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之行
2017.8.17 星期四 晴间多云 8-20° 上午十点科考队由离国境线仅18公里的普兰县城出发,一路向北原路返回霍尔乡。老天十分慷慨,又为我们准备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11点途径鬼湖——拉昂错被其神奇秀美的景色所迷惑,大家驻车奔向湖滨,再一次融进藏西高原独有的湖光山色中。 在霍尔乡岔路口至巴嘎乡的几十公里路上往北面看冈底斯山脉云雾缭绕,一行人不免有点焦虑。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冈仁波齐峰顶常年云雾笼罩,连当地人都认为能看到峰顶是件有福气的事情!据拍电影“冈仁波齐”的摄制组工作人员说,他们来了一周,天天云遮雾挡,直到不得不撤退了,老天才给了他们一刻钟的面子!但愿我们能像昨天那样幸运能再次见到冈仁波齐峰,圆了那份期盼已久与她近距离接触的梦! 冈仁波齐峰归属地的领导——巴嘎乡长很给力,在他的积极斡旋协调下我们两辆车子顺利通过两道关卡子进入转山通道,于上午12点赶到冈仁波齐峰西侧巨大的U型大峡谷口。感谢老天再次眷顾我们,大山上空云层逐渐消散,冈仁波齐峰与我们再次相见! 不论远观还是近看冈仁波齐峰下部岩层表面都呈现暗红色,陡崖峭壁均由近水平的貌似陆相沉积的粗颗粒砾岩、砂岩构成,这一表面现象让我们一行兴奋点徒增,特别是老彭一马当先带队攀登到谷地东侧峭壁上海拔接近4900米的五十种大罗汉祭天台,在那里我们俯瞰冰川U型谷,拍摄大崖壁,勘察构造岩性,开展了细致的野外研究工作。 当我们卯足劲用榔头敲开一块又一块坚硬岩石后,发现石头颜色明显的表里不一,这一发现使得原本高涨的空气骤然凝固。老彭闷声不响低着头,一个劲的吸烟,几个年轻人谁也不敢发声。我很理解毕生追求理想完美的老彭此时心情,因为之前他是多么希望冈仁波齐峰能成为丹霞第一神山啊!但这里不论是基岩或是崩落碎屑岩性考证的结果与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岩石表皮因风化作用而呈现红色调,而里面的碎屑与胶结物则为青灰色调,这的确令人沮丧!换句话说冈仁波齐峰貌似丹霞,而实际上并不满足丹霞红层之基本条件! 不甘心的我们又下到峡谷底驱车沿转山路线进入谷地深部考察岩性,希望从冰碛物或现代河流堆积物扑捉到红层信息,前行数公里后在车子无法继续前行的山间小道处我们下车继续开展勘察,敲敲打打结果还是令人失望,时间已是下午3点多,大家饥肠辘辘只能采集岩样后撤出现场了。我对老彭说:今天结果虽不尽人意,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反证了冈仁波齐峰不是丹霞地貌也算是藏西考察成果之一,澄清学界疑惑不也是一件很有科学价值的工作吗?他疲惫地笑一笑似乎表示了赞同! 其实对我来说能有幸陪着老彭来到藏西,走进大峡谷与憧憬多年的冈仁波齐峰近距离接触就算圆了梦!特别是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调查,参与了科学论证冈仁波齐峰是否丹霞地貌就知足了! 当然,要说遗憾的话,我倒是有一个,就是没有机会围绕冈仁波齐走一圈!据说一个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夙愿莫过于去冈仁波齐朝圣。他们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以洗尽一生的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者便可升天成佛。我们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匠,能围着神山走一圈,也算是件功德圆满的事吧!围绕冈仁波齐海拔4700以上山谷走一圈52公里,期间个别垭口接近5700米,一般人需两天以上时间方可完成,我们也碰到身体矫健者一天转完一圈!但愿我在有生之年能再来冈仁波齐峰并绕行一周。 下午四点出山后我们在巴嘎乡一家东北饺子店,每人一盘饺子果腹,一个饺子一元钱贵吗?不过开店的东北老乡确实不易,每年六月进藏包饺子经营挣钱,十月前就不得不撤回老家。过去西藏到处都是川菜馆,如今四川人都升格开酒店宾馆了,街头小餐点全改换了东北人! 不知失落感还是海拔问题老彭身体确有不适,我们放弃原本预定黄昏前赶到扎达拍夕照土林片子的计划,直奔阿里区委所在地——狮泉河。由于高寒干燥,阿里高原上灰红色绵延波状起伏的冈底斯山体基本裸露着,但宽阔的山前河谷在这个季节里也算是水草茂盛。阿里地区不愧孔繁森的美名,环境保护工作很到位,沿途看到好几拨志愿者清理路边垃圾,公路及周边卫生整洁干净,给人映像极佳。傍晚8点我们沿狮泉河谷进入美丽整洁的阿里市区,入住纵横生态酒店,结束当天圆梦之行!
