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香港的味道识别大概是从一杯奶茶开始的,那时候喝惯了台式珍珠奶茶的我,却被大学校门外一家寿司店里的港式丝袜奶茶征服了,正不正宗暂且不谈,浓重的茶味和爽滑的口感的确让我惊喜万分,自此再没喝过珍珠奶茶,现在因为工作可以满世界跑,如果遇着经过香港转机,掐着时间,也会专门出关就为了喝一杯奶茶,对于味道的追逐大概是我这辈子唯一能坚持下来的事儿了。
寻味兰芳园
想来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为了探访有着丝袜奶茶始祖之称的兰芳园,愣是在中环结志街绕了好几个时辰,才在半山腰自动扶梯处找到了不起眼的兰芳园旧店。找到时,天色已晚,店门外站满了等座位的人,坐在门口的绿色小长凳上等了片刻,才被店家带进店内,室内也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最后不得不和其他的客人搭台。这个点来吃饭的大多是一些刚刚下班的上班族,和这些用粤语在大声谈笑着的年轻人坐在同一屋子吃饭,让我觉得我是不是一不小心混进了当地人的生活。
兰芳园铺面简陋,食物的味道却是一流,好多美食家都曾说:“没吃过兰芳园,就不算吃过香港的茶餐厅。”醇厚爽滑的丝袜奶茶自然不必说,还有鲜嫩多汁的猪扒包和香浓的厚土司,真的每一样都好味。
结志街在香港中环,街道沿途有许多小商贩,贩卖鸡鸭鱼肉、瓜果、粮油等等,不过也有许多各种风味的餐厅,尤其到了晚上,街道上灯火通明,店家的吆喝声,餐具的碰撞声,五花八门的招牌,装饰各异的彩灯,看得人眼花缭乱。
觅食深水埗
过午不食本是爱美女士遵循的准则,只是在香港,我却更加偏爱入夜才开始认真觅食,天黑了,不是回酒店葛优躺,而是刚刚走出酒店大门,这才是一天的开始,感受地道香港不如就从感受港人的作息时间开始,就从深水埗说起。
深水埗是什么地方?这里有李郑屋古墓,这里有逾百年历史的唐楼建筑雷生春堂,这里是全香港电子市场的心脏地带,这里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却吸引着全香港的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进驻,这是块老旧的地区,却也是个块生机勃勃的地区。
若想要尝到地道的香港美食,便不可错过深水埗,这里反映着香港特有的街头美食文化。维港的夜景的确可俘获人心,只是这老区的夜景也是别具一格,尤其俘获美食爱好者的心,那些隐藏在巷子里不起眼却热气腾腾的大排档,才能让食客感受地真真切切。
还记得那时我逛完街已是晚上九十点,突然肚饿来袭,便坐地铁转战深水埗,刚出地铁站时,黑灯瞎火,店铺已经纷纷打烊,也无人烟,紧接着穿过一两条街道至福荣街,顿时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感受,各种食物香味扑鼻而来,街道敞亮,骑着摩托轰鸣而过的小年轻,聊着八卦的闺蜜,夜晚幽会的小情侣,全都放下白日里的严肃和繁忙,大口大口吃着这些热乎乎的路边摊。
深水埗食肆云集,逛累了便就近转到福荣街、桂林街、基隆街、福华街上,找一家店坐下来。几条街云集了各种各样的口味,也多的是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店,味道一代又一代传承,也积累了数不清的老食客,这里有经营正宗粤菜70多年的信兴酒楼,也有成为街坊传奇的合益泰小食,每日新鲜制作的猪肠粉,自行混酱,回味无穷,也有因香港特首曾经购买过高点儿名声大噪的坤记糕品专家,数不清的平价又好吃的店铺,都在这些老旧的街坊里。而这些店铺本身也都是历史的见证,那些食肆的招牌和装修,带有某一时段的历史印记。在这里就餐反倒觉得朴素踏实,有浓浓的香港味的地道的市井生活。
宴遇高流湾
一路走来,在旅途里遇到了很多朋友。有一些气场合又聊得来的小伙伴,会想着法子约在异国他乡再次见面。像6年前在美国打工时遇到的台北姑娘,第二次见面便约在了香港,经推荐去到一家在下午5:30开始营业到凌晨三点的高流湾海鲜火锅店。
其实刚开始听到火锅两个字的时候我是拒绝的,毕竟在内地我是从来不吃火锅的,她再三推荐我心想那就试一试吧。当锅底一端上来,我倒是有些惊喜了,据说是以花蟹、九肚鱼、花甲、鲜虾、蚝、粟米及豆腐等熬足5小时,汤水是呈奶白色。老板飞哥是高流湾原居民,有自己的鱼排,因此可以轻松取得一流的海鲜食材。手切肥牛也是十分推荐的,鱼丸也很推荐,给我们呈上的是剁成肉糜的,然后自己用挖勺现制放进锅里煮,新鲜十分。
已过凌晨,店里依然很多吃得热乎的食客,真是个深夜食堂,在食堂里除了美味的食物,还有那么多有人情味的故事,仔细想来我们的友情大部分也都是在餐桌上延续的,见面一起吃饭一起下午茶一起夜宵,聊些家长里短,头条八卦,近日境况,基本都在吃饭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刚刚阅读完欧阳应霁的《香港味道》,惊呼这本书看得太晚,购物是香港的主题,吃自然也是香港的主题,饮食文化浓厚的香港不是三天两夜、四天三夜走马观花地旅游就可以了解透彻的,此刻只想再次漫步在香港的街头巷尾,小道弄堂,大步冲进港人的日常,不观景点,只寻美食。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