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到内蒙响沙湾
在天气逐渐转热的时候,想起了要去响沙湾。我想象中的响沙湾就是个沙漠景区,不料那里超五星的住宿,超五星的自助,无时不在的演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像到了迪拜一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生梦想:在广袤的沙野上长衣飘飘昂头仗剑,遥望天边落日、大河蜿蜒。——可惜,想的多,没动过。很早就听说有机会去响沙湾,盼来盼去、美梦成真。一群小伙伴在群里叽叽喳喳,突然有人说:听说那里的宾馆连拖鞋都没有。我马上联想到:恐怕就更没水了——想玩就得吃苦。玩摄影的什么苦没吃过,想当初五个人一个火炕,烫的不能睡,我垫了个冰箱的包装箱照样在深秋的坝上睡了一夜。交通很方便,下了飞机打个车,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景区大门。没想到一进去就办入住,举目四望,一间房都看不到,心想没准睡地炕呢!华夏儿女祖上就是睡半地下的,无所谓!小姑娘给我手腕上固定了一个紫色小条——我在医院见过,住院期间不准摘下。果不其然——入驻期间也不准摘,理由是:服务方便。我下意识的撇了下嘴。没想到小伙子拎上箱子就把我请上了“勇士”四驱,一脚油门窜了出去,顿时扬沙四起、绝尘而去!一路上把我们颠的七荤八素、晕头胀脸!嘴里还得说:师傅,这车真有劲!十分钟后一个大坡冲上去,一栋不着边际的建筑映入眼帘,真真的惊到了我。什么是海市蜃楼?这就是啊!它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而且又是这么的现代和伟岸。在这漫漫的大漠荒野里它不就是个海市蜃楼吗?它出现的那么突兀,那么不真实。给人难以想象的震撼!虽然遍地黄沙,木栈道上却是非常干净,沿途上去推门进去更是不得了。宽阔的大厅有个长长的服务台,小姑娘们笑盈盈的看着你。利落的不能再利落,不一会儿就给了房卡,由导引员领进房间了。小伙子热情的帮我拎着行李,连着上了两部电梯,一看这才是一层,我们走进长长的走廊问小伙子有多远,小伙子利索的说:130米。我心里说业务好棒啊!小伙子很快的在前面走,我紧紧的跟着,按说我身体是非常棒的,可是130米就这么费劲?住进房间后我一直心存疑惑,吃晚饭时我专门丈量了步伐:400步,这就是说至少300米。这里的房间是环形布局,后来证明一圈下来大约600米,200多个房间,这仅仅是一层,可见这个莲沙度假岛的接待能力有多么强大!而小伙子告诉我130米,不过是个心理暗示性的安慰。不然风尘仆仆的客人一听还有将近一华里,谁敢说能不崩溃呢?这栋巨型建筑物里功能齐全,它的酒吧里兼有歌厅,游泳池分室内室外两种,室外还有专门的水吧,以及各种游艺和演出以及CS。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自助性质的餐厅,一天三顿的饭菜超赞。无论是中式、西式、日式、粤式无所不有。就连烤鸭都做的非常正宗,至于蒙式的烤羊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水果不仅新鲜,而且都成熟的很好。我吃了三天基本没重样。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一票制的,凭手腕上的紫带一概免费。没有这条带子其他人也无权进入。值得称道的是建筑物内的卫生,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大家知道在大漠之中能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尤其是室外的游泳池,不仅水面没有杂物,即使是水底也是一眼见底,干干净净。有意思的是很少看到人员打扫,我想他们一定是在半夜客人休息的时间做的这一切。这里的房间分两种,外环是大房间,大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响沙湾沙漠,采光极好。内环是小房间,落地窗的视野受了限制。无论哪种房间都是设施先进而齐全,工作人员彬彬有礼和蔼可亲,虽然他们工作期间都是驾驶平衡车,遇到客人他们一定会下来和客人打招呼。长长的走廊里点缀着射灯打出的剪影:骆驼 舞蹈 摔跤无形中就宣传了蒙族文化,让你不经意间就欣赏了一种民族的美。莲沙度假岛一定是摄影人的最爱,在房间的平台上就可以拍风光、拍夜景,出门不远爬几个沙丘就可以拍日出,拍日落,甚至可以拍驼队。想想就要流口水啊!在沙漠,海市蜃楼是迷途人的绝望。今天我们能够住进如此真实而现代的海市蜃楼,只能说我们是时代的宠儿!有人说:响沙湾是个假的迪拜,我说:迪拜是个假的响沙湾!值得注意的是:自己的车是不准进景区的,而且一般的四驱车在这里也不好使。