第一段普兰县城——巴嘎乡
第二段巴嘎乡——冈仁波齐峰
第三段巴嘎乡——狮泉河(阿里地区)
“梦圆冈仁波齐”后记
1、关于冈仁波齐峰是否丹霞地貌的讨论 那天我们在微信群里与同行做了讨论,现在摘录在此,作为此行考察的小结吧! 老彭:有不少朋友告诉我冈仁波齐峰是丹霞地貌,如果是这样,我们丹霞就有了一个第一神山了!所以这次青藏高原考察将其设定为最重要的目标。考察队从拉萨往西,驱车三天,实际上就是为了她!走近并深入山区,我们还是不能确认其属于丹霞地貌……这里也确有红层,其形态和表面色彩,可能也没有人怀疑;也是由陆相砂岩和砾岩构成,表面呈棕红色……但打开新鲜面,其砂岩和砾岩的填隙物大部分是灰色……类似的情况不少,如希腊的迈泰奥拉、新疆的阿图什天门…… 老彭:因考察时间和条件所限,很多东西还不清楚,请各位指正!取了几种岩石样本,陆相没问题。 老胡:冈仁波齐确实很重要,重视他是应该的好,但丹霞已经有了第一神山,那就是仁化丹霞山!即使肯定了冈仁波齐为丹霞地貌,他也只能是新版丹霞第一神山,何况现在还不能认定!彭大师率团青藏高原丹霞地貌考察成果累累,意义非凡,尤其是冈仁波齐,可以解开我们心中多年的疑惑,但丹霞第一神山还是留给丹霞山吧! 得楷:三价铁氧化析出染色是丹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向圣灵的山神会暗助我们的! 老李:冈仁波齐峰的地层时代主要为:E1-2,岩性为灰岩、砂页岩、红色砾岩、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局部可见k1-2生物灰岩、砂页岩、红色砾岩及火山岩。25万资料岗仁波齐地质时代为N2。 老彭:这里周边地区我们可以看到红层,但大多是暗紫色泥质岩。 笔者:冈仁波齐峰高6656米,我们到达的转山道路高度手机上显示仅4800余米,勘察所及上下范围也就200余米,也就是说其上还有厚达1700余米的地层岩性我们并不了解。我们仅从冰碛物及现代河流堆积物判断此地缺少红层碎屑。进一步深入研究只有拜托年轻人了! 我们调查的冈仁波齐峰基部所谓红色大崖壁主要由陆相粗碎屑岩组成,无论砾岩还是砂岩当敲开其表层风化壳后,其新鲜面颜色均为青灰色,硅质胶结为主,强度很高。标准的陆相地层,洪积、冲积特征明显。 我们乍看到冈仁波齐基部岩石很红,其实是表面现象。用地质锤使劲敲击,岩石表面褐红色风化层脱落,新鲜面呈现青灰色。注意看红石头表面经文刻痕的颜色。 老彭:现在关于冈仁波齐的地层岩性说法不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少华:看来眼见也未必一定是真相,尚需更进一步深入地工作。十分敬佩身在第一现场实事求是寻求科学真理的高原考察队员们。 老黄:支持洪积相沉积,分选差,磨圆次棱角次圆,碎屑物无定向排列。
2、关于冈仁波齐峰基座丹崖地层表面的红色的讨论 1)三价铁氧化析出染色是经典理论不再赘述; 2)附着一层红色的藻类——乔利橘色藻说。(摘录百度)目前这方面研究文献不多,一般认为红石的是因附着富含胡萝卜素的藻类而形成。专家们介绍,其实这些类胡萝卜素能帮助橘色藻抵抗高海拔地区强烈的紫外线损伤等,这是生物特有的保护性措施,许多植物叶片在秋天变红也是同样道理。这些红石头在雨后或雪后晴天更鲜艳,而雨天或潮湿的雾天由于藻体吸水,颜色比较暗,甚至偏黄。 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近些年才比较成规模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成为中国大地上的新风景。但这种长满藻类物质的红石在我国并不多见,目前仅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和南部有所发现,发现地点通常是有冰川融水汇集的河床中,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4000米之间。 专家解释,红石对生长环境的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空气洁净度、湿度,水的清洁度都会影响其的生长。低碳富氧的空气,冰山融雪的溪流,原始森林的植被,为红石的生长环境繁衍提供了最理想的生息之地。乔利橘色藻更适应低温环境,20℃以下才是最适合它生存的温度。
百度:关于红石滩的论文极其稀少,真正的学术论文只有2011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国祥等人的《贡嘎山北坡雅家埂红石滩形成原因探讨》 。关于石头上的红色物质,学术界共识是一种生物,专门研究藻类分类学的刘国祥教授观察研究的结论是:这是一个新的藻类物种。 成因 关于该藻类,刘教授解释,这是一个新的物种,一种特有的藻,气生丝状绿藻——乔利橘色藻。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藻呈现地毯状,分枝的丝状体较短,最多只有三四十个细胞,两三毫米长。石头上鲜艳的血红色是因为这种藻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比如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等,这些类胡萝卜素能帮助橘色藻抵抗高海拔地区强烈的紫外线损伤等。 分布 形成红石滩的藻类大多是约利橘色藻雅家埂变种,形成的红石滩多位于雪山冰川附近,通常是有冰川融水汇集的河床中,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4000米之间。喜欢低温环境,最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以下。这种藻只生长在原生石上,是石上的先锋植物。高原冰川区泥石流的多发地带,若环境适合橘色藻生长,则山谷将出现红石景观。 但这种景观我国并不多见,至2015年7月,仅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和南部有所发现。其中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在四川西部。
