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始自如初——两个博物馆之游(天津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
写在前面需要说明的话:本年度自驾游,有部分是开的莲花L3,有部分开的是本田冠道,还有部分其它车辆。前面添加的座驾是本田冠道!因为,里面没有莲花L3这个选择。可惜了,不能怪我。特此说明。 这里都是自驾游!那些没有开车而是选择火车汽车的、自己出去爬山旅游类的,就没有编辑和上传。 还有部分自驾游的地方,因为电脑坏了,当时没有及时保存,结果......就没有结果了,丢失了。非常可惜。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其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法书、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品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2007年底对外免费开放,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区域内,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2年落成并对外开放。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常设陈列区、临展区、体验娱乐区、科普教育区四部分。馆藏生物标本40万件,其中一、二级珍品1282件,模式标本1452件。
沧州青县盘古庙
青县盘古庙风景区位于沧州市青县盘古镇。盘古庙始建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相传盘古灵光多次闪耀,金光四射,逐建庙以祀。清康熙9年(公元1670年)重修,1944年被日军炮火摧毁,1983年重建。
河北保定易县 太行水镇
恋乡·太行水镇位于京津冀一体化核心区的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保定易县,是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重点项目,并荣获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称号。项目西傍风景优美的易水湖,北靠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南连红色圣地狼牙山。 恋乡·太行水镇将太行民俗体验、乡村美食、艺术展示、体验娱乐、风情客栈、休闲农场、房车露营、土特加工汇于一体,即是农村三产融合产业园区,又是乡村文化传承基地。 规划为:“太行水镇核心区、长寿村、恋乡农场、芳香养生区、田园康养区、养心谷、文化创意区、综合服务区、滨水休闲区、生态涵养区”十大功能区。 恋乡·太行水镇用朴素的太行建筑,简约的太行生活,浓浓的讲述了一个都市人向往的、乡情乡土的乡村故事。
黄崖关长城 太平寨-黄崖关
黄崖关长城在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历史上,蓟州城共有守营墩台十八座,黄崖关为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隘。始建于公元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 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关城因此得名。 黄崖关长城位于蓟县北30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始建于公元556年,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东达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关,西接北京平谷的将军关,全长42公里,是中国古长城的一部分,有楼台66座,即敌楼52座,烽火台14座,是京东军事险要之地。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自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军民协力共计修复边墙3025米,敌台20座,是中国修复长城工程中最长的一处。
泊莲禅寺
法不孤起,遇缘得成,泊莲创建,法道乃兴。 佛教于东汉末期传入泊头市境,后因历史原因,几经兴废。今欣逢盛世,国运昌隆,泊头古运河畔,泊莲寺应运创建,2005年初,恒诚法师受原肖圈村孟庆良书记及广大佛教信众邀请,经泊头市宗教局批准,在肖圈村拟建泊莲禅寺,法师身负大众期望,空拳建寺,白手安僧,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建寺资金最为困乏之时,恒诚法师悲心涌动,不忍建寺工程半途而废,毅然向北京三步一拜募化净资,沿途所到感天动地,人们纷纷捐资捐物,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使道场建设度过难关。
蓟县独乐寺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
蓟县鲁班庙、文庙、白塔寺
鲁班庙位于天津市蓟州城区中心的鼓楼北侧、蓟州一中西南侧,造型小巧别致、雕梁画栋,这是古代奉祀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的地方,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鲁班已是众多能工巧匠的代表,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化身。由山门、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占地八百多平方米。 鲁班,即春秋鲁国人公输般,是著名的能工巧匠和发明家,被民间供奉为土木工匠的祖师。现在鲁班庙内供奉着鲁班及其四位弟子的塑像。
