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本就奇妙,不仅有高俊壮阔,又兼具人文气息。即使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依旧有皑皑白雪覆于苍山山顶。而玉带路周围及小径下则是苍木翠绿,一些寺庙庵堂隐匿于其中。寂照庵便是其中一座,位于感通寺上方,始建于明初,后毁,民国唐继尧主持重建。本身作为游客的我并不会知晓这深山处的秘境,也是偶然听友人提起庵堂的斋饭甚是美味,于是想前去一探究竟,却不知在踏入门槛第一步时,便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进入寂照庵,需要通过一段狭窄的通道,通道两壁分别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和八大人觉经文,复行数步,便可进到庭院,便是种豁然开朗的感受。庵里的建筑和内饰都别有特色,有别于一般庙堂的冷清,这里种满了鲜花和多肉植物,并被很好地打理着,温婉雅致。
大雄宝殿和侧点都供奉着佛像,居士们在这里参禅礼佛,静谧幽然。从主殿与侧殿中间的小门跨入的便是另一番风景, 均是用大幅玻璃窗点缀的茶舍,庵内茶舍的茶均是免费自取的,书籍经文也可自行翻阅。如果选在不是游客很多的周末前来,定是待着一整天也不会烦闷,反倒觉得清心静心。寂照庵最出名的是它的素斋,只需花二十元便可食上一碗斋饭,若是周末则是免费的,因此需要提前预订。挑选喜欢的斋菜覆于饭上,不够可以再添,最好是食多少便盛多少,没有吃完可是要罚跪一炷香的。
寂照庵的里里外外都打理地井井有条,院舍里各处都摆放了各种花草多肉,各种废弃的材料再生利用,焕发了新的生机,不管是枯木桩还是旧轮胎破壶,不禁让人大加赞赏,这便是对生活和自然深深的热爱。
寂照庵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字一画,看似随意,却独具匠心,可以觉察到每处小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安排。
偶遇一位在窗边安静作画的姑娘,想必帽檐下必是张美丽安静的脸庞。
寂照庵处处呈现着温婉雅致,淡泊宁静,如佛之拈花一笑。这里是佛家修持游者静修的庙堂。从庵堂出来下山,我并没有坐车,而是用了一个时辰一步一步走到山脚下,来往车辆不多,更别说游人,正是这份宁静让人神清气爽,不浮躁,只道岁月静好。渐渐地,大理成了一副解药,专治城里人的各种疑难杂症。且不用尝中药之苦,只肖望着苍洱的良辰美景,一切便可豁然开朗。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