响沙湾景区包含着福沙度假岛、莲沙度假岛、悦沙休闲岛、仙沙休闲岛、一粒沙度假村。一开始我没理解为啥大漠荒原要称作岛呢?后来恍然大悟:沙海中的沙丘称作岛不是最合适吗?相传远古时期,一位仙人云游到此,坐在沙柳之下,奏乐解乏,叮叮咚咚美妙的神曲飞向了空中、渗入了沙中。此后每当驼队或者旅客经过这里扰动沙子,总能听到神曲的回响。——好似这里被神仙种下了欢乐的种子。在响沙湾景区有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滑沙 滑索 游泳 CS 飙歌 酒吧 水吧等等数不胜数。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无时不刻、无处不在的歌舞。在各个岛上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歌舞表演,即使在住宿区,每晚不仅有歌舞(每天都是不同的节目表演),而且还有篝火晚会。莲沙度假岛的演出棚很有特色,三面密闭,通向主建筑方向是开放的,你可以随时走向水吧索取不同的饮料,也可以随时去碧绿的泳池一展身姿。当然也可以到顶层的酒吧去来杯威士忌或者是沃德嘎,更有泡吧高手会要一杯“今晚不回家”。所有的演出基本都是短小精悍夺人眼球。精彩当中不乏幽默。四只小天鹅中会混入一只异类,虽然身手超群却总是洋相不断,被洁白无瑕的天鹅屡屡驱逐,却又不离不弃。十分专业的拳击台上,反差极大的两个选手看似十分仇恨,比赛结果却总是出乎意料,而且拳头时常不经意的打在裁判身上。黑人兄弟的演出十分质朴,在仅有一名鼓手伴奏下热情的闪转腾挪。他们的演出不像是在舞台,更像是在非洲草原上的自家村口;不像是给人演出,更像是自我展示、自我抒发,在举手投足中绽放精彩。如果说杂技攀杠子是力量之美,那么柔术就是柔顺之美。他们在台上展示着自己的十年功夫和传承心血。蹦圈是杂技的传统节目,但是能在这里看到这个高超的技艺也是出乎我之所料。他们居然能够轻松的穿过六层高的圈,可见响沙湾的管理层在节目选排上是下了大力量的。杂技男性通常是展示力量,而女性多是展示技巧。蹬鼓就是这样一个节目,女孩们蹬了圆鼓蹬长鼓,个人表演后时团队表演,看得出她们的精准合作是日月磨合出来的精品!精彩的少林武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仅能娱乐百姓还能有所收入,不能不说是件好事情。表演当中看到了他们平时苦练的真功夫。更精彩的是,他们把蒙族的服装展示融入音乐演出更是赚足了眼球。尤其是小伙子的呼麦非常非常的动听,让人琢磨不透他发音位置和技巧。尼玛老师结束后还专门上前讨教。最好看的是大型歌舞蒙族婚礼,庞大的场面把蒙族的结婚盛典从前到后展示了个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响沙湾本身就是一场歌舞盛宴,如果您想在休闲的同时欣赏歌舞,响沙湾是您的不二之选!注:这里是一票制,只要进了景区所有的餐饮、娱乐、游戏、歌舞、酒吧都是免费的。所以不要被门票吓倒。
响沙湾的蒙语是“布热芒哈”,意为“带喇叭的沙丘”,正是这一声号角把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吸引了过来。从包头出来,透过出租车的车窗,吹着野风,不久就看到一块高地,这块高地就是一个巨型是沙丘,也就是我们说的响沙湾。进了响沙湾你会发现这里是一片沙的丘陵。各个景点都在你看不到却又不是很远的地方。即使你能够看到不代表你就能到达,在沙漠里行走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以后我会讲到。莲沙度假岛——福沙度假岛——一粒沙度假村——悦沙休闲岛——仙沙休闲岛,这些沙丘如果航拍一下,也许可以一目了然,如果要是自己走一遍恐怕是不可想象的,虽然说不是不能做到。而景区为您安排的交通工具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从骆驼、勒勒车、四驱越野、沙漠大巴、小火车,刹那之间逾越了千年。这里简直就是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啊!“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一曲送战友让多少人对驼铃心存了期待,一声声驼铃又让多少人产生了对丝绸之路的畅想。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会期望能够爬上驼背,去体验一下那种不可言喻的摇摇晃晃。不过这种事情看起来和做起来,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牵骆驼的大哥首先让骆驼趴下,两个驼峰之间有个铁环,他让我手扶铁环跨腿上去,想让腿抬那么高谈何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上去了。虽然事先牵骆驼的大哥都说过了注意事项,但是骆驼那艰难的起身还是震撼了我:后腿往起一直人就向前栽了下去,那个幅度超出了我的预料,在即将上演狗吃屎的时候,它的前腿也站了起来,——身上的汗分不清是冷汗还是热汗。