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古城北大院带你深度体验绍兴传统文化
北大院的带你穿越时光,傍晚灯光亮起古色古香,旧时屋宇鳞次栉比,无论是餐厅的小物件摆设,还是突如其来的悟空八戒组合,仿佛画中一般,让人神游穿梭在绍兴古城里。
北大院离绍兴客运站步行500米,对面是维也纳酒店,从外观看或许会被忽略掉这家新晋绍兴的美食打卡地。
进入大堂后,整体分3层,首先穿过一片荷花,可直接电梯上二楼,二楼是古城大灶头近300平的点菜区,所有的菜都是实物点菜没有菜单,你可以有一种逛街式的点菜体验。
进入大堂后,整体分3层,首先穿过一片荷花,可直接电梯上二楼,二楼是古城大灶头近300平的点菜区,所有的菜都是实物点菜没有菜单,你可以有一种逛街式的点菜体验。
忽闻戏曲声飘来,夹杂着阵阵鼓掌叫好声,闻声寻去穿过人头攒攒别有洞天,大红牌匾“戏台”下, 莲花落节选《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戏台上表演着,听戏的小儿、品茶的长者、台下的观众一边看戏一边正品尝美味佳肴……
此景此景让人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在小时候逢年过节总会有一些戏曲班子到村里搭台子唱戏,最让爷爷津津乐道的就是莲花落。莲花落结束,悟空和八戒也上场来助兴……
食记|绍兴地道小众的本土美食,每个都值得专程去吃!
绍兴的美食,是时光酿成的味道。
台湾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在异乡的求学岁月时,一位教授曾对他说,一个民族不够老,不会懂得吃臭。为了这句话,蒋勋来到了绍兴,只为品尝“三霉三臭”里的绍兴精神。“臭里面其实是文化的另一种期待,是在最腐烂的部分还有生命可以美好的希望。”蒋勋写道。
看似简单的臭豆腐和霉千张,其实是将发酵技术运用到极致的哲学,充满奥妙。鲞蒸肉、鲞扣鸡,是咸鲜合一的大智慧;培红菜烧鱼的背后,是一个聪颖的女佣和刻薄财主间的斗智……这些正是绍兴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化精髓。被温润绵软的曹娥江和鲁迅的硬气滋养的绍兴人,秉性刚柔兼具,正如霉千张配黄酒的曼妙,那种难以言说的味道,充盈着绍兴独有的地气和文化,挑衅最挑剔的味蕾。
绍兴菜并非轻柔的水墨,而是一抹浓重的油彩,是中国江南汉族饮食图谱中的“轻摇滚”。温婉的绍兴人,在吃这件事情上,散发着一股低调又迷人的重口味。
吃饭和喝酒,在绍兴人的日常琐碎和幸福中,凝成中国人所谓“下酒菜”的真谛。在绍兴,酒菜不可分。绍兴食文化的中心思想,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很多方言中所谓的“吃酒”。
绍兴人的吃食,以淡水鱼虾河鲜及家禽、豆类为主料,注重香酥绵糯、原汤原汁,轻油忌辣,又汁味浓重,多用绍酒烹制,故香味浓烈,一反清雅水乡的素淡。鲜料配腌腊小食,同蒸同炖成五花八门的风味小品,酒和食互相成就,回味无穷,变化万千,像孙悟空。
在北大院,餐具和布景都古色古香韵味十足,戏台与餐桌零距离。餐毕,只听闻:一双彩蝶传情爱,今日又向花丛飞过来。
当然这里不止只有绍兴味道,还主打苏菜和粤菜,小到家常小炒,大到甚至鲍参翅肚、佛跳墙品类丰富,无论是商务宴请、家庭聚会还是旅途中的当地美食,都是在合适不过的理想之地了。
趣玩|在沈园听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找回十年前最初的青春
次日上午,闲逛了沈园。一首《钗头凤》,让一处私人花园,至今久负盛名。这里蕴藏陆游与唐琬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陆游为唐琬写下《钗头凤》: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又回以《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或许是爱而不得凄凉与怅惘,又或许是伉俪情深的真切和挚爱,让沈园吸引着无数情侣游览。
我在长廊一处,便看眼到一对年轻的情侣,青春洋溢眼角全是爱意,他们正在一起挂许愿风铃,我仿佛有辣么一瞬间,看到了自己十年前的影子。
愿你我在这个浮躁社会里,坚强又有爱,世界和我爱着你!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