蓟县文庙,位于县城西北隅,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泮池、登瀛桥、棂星门、名宦祠和乡贤祠等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蓟县的文庙始建于隋:其一隋朝曾下诏"令州县立庙",蓟县是当时三十六郡之一的渔阳郡,自然应有此设。其二,开科取土制度自隋唐开始,蓟县做为北方重镇,文人显达多得益于儒学。其三,儒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因此,修文庙也被视为培风脉、纪地灵、壮人文、正风俗的义举。 蓟县做为北方重镇,自然要"衙署齐备,庙堂俱全",兴建文庙,亦属必然。
白塔寺在州西南隅,不知创自何时,以寺内有白塔,故名。 于乾隆六十年,直隶总督梁公肯堂奉旨重修白塔。工毕,立石塔下,题曰"奉旨重修观音宝塔。" 塔之立面,至为奇异。全高三十点六公尺,其最下为花冈石基,基每面长四点五公尺。基之上为砖砌覆枭混及其它线条数层;其上则为栏干。栏干之上为莲座;此全部为塔之基坛。基坛之上则为塔之第一层,上冠以檐,第二层略似第一层而矮小。第三层则较第二层高,檐短浅,最上则喇嘛式之一"圆肚"塔也。 对于白塔寺,我是非常喜欢的,其中也多有梁思成先生之故。梁思成有日记记载:“登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则见十一面观音,永久微笑,慧眼慈祥,向前凝视,若深赏蓟城之风景幽美者。游人随菩萨目光之所之,则南方里许,巍然耸起,高冠全城,千年来作菩萨目光之焦点者,观音寺塔也。塔之位置,以目测之,似正在独乐寺之南北中线上, 自阁远望,则不偏不倚,适当菩萨之前,故其建,必因寺而定,可谓独乐寺平面配置中之一部分;广义言之,亦可谓为蓟城千年前城市设计之一著,盖今所谓‘平面大计划者’也。”
雨中登 盘山(京东第一山)——乾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盘山,京东第一山也。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教寺院与皇家园林共称的旅游胜地。一行四人,雨中登盘山,赏天下奇观。也是恰巧,日落时分登顶,观看到 云海落日 胜迹,美不胜收。
天津中华石园
"中华石园"坐落在天津市外环线津南区境内北侧(津南区双港镇路段),始建于1995年,是由1958年参加了北京十大建筑会战的建筑工程师张宝树老先生投资近4.7亿元人民币,精心设计,倾力打造的一座具有清新文化氛围和浓郁现代特色的观赏石景园。因园内收藏一块酷似中华版图的巨型灵壁石而得名"中华石园"。可惜此行我没有见到。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是一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以南开大学经济类专业为基础,并从华北、东北地区高校汇聚一批经济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名师组建起来的。原名为河北财经学院,1969年10月1日划归天津市领导,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5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沧桑砺洗,春华秋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成为天津市市属重点大学和我国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占地近1400亩,建筑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渤海之滨,校本部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在市中心设有马场道校区。近年来,新建了数字化的逸夫图书馆、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公寓城,18万平方米与世界著名大学建筑相比绝不逊色的新教学楼群。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建筑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谐相融、优雅宜人。
易县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 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 清西陵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
清世宗泰陵,居于清西陵陵区的中心位置,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清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埋葬着雍正帝及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 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被视为清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大,体系完整。清西陵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进入陵区,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长5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
孝和睿皇后(嘉庆皇后)昌西陵嘉庆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绝妙,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
梁各庄行宫 整修中 没有人参观,上回来时还可以入内的