3、关于冈仁波齐 1)冈仁波齐峰世界中心的传说(摘录百度) 冈仁波齐(Kangrinboqe)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湿婆大神的殿堂,耆教和苯教都有围绕象征纯洁与仁慈的冈仁波齐转山可以洗去罪孽的传说,人们多以为它只不过是一处虚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现实的山。《大藏经·俱舍论》记载:从印度往北走过九座山,有座“大雪山”,这就是绵延千里的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藏族传统生肖观受汉族相应观点影响较多,其生肖属相大小的具体排列也和汉族相一致,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也有作乌鸦的)、狗、猪。藏历结合阴阳及五行等学说,在具体年代节气等方面和汉地不同,故生肖也略有区别)属马。佛祖释迦牟尼尚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时值马年,因此,马年便成为冈仁波齐的本命年。 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雍仲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本教祖师敦巴辛绕(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希特勒曾亲自下令,让以纳粹“冲锋队”成员海因里希·哈勒为首的5名党卫军分子和纳粹分子秘密前往西藏,去寻找一个名为沙姆巴拉的神秘地方,而沙姆巴拉推测就是在冈仁波齐。据传说,那里隐藏着地球轴心,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邪教主义者,希姆莱顽固地坚信,如果把世界轴心转到相反的方向,就可以使时光倒流,让纳粹德国回到不可一世的1939年,还可以改正所犯的一切错误,重新发动战争并取得胜利。 而根据有关沙姆巴拉的传说,地球轴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根本无法靠近。正因为如此,沙姆巴拉在神话中才被认为是控制全世界的中心。谁接触过它,谁就不仅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还将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获得生物保护场。不仅如此,还有传说称,沙姆巴拉的能量可令人长生不死。对此深信不疑的希姆莱甚至计划在找到传说中的世界轴心后,向西藏空投几千名空降兵,以组建一支不可战胜的“不死军团”。
2)转山(摘录百度) 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通往神山的一条条道路上,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令人感慨的永动流。神山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她神奇诱人,是人与神、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 在佛教盛行的年代里,当地及印度、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等国的佛教徒,把冈仁波齐峰当成祈天求神的圣地。至今在“神山”脚下还残存着持有不同国度风格的古刹。当时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不远千里,不辞辛苦来到这脱离尘世的“仙境”求取“神灵”,表达他们的“诚心”。他们要沿路叩头祈祷,最后到“神山”之下绕山朝拜数圈,才算完成宿愿。要是在朝拜中死去,那便是福高德重,从圣地升天;要是朝拜回归,便得到当地居民无限的崇敬,因为到过“圣地”,且取得“圣水”、撮得“神土”而回,堪称功德高深。
4、关于老彭 2018年1月8日噩耗传来,在冈仁波齐峰下来后的第四个月,老彭那颗不知疲倦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走了,将灵魂永远融入大山! 不瞒大家说,老彭离去的实事到今天我仍无法接受,他是第一个让我一想起就潸然泪下的同学、挚友!这几年我们因丹霞走的很近。与他交往让我原本枯燥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非常充实,他亦友亦师无形中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老彭是凡人但却干着神的事。他累了,轻轻走了,留下的工作头绪很多,卸下的担子很重。老友得楷曾惋惜的说:失去他,中国的丹霞研究将大大放慢速度。的确如此,老彭的离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丹霞地貌研究事业不可估量的损失! 想深入了解彭华教授生平事迹的朋友请微信链接:http://mp.weixin.qq.com/s/D6kImEoHIueEj3BYOXMYZg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