在浩瀚的沙漠上,骆驼节奏分明的迈着它那缓慢而又坚实的步履,而我则像胖子身上的赘肉一般一摇一晃,此时此刻我和骆驼同时产生了减肥的思想!蓝天白云、风吹草低,勒勒车吱吱呀呀的络绎不绝,成群的牛羊逶迤而行,车上牙牙学语的孩子手里拿着黏黏的奶块。这就是典型的牧区转场。看到这牛车谁不想上去体验一下?在响沙湾景区这些都为您准备好了,而且都是一票制的。那头壮硕的大牛足有一吨多重,勒勒车的车轮也有一米多高,手抓车辕奋力上去,那牛心有灵犀般的就出发了。这个时候臀部传给大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车没有减震——。这时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每一块石子儿,等着它们从我的臀部一块一块的颠簸过去。四驱越野车我就不说了,下了出租就乘上了它。还是说说那个船型的沙漠大巴吧。一上车司机师傅训练有素的站在车头,恭恭敬敬十分文明的给大家讲注意事项,大致有三:要抓紧所有能抓的东西;不要站立;不要拍照。一开车师傅好像换了个人,大巴嗖的就冲了出去,真的像一条船——不过是风口浪尖上的船。在沙海中劈波斩浪、奋勇直前。转弯就像是冲出漩涡,上坡就像是冲上浪尖。正当大家意犹未尽时。大船却稳稳而准确的靠上了码头。这里的小火车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虽说小站是木栈道的,也没有卖票和验票的。但是规矩的铁路,完善的管理,严格的维护都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铁路几乎就是军队式的管理,这里也不例外。火车进站的鸣笛,铁路工人手上的旗语,以及到站后司机及时的检修,处处都做的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体现了非常高的素质。这些敞篷的车厢更像是十八世纪美国西部的火车,行走在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之中。一部分来自东南亚的游客,意犹未尽的在车厢里走来走去自拍自乐!旅游寻求的不是舒适,而是刺激!或者说是一种感觉,——这些响沙湾都做到了!如果您一定想要舒适,那么就回莲沙度假岛的房间吧——哈哈哈!
响沙湾的沙漠里有最美的光影,最亮的星空,最壮观的天象,最有意境的驼队。要拍好、拍到这些影相,我们离不开舒适而又大气的莲沙度假岛。这个岛到景区大门连一条铺装的公路都没有,只有一条常年四驱跑出来的一条野道儿。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落脚之地,我们什么也办不到。沙漠绝不是美女披着一条红纱巾,在晨风里飞舞那么浪漫。在这里如果走在平地还可以,但是稍有坡度就会大费破折,那时塌落的沙丘,迷眼的风沙任何一样都够受的。我最喜欢这里的房间,拉开落地窗帘就是一幅画,站在阳台上就是很棒的创作基地:帐篷的弧线,地板的直线,大地的色彩,天空的湛蓝。这些足够我们去施展才华了!可是我相信任何一位进入响沙湾的摄影家都不会停留在这个层次。披星戴月、捕光捉影是每一位摄影师的起码追求。当天晚上。一干人马把盏言欢、相见恨晚,而后拍晚会,玩篝火,最后又到酒吧对酒当歌、推杯换盏,一直热闹到零点,回到房间又是晒照片,刷微博。待到次日早晨四点起床拍日出时,可怜的孩子们居然才睡了两个多小时。出来后大堂的服务员早就给准备好了鞋套,这里要赞一个,大堂的服务员似乎随时都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回来后把鞋套脱到大堂自然就会有人收拾起来,所以大堂什么时间都是整洁划一、规规矩矩。一行十二人披星戴月、络绎而行,沙漠里的风不动声色的从你身边飞过,不管你穿多少似乎都被它剥光了一样,让你冻的勾肩耸背像是打了败仗。大漠里的沙砾很有规矩,似乎只是在膝盖以下飞舞,绝不越界。所以对大家的单反相机影响不大。大家翻越了两个大沙邱后站在了沙漠的制高点,翘首期盼东方日出。说实话,万里晴空对于日出不是什么好事儿,可是偏偏被我们赶上了,太阳公公一露头就光芒刺眼,没有一丝游云更别想红霞漫天了。好在沙丘的表面被光线刻画出了丝丝纹路和层层红晕。什么叫捕光捉影,总不能与这样美妙的光影擦肩而过吧?!莲沙度假岛的围墙很有特色,它是A型金属板和铁网构成的,在平射的光线下投出了长长的影子,给人以长城的联想。沙漠中有一种虫子,样子类似于屎壳郎,当地人管它叫牛牛,这个小家伙走过的痕迹有点想拉锁一样,弯弯曲曲很有意思。沙漠中有一条牛牛的脚印和哺乳动物的脚印平行了,这就标志着他们曾经在不同的时间从这里走过,如果他们同时出现在这里,恐怕牛牛就不存在了。——沙漠中谁是谁的食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沙漠中食物的匮乏是可以想象的。沙漠中为数不多的沙柳丛在晨风里摇曳起舞,阳光为它在沙地上刻画出了动人的乐谱,好像起伏的沙丘也与它同乐同步。响沙湾,摄影家的摇篮!