永福寺 位于易县清西陵东部, 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专为陵寝祭祀设置。永福寺坐北面南,依地势前低后高,层次分明。 山门内依次有钟鼓二楼、前殿、牌坊、碑楼,碑文记述了永福寺兴建经过及用途。碑楼后的中殿为主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两侧设有佛坛。中殿之后有踏跺上月台,台上建有后楼,高2层,据说是放经卷之处。寺东西两侧各有一组建筑,为喇嘛居住之处。 整个寺院主要殿宇均为黄色琉璃瓦顶,余为布瓦顶。黄灰瓦顶、红色院墙,掩映于苍松之间,高低错落,显示出一幅幽静壮观的古刹风光。
光绪崇陵 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隆裕皇后。 崇陵陵址名叫金龙峪。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把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思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 隆思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思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思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
末代皇帝溥仪墓 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距离光绪皇帝的崇陵后围墙仅200米。 当时,清西陵的工作人员找到溥仪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并说服她,于1995年将溥仪的墓葬迁到了清西陵。清西陵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溥仪墓葬迁入清西陵,一是因为溥仪登基之初,就确定此地为他的陵墓,此外清西陵所在地保定易县经济条件差,这样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道光慕陵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慕陵,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慕陵位于泰陵和昌陵的西侧,距二陵较远。是清宣宗成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皇帝的陵寝。清乾隆皇帝 后,清朝皇帝陵寝要按西陵、东陵的昭穆次序依次选址,父葬于西陵,子要葬于东陵,道光皇帝的陵寝按制应建于东陵,但道光皇帝在东陵的陵寝竟出现了渗水情况,并把已经下葬的孝穆成皇后的棺椁浸湿了,道光皇帝十分气愤,便命令在西陵另觅吉地,道光皇帝陵就搬至西陵了。 慕陵中还葬有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三位皇后。其中孝全成皇后是咸丰皇帝的生母。 该陵建造得很特殊,与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独树心裁之作。 慕陵以精致小巧的建筑模式、清丽淡雅的建筑风格、工艺卓绝的楠木雕龙成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 楠木烫蜡后褐然的色泽,灰黄交融的墙垣,配以蓝天白云,绿树金顶,典雅肃穆,清碧绝尘,自有一番幽远神秘、古朴超然的气度。
涞源 白石山
涞源,涞水之源。在涞源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大山,那就是白石山。白石山雄踞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山体高大,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是华北平原西北隆起之龙首。登临其顶可以远眺狼牙山和五台山。 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张家界之秀于一身,并可用"雄"、"险"、"奇"、"幻"4个字加以概括。峰高谷深,峰林壁立,落差可达600米,是所谓"雄";峰林峥嵘,峭壁陡崖,是所谓"险";峰林如兽、如塔、如剑、如笋、如仙,鬼斧神工,是所谓"奇";而夏秋时节,海拔1800米以上(步游路的起点海拔就超过1800米)常常云雾飘渺,云海如梦似幻,若雨后初霁,波涌浪卷,飘渺难当,更是一个"幻"字。 涞源白石山与黄山、敦煌魔鬼城、黄河壶口瀑布等旅游胜地一同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不仅要有一定规模的地质遗迹,更要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价值和考古、生态、文化价值。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满城汉墓的发掘(包括陵山主峰南坡18座小型陪葬墓,待发掘),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件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满城汉墓中的文物还创造多项全国之最:4枚金针、5枚银针、"医工盆",以及小型银漏斗、铜药匙、药量、铜质外科手术刀等组成了迄今发掘出土的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计时器铜漏壶是迄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个古代天文学器物;一个由石磨和大型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是我国至今所见体积最大、时代最早、设计科学、构思奇妙的铜石复合粮食加工工具;500多件兵器中,有我国最早采用刃部淬火新工艺的铁剑,而刘胜的铁铠甲,也是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到的保存最完整的西汉铁甲;一件玻璃盘和两件玻璃耳杯,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国产玻璃容器。
