫生吗?但是美食的诱惑挡不住,吃习惯了也就好,在哈尔滨的那几天也没有感到任何肚子的不适。后来听一个北方人说,北京温度相对高一些,山楂在制成过程中糖衣如果没有粘结的话就会流下来,所以一般北京人都会粘一层薄薄的可以吃的糖纸,保持其美观度。而哈尔滨冷,糖葫芦一拿出来就糖衣马上就冻结住了,粘不住也不需要任何糖衣!原来如此!
卖冰糖葫芦的人多了,冰糖葫芦的花样也变得越来越多。不单单是山楂,还有菠萝、草莓、苹果......有一个朋友就是草莓糖葫芦的“死忠粉”。
常规款的冰糖葫芦就是咱们最熟悉的山楂裹着糖衣,只是冰糖葫芦最原始的样子,也是我们童年记忆当中的模样。过了几年,又出现了黑枣、小柿子、苹果等种类的,再到五六年前,香蕉、草莓、奇异果为主的开始火了,而这两年,菠萝、火龙果也加入其中。反正现在的小摊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糖葫芦。遇到一个卖糖葫芦的老板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
冰糖葫芦老少皆宜,它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山楂有开胃、健脑、养颜、补肾、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吃的可口食品。
浇汁的烤冷面特别香!
在北京的很多小吃摊上都能看到哈尔滨烤冷面,但是当你真正来到哈尔滨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找不到烤冷面。但是,只有在夜深人静的大晚上,才能在一些大街小巷发现烤冷面的踪影。
烤冷面的做法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烤的过程中刷以酱料,而另一类是在此基础上在烤制好后再加以浇上特制的酱汁。哈尔滨烤冷面则属于后者。正宗的哈尔滨烤冷面松软可口酱香扑鼻,吃起来很劲道,鲜辣醇香。
太阳岛
太阳岛(Sun Island Scenic Area)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坐落于松花江北岸,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中国有四大名胜孤屿,哈尔滨的太阳岛属其一。
太阳岛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环境清幽,即使是国庆假期也不会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保持了非常好的自然环境。打车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太阳岛就像他们的户外度假营地,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会集中在太阳岛野餐。太阳岛的面积很大,整个岛很清静,路面宽敞,非常适合散步遛弯。
逛完太阳岛,坐着索道回到道里,便沿着松花江悠闲地看夕阳。日落余晖,遍洒大地。华灯初上,灯光溢彩,更是美不胜收。虽然没有下雪,但哈尔滨的夜还是非常寒冷。这时候要是来一场火锅盛宴就好了!在从松花江走向中央大街的路上,巧遇一家杀猪菜,解救了两个寒冷的身影!
比火锅还暖胃的杀猪菜,温暖一整个冬天!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过去,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的血脖子斩成大块煮熟后切成大片放进锅里,然后边煮边往里面放以经处理好的干白菜.加水和调料,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这种菜不是刚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时候一热.那才是最好吃的.
传统的杀猪菜其实是 酸菜炖白肉血肠,酸菜要用东北长白菜靠自然发酵变酸渍成,色泽微黄透亮儿;白肉是带皮的大片儿五花肉;血肠做起来要用新鲜的猪血,加入葱花、盐等料调味后灌入肠衣,煮时掌锅的要拿根长针,不时地在血肠在扎一下,待到针眼不冒血时立即出锅才能保证血肠的鲜嫩。这三味共入一锅咕嘟咕嘟的炖出来,猪肉中的肥油已经被酸菜拿净。
当然,满锅的酸菜炖血肠,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加其他辅料。其实,这就是一顿酸菜火锅,热情腾腾地温暖你的胃。
除了详细介绍的几个美食小吃,哈尔滨这个多元化的城市,还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特色餐食和小吃零食,比如说风味独特的俄罗斯餐,面包口味的格瓦斯,包装精致的俄罗斯巧克力……当然一切的美味都要靠你自己去品尝才够味儿。小编的抛砖引玉也到此为止啦,请叫我红领巾!
结束语
2018年,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到来了,2018年,内心的骚动不能停止。对于喜欢美食的人来说,吃遍所有美食,就是最幸福的事。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能走遍所有地方,但是你们可以收好这一份美食攻略,来哈尔滨开启一场畅快淋漓的美食之旅!最后,想要知道更多更好的旅游美食资讯,可以关注博主哦!么么哒!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