《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而有些较真的门徒则对“大如车轮”深深的探究下去,有的说一米大小,漂浮空中;有的说大于四十里,是佛祖的行辕;稍微靠谱的说法是佛祖的莲花坐台。佛祖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是崇尚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 莲花的花根不死,次年又生,象征人生灵魂不死,轮回不断;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困扰。莲沙度假岛的设计者似乎就是秉承了这一理念,为我们在大漠黄沙中营造了一个佛的国度。在灿灿星空中用佛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一朵闪光耀耀的白莲花,冥冥之中似乎佛祖在上面盘坐讲经,又似乎是观音菩萨站立拂柳。我们恰恰是佛祖脚下一瓣莲,在佛祖脚下默默倾听,静静修行。莲沙度假岛的顶层有一间小小的佛堂,在现代化的建筑里,它就像一支檀香静静的飘香。中间的一幅书法:“莲花禅静兰若”,给我们指出了修行的心境,谁能分的清莲花与兰花的静与香?莲沙度假岛装饰简朴大方而不失豪华大气,处处秉承了莲花理念,几乎每一个图案都是菱形的造型,把莲的形象贯穿到了每一处,大到外观,小到走廊,无处不在。酒吧里的吊顶灯饰似乎是把莲的创意发挥到了极致,恰似莲沙度假岛的倒映,让你就是忘情的喝酒也不能忘掉佛祖给你的善良与宁静。酒吧里的人都显得那么闲在,那么有品位,没有都市中酒吧的疯狂和放浪。虽然音乐依然高昂,但是人心却不放荡,谁能说这里不是修行?自助餐定的吊顶依然是莲花瓣的菱形造型,在色彩上采用了莲蕊的金黄,莲花瓣的雪白。即使餐台也都是直角边框,似乎依依不舍那莲花瓣的创意。这里的饭菜很少有特别腥腻的大鱼大肉,好像中华传统的饮食文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理念落实到了每一款饭菜。在这里谁都不会让自己的胃口受委屈,采用一句传统的广告词:总有一款适合你!在响沙湾每一项活动或娱乐都不会有那种“娱乐至死”的粗俗,处处透着不同的文化。尤其是到了蒙古包里,那种周到的礼节和热情的讲解,深深的触动着你。我走进一个蒙古包,大妈自己在照进大门的斜阳里做针线活儿,我轻声说打扰了,大妈也轻声的说:没事儿,进来吧!那一刻让你忘了是旅游,好似是朋友串门一般。虽然我们萍水相逢,但是能感到那种莲花气质的熏陶,在无形中感染着你。响沙湾里的活动都是那么祥和而快乐,没有其它景区里的那般嘈杂和浮躁。也许是这里的一票制减掉了四处售票的商业气息,能够让人们心无旁骛的安心玩耍。在这里——你忘掉年龄,做个佛的孩子就好。
福沙岛貌似离莲沙度假岛的直线距离很近,我感觉站在房间的落地窗前就应该能看到,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那个巨大的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 。有些对蒙族文化不了解的人以为是类似汉族的坟包。在辽阔无垠的草原或者是沙漠,敖包的最早作用是当路标的。不然在浩瀚的天地之间迷路是很常见的事情。敖包也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蒙古族祭祀敖包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敌人走后成吉思汗下山对人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从此便遗留下来这一习俗。蒙古人是出了名的好客。按照蒙古人的古老传统习俗,有客必待,不分远近、贫富、亲疏,只要迈进蒙古包的门,都要热情相待。