窦绾墓,在刘墓之北侧。就墓室建造来说,规模之巨大、气魄之宏伟、开凿之工整,均超过刘胜墓的水平。 平面布局则大同小异,总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达3000立方米。外口是在两道砖墙之间,灌以铁水封闭,比刘墓更为坚固严密,其库房和车马房亦比刘墓为大。
刘胜墓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计2700立方米。 全墓可分为由墓道、车马房(南耳室)、库房(北耳室)、前堂(中室)和后室等六部分。 前堂是一个修在岩洞里的瓦顶木结构建筑,宽宏富丽,象征墓主人生前宴饮作乐的大厅。 后室又分石门、门道、主室和侧室。主室象征内寝,内置汉白玉石铺成的棺床,上置棺椁。 主室南侧的小侧室象征盥洗室。墓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整个墓道先用石块填满,后在墓道外口砌两道土坯墙,其间浇灌铁水加以严封。
曲阳 北岳庙
北岳庙,百姓俗称"窦王殿",位于曲阳县城内的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俗称窦王殿。从汉代至清代,历代帝王都在此遥祀北岳。此庙规模宏大,县志上记载庙有三个门,南门为神门,就是县城的西南门,西门就是县城的西门。自神门以内有牌坊、朝献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钟楼、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面积173,982平方米,现今保留南北面积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39米。 雄壮的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该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外带回廊环绕,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青瓦顶,高30米,占地面积2009.8平方米,为宫殿式建筑,双檐高琢,以青瓦铺顶,黄色琉璃瓦为殿脊。整个大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殿内柱子的配列采用诚柱法,梁架为中柱式;殿檐斗拱为一朵、二朵式。全殿面宽9间,进深6间,下层四周为走廊,地面均以方砖、条砖墁地。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栏板望柱,柱头装饰有石雕狮像,殿四角有螭头。
北岳庙内建有博物馆,为曲阳县博物馆。建筑风格为古典式四合院,共设青铜陶器、定窑瓷器、石刻造像等三个展室,展出文物精品200多件。馆内门柱上均刻有书法名人题写的楹联。
唐山丰南 唐山不夜城
北方,一直给人以粗犷、豪放的感觉,也体现北方人的性格,很少有小家碧玉之风。 位于唐山丰南区的运河唐人街,是唐山市全力打造的运河25公里长生态旅游度假景区,这是个集品牌餐饮、购物休闲、古玩字画、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商业街,犹如镶嵌在景区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耀眼璀璨,为你展现“北方秦淮景、运河唐人街”。 运河唐人街位于唐津运河生态旅游度假景区内,有四个景点:惠丰湖,市民广场,人民公园,兆丰山组成了唐津运河景观带。 最美丽、精雕细琢的惠丰湖,坐落于唐人街北侧。中心有一个长200米的音乐喷泉,其中心最高的水柱能达到100米。晚上到这里来休闲、娱乐,欣赏喷泉。喷泉造型独特,有11种精美的水型,随着音乐起伏时高时低,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百看不厌。 唐人街夜景,很漂亮,值得去,晚上有音乐喷泉,各种小吃小摊,慕名而来的人真不少。它是唐山市第一个全天候营业的不夜城,运河唐人街为明清仿古建筑,建筑很漂亮,晚上去可能更热闹一点。也是唐山境内很值得逛一圈玩一圈的景点。 整个唐人街安静和谐,人们三三两两的闲步在岸边,或轻声细语,或拍照留念。晚上在运河边上散散步,带孩子玩玩,或呼朋唤友到运河街的饭店里喝喝酒,聊聊天,非常惬意。古运河河道两侧装饰的灯光映照了整个夜晚,倒映在水面上的灯光随着水面的波澜流向远方。仿佛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 天气冷了,但是人还是不少的,人流量与季节有关,但是也没有能够全部阻挡人们来游玩。我这是第二次来了,上一次来天气还是很热的,人非常多,车都没有地方停。这次拍摄使用的手机,夜晚的景色很美,但是手机拍摄曝光度高了。
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内分布有四合院、商住一体四合院、旅游五星级酒店、客栈、酒吧、餐饮、ktv、水疗中心、会所、文庙、关帝庙、县衙等多种功能建筑。整个规划区域东西长1760米,南北宽713米。 来过两次了,每次都玩的不错,这次住在了四合院,感觉环境不错。
唐山瓷器博览会
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已经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文化技术交流、艺术鉴赏、陶瓷产品贸易为一体的、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国际陶瓷专业展会。通过陶瓷博览会,推广交流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展示各具特色的陶瓷文化,推动陶瓷行业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展览很大,东西很多,也确实不错。
