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旅行
对一个生长于江南的人而言,古镇或许不会让他感到陌生,但却又总隔着那么一些距离。即便在江南的大城市,年的味道也不知不觉的淡了。或是不见了熟悉的邻里,又可能是告别了往昔的传统,好在赶上一个春节前的晴天,我决定去南浔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3天的行程,从南京到湖州,再到南浔,最后回到南京。而旅行的主人则是我,和我那曾经的儿时玩伴。从南京或是周边城市去南浔古镇自驾无疑是最好选择,可惜这次我们还是坐高铁外加当地交通,湖州市内的公共交通让人真的极其不省心,在南浔遇见的司机加价更是让人烦恼。行程花费共计约2350元交通:南京-湖州往返动车/高铁票+当地打车费用+公交费用 共计约370元住宿:湖州开元名庭大酒店498+南浔云栖澜庭客栈600 共计1098元饮食:湖州银泰城+华越府+南浔五芳斋+肯德基+南浔小吃+高铁站大娘水饺+其他 共计约730元门票:南浔古镇75*2 共计150元拍摄设备:奥林巴斯EM10,镜头为奥林巴斯14-42电动镜头,另有40-150镜头辅助。欢迎爱旅行的朋友们与我互动,如果有和游记相关的旅游问题我也会尽力解答,我的个人微信:ezioezioezio,微博:旅行家思远。
D1 湖州
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就从南京到达湖州高铁站,湖州这座城市也比我想的要精致多了,市区内除了双子塔再也没有什么高层建筑了,俨然一副悠然小城的模样。但对这里的公交还是需要吐槽一下,和地图上搜到的很多都不一样。这次有幸入住到湖州的地标双子塔(288米),就在市中心的银泰城边上。我们住在双子楼里的开元名庭酒店,双子楼另外一座则是开元集团的开元名都。
仁皇山
湖州的景点大多离主城比较远,这样冷的天气太湖度假区也勾不起人的兴趣,最后依然是就近选择了湖州市内的仁皇山,仁皇山最高峰不过220米,攀登并不耗费多少体力,山顶也可以一览湖州全城风景。相传唐肃宗时,文喜禅师在凤凰山上建"仁王寺",后因为湖州当地方言仁王与仁皇接近,于是这里之后就被叫做仁皇山了。论风景其实这里也很普通,如果不是选择在湖州停留一天或许我们也不会到这里了。
湖州城市虽然不大,但傍晚时市中心还会遇到小堵车,中午已经在一旁的银泰城吃过午饭,晚上换到街对面的杭州大厦。对于两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而言,挑选晚餐实在是有些难度,突然看到一家风格迥异的越南餐厅华越府,毫不犹豫的进去了。而口味也着实如同想象的一样赞,真希望下一次再到越南餐厅会是在西贡。
D2 南浔古镇
第二天在酒店用过早餐后结束在湖州的行程,但是往南浔去的路并不顺利,地图上标注的公交车迟迟不来,后来换到另外一个公交车站才坐上了往南浔的101路(从湖州高铁站开往南浔古镇的泰安路车站)。湖州的公交系统不算便捷,尤其长途更是如此。公交到南浔古镇后我们依然是先去民宿办理入住,滴滴打车司机下车时居然还要额外加价,总之从湖州一路过去是诸多的不顺利。客栈住的算是一个小套房,前台的服务非常棒,晚上点了肯德基的宅急送还亲自送到我们房间。
每天下午四点半南浔古镇就会免费开放,但内部的一个个小景点也都到了关门的时间。临近傍晚时南浔古镇里的灯光都会亮起,可以一直从大门沿着西街或是东街走到百间楼探个究竟。
有了之前一晚的夜探古镇后,南浔给我们的印象也是很棒的,果断网上买了门票,75元/人,除了进入古镇范围内,这几个景点都是要再次检票的: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张静江故居(这次刘氏梯号被我们错过了)。除了这些名人故居,沿着南浔古镇里的西街和东街纵看水乡两岸也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所谓西街和东街,是指分布在古镇运河岸边的两条街道,中间有小桥相连。而东大街则是在古镇北部的商业街,与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相邻。整个南浔古镇呈现的是一条狭窄的S型分布。
小莲庄
从主大门进入,左手第一个景点就是小莲庄。小莲庄顾名思义,主要风景自然是莲花,然而在冬春之交的时节,这里的确算不上一个合适的观赏地。小莲庄本身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自1885年开建到1924年建成,前后跨度长达40年。晚清的园林已经融入了很多西洋风格,甚至有大量的西洋建筑存在。走到小莲庄出口附近时还可以看到刘氏宗祠,直到今日还依然会有刘姓后人到此祭祀。
嘉业藏书楼
从小莲庄随着指示牌走到出口,就是嘉业藏书楼的入口。嘉业藏书楼同样与晚清巨商刘镛有关联,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在1920年-1924年间建成,同样采用中西合璧式的布局,藏书最多达60万卷。即使今日也有大量古籍地方志留存在这里。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又称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的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张石铭(1871-1928)是近代著名的收藏家,也是当时的南浔巨富之一。旧宅中最出名的建筑莫过于西洋楼,其中一层还有一间欧式的舞厅。
张静江故居
在南浔需要二次检票的小景点中,张静江故居是最偏远的一个了,几乎位于东大街的尽头上。张静江故居是由其父张宝善于1898年(清光绪24年)修建,建筑风格为江南豪门大宅,对比之前的张石铭旧宅,这里的西洋氛围要更淡一些。张静江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孙子,南浔的古建筑大多都与四象存在联系。张静江与南京的联系也不少,他除了在国民政府任职外,还曾参与筹建南京中央商场,也就是南京新街口的那一座,名称和原址一直保留至今。
百间楼
要说我这次在南浔最难忘的经历,那一定就是在百间楼的下午了。百间楼位于整个南浔古镇的最北面,相传这里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而修建的房屋,因为一河两岸,有楼房百间而得名。即使在今天,百间楼的民居里依然住着大量的原住民,他们甚至还在使用着门前的河水,做饭淘米、洗衣濯被。
后记
离开南浔的路上很顺利,除了耗时过长,并没有再遇见坑人的司机。曾经有人说:江南的古镇大同小异,去过一两座就够了,怕是再也看不出什么新鲜花样出来。但这次南浔之行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答复,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前夕我在周庄,同样是人迹寥寥的古街,走过空空荡荡的富安桥上,却与南浔全然是不同的体验。我说:南浔的民国气氛很浓,又何况这里的宅子大多出自豪门富商,在清末民初时才逐渐有了名气。另外百间楼给人的小小震撼,外加大量的原住民也降低了南浔的商业气氛,虽说历史不如其他,但却能给人纯正的水乡感受。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