如果是从远方来的客人,主人还要走出蒙古包迎候。还会根据情况献上不同色彩的哈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客人。当天给我们献了蓝色的,那是拿我们当兄弟啊!蒙族还有【敬鼻烟】的礼节。到蒙古包做客时,随着问安声双手捧着鼻烟壶相互递送交换,嗅完鼻烟后,再将各自的鼻烟壶换回。如果客人是长辈,晚辈要站在客人面前双手把鼻烟壶捧给客人,待客人接过鼻烟壶,从壶中掏出鼻烟嗅一嗅再还给本人。如果长者回递鼻烟壶时,晚辈要慢慢弓身将鼻烟壶接过来,用右手向上举一下,而后双手奉还。如果客人是同辈,要用右手相互交换鼻烟壶,各自掏出对方的鼻烟壶嗅一嗅,然后奉还。矮矮的地桌上摆上了各色特色食品。基本分为奶制品和面制品。对于奶制品我在很多地方都品尝过,大同小异。但是面制品就不一样了,馓子再怎么变化,味道也不会有大变化。但是月饼的区别就太大了。实际上月饼是烧饼的演化和提高,比如在陕西月饼铺不仅和烧饼铺在一起,而且是常年卖的,根本不管初一十五。我看内蒙地区也是如此。内蒙有一个地方叫喇嘛庙,那里出的月饼很有特色,名气也很大。它是用胡麻油做原料的,一入口就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这种月饼坚硬无比,我想是为了脱水后利于保存。这次在蒙古包里看到了月饼非常想品尝,但是一个人又吃不了,一直等着有人掰开。可惜一直到出门也没人动,——就我这种脸皮怎么当合格的吃货呢?虽然事情过去很多天了,依然耿耿于怀!在蒙族大哥深沉悠扬的马头琴声中,我们参观了他美丽的家:几个特色的酒壶彰显了蒙族汉子豪爽的性格;一把蒙刀的刀把上是个将军的形象,不认识也不敢枉猜,鞘尾上是一匹强壮的马头;一幅金马鞍让人想起了它的主人的彪悍;一张鎏金橱柜让人赞叹它那精美的工艺和悠久的家传。老阿妈把她送给女儿出嫁的帽子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也许上面是她家里最贵的珍宝。我知道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女儿是她的小棉袄心头宝。二是游牧民族往往把最贵重的东西都穿在自己的身上,我想蒙族也不例外。一个民族就是一部史书、一部宝典、一幅画卷。我期望再来响沙湾——看了再看。
到了响沙湾天色将晚、日落西天,红彤彤的夕阳让人急不可耐,一下车顾不得办手续就跑到后边的悬崖上找地方拍落日了。夕阳软软的照在曲曲弯弯的沙丘上,竟然呈现出水的状态。手中的长焦一拉,惊讶的看到了莲沙度假岛——那不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吗?没想到的是后来居然住了进去。到了宾馆放下行李就跑了出去,去追寻落日的最后一道光。不想人进了沙漠就跑不动了,那流沙像个无赖一般的让你跑一步退半步,看来如论如何也跑不到心中理想的制高点了,灵机一动:就地拍吧——任何一个角度都是唯一的。能在任何一个角度拍好,同样是一种锻炼。响沙湾的夜,静的只有风声。当我站在房间的阳台上,看着头顶上一轮皓月时,好像它也在歌唱。在慢门的陪伴下,我居然把月亮拍出了星光,在深邃的太空里熠熠闪耀,响沙湾的夜晚天蓝如洗,星亮如钻。如果你望的久了,难免会浮想联翩。拍天光日出是不可或缺的,4点钟大家就起床冲向了宾馆门口的沙丘制高点。尽管大家把能穿的都穿上了,可是荒漠中的野风依然轻易的穿刺了大家的神经。就在大家瑟瑟发抖急不可耐时,太阳公公升起来了!由于天空少云,所以没有朝霞,太阳一出来就非常的刺眼。没办法只有移花接木、二次曝光。把唯一的三缕云彩移到了莲沙度假岛上。而后又把日月框到了一起。响沙湾的白天几乎都是蓝天,可能是季节的问题,很少看到白云片片。在景区拍的片子几乎都是蓝天、绿水、黄沙,您说说:这不是迪拜是啥?响沙湾值得去玩一趟。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