泊头清真大寺
泊头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 (1404 年 ), 整体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的宫殿或庙宇式,但严格遵从伊斯兰教不崇拜任何偶像的要求。1963 年,著名建筑学家刘致平教授亲自带人对该寺进行测绘、研究。如今,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导下,这座清真寺建筑瑰宝得到很好的维修与保护。 在寺门、南北讲堂和邦克楼上有"五脊六兽",但"似兽非兽"、"有眼无珠",实际上是谷物瓜果的变形。高达 10 米 的单檐歇山清真寺大门加上两侧的便门,八字山墙成扇面状左右伸展。门前立有上马石两方,竖有 1.5 米 高旗杆一柱。加上大门的朱漆铜铆,气氛凝重。 该寺第一进院落,由南、北义学堂,前门厦与邦克楼合围而成,邦克楼高 20 米 ,石雕斗拱,两层攒尖,上阁下厅,前与大门,后与大殿、望月楼互相辉映,错落有致,凸显了邦克楼的主体位置。穿过邦克楼厅便是第二进院落,中轴线两侧各有配殿 6 间,中有颇具明代建筑特点的花殿阁,亦称屏风门。门高 4 米 ,红柱支撑,雍容华贵、古雅大方,傲然立于石基之上,雕刻艺术水平高超。 穿过花殿阁即为第三进院落,这是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筑部分,包括大殿、南北讲堂、通向大殿的丹墀,丹墀下通向南北讲堂的汉白玉玉带桥是清真寺建筑中所仅见的。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在北讲堂正屋放置着一条长 4 .3 米 ,宽 0 .34 米 ,厚 0 .15 米 的孔雀木茶几,其木虫不蛀,鸟不落,又称白鸟松或恐鸟木。据说,在茶几上放置饭菜鱼肉等,一周不发馊、不变质。相传这件镇寺之宝是明朝万历皇帝赏赐给泊头回族翰林院御使石三畏的,石三畏又转送清真寺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大殿是清真寺的建筑主体,泊头清真寺大殿宽 29 米 ,长 55 米 ,建筑面积 1593 平方米。建筑形式大体与内地运河两岸的古寺相同,用了卷棚式。包括抱厦在内,分为前卷棚和后卷棚,中间高前后低,巨柱方梁,举凡 81 间,既宽敞又深邃,容纳 1600 人礼拜也不显拥挤。大殿的窖殿更是独具特色,整个窖殿是一砖木结构的六角亭。亭底匾呈方形,砖雕精美。六根笔挺、合抱粗细的立柱支托着六角九层叠障式攒尖藻井,柱屏上同样有透雕装饰。六角亭的第二层四周是玻璃窗,柔和的光线把整个窑殿照亮。从地上仰望藻井,-环扣一环,层层紧扣, 一层小一层直到高处,再加上色彩绚丽的几何图案,愈显工艺巧夺天工,建造者匠心独具。据说六角亭九层攒尖藻井没有一根铁钉,全部是硬木卯榫,利用几何学原理勾心斗角建成,历经 600 年的风雨考验仍无断损与倾斜。以六角亭作为望月楼也是不多见的,大概是取上下东西南北六合之意吧 ? 这可以说是在清真寺建筑艺术上体现出的伊斯兰与中国社会逐渐适应。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在大殿前抱厦悬挂着的 18 方匾额的意义。康熙三十三年六月圣旨,对穆斯林正常宗教活动加以保护,"天下回民各守清真不可违命,勿负朕恩"。孔子第 75 代孙、世袭衍圣公孔祥珂"清真光明"的题匾不足以说明伊儒融通,以儒诠经,宗教和睦吗 ? 著名画家徐悲鸿及夫人廖静文、书法家沈鹏等也都在这里下书画墨,更增强了清真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河间府署
自北宋置府以来,河间府、县并存计804年的历史。所以城内既设府衙,又设县衙。直至辛亥革命废府存县。1936年,国民党政府又一度在此建立专员公署,专署县衙均设在原府衙内(现在二中所在地)。 旧府衙座北朝南,衙前设高大照壁(影壁),照壁两侧建有辕门,辕门外有直通河间东西大街的甬路,临街有高大木牌坊,坊上雕刻有"燕赵雄风"四个大字。(传说是直隶总督方观承所书)大门两侧有石狮一对,大门附近有口水井。门口两侧墙壁上(辛亥革命后)左边书"天下为公",右边书"选贤与能"。大门内有门房(传达室),迎面有方杆旗斗两个,东西两侧有房舍,为隶卒居住,往里为仪门,东西分列吏舍,是掾吏办公的地方。门东有申明亭,门西有旌善亭。仪门内为广庭甬道,两旁古柏参天,交相掩映,郁郁葱葱。西侧悬有大铜钟一个,镌有铭文,内含白金千两,声闻四十里,此钟后被侵华日军掠走。 沿甬道北上,原有石台阶五级,上面建有殿堂,名曰大堂,原为府官审理案件之所,凡大堂审理的一般民事案件,允许民众旁听,借以显露"清官大老爷"的明断。大堂正中悬有匾额,上书:"宝(保)厘堂"三个苍劲大字,据传是明朝严嵩所书。大堂两侧有厢房,为府官休息更衣之所。大堂前面立有戒石亭,碑石铭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与厅内府官之坐相对。大堂后面为穿堂,过了穿堂是二堂,一些机密案件在此审理,不准民众旁听。二堂后便是内宅,为知府(旧称太守)眷属居住的地方。内宅东西各建有厢房是知府处理公文和接待宾客的地方。西跨院为神祠和同知署。东跨院为土地祠与经历署。 府衙门前之大影壁。高约七米,宽十米。辛亥革命后,影壁南面绘有孙中山先生像。影壁北面书写《礼记》上的"大同篇"一段,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为大同。"这个影壁一直到建国后还岿然矗立于此,在1963年修建街道时,因其影响交通才被它拆除。 府衙向南,是府门口街,原来是一条繁华整洁的街道,街两旁饭店商肆林立,街南口建有木牌坊一座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是一座纯木制结构的建筑,飞檐斗拱,画栋雕梁,颇为壮观。当中主门,两侧耳门,可以南来北往,十分畅通。东西耳门上方各写"城真"、"正平"四字。正门上方写"燕赵雄风"四个大字,下面写着专员黄维诚题,实际这四个是城内王伯龙(举人)老先生书写的。建国以后,由河间师范教师白金华改写为"繁荣经济"四个大字,给这座古建筑赋予了时代意义。这个木牌坊也是在1963年因修街道而被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