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处豫西南,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豫西南的政经交通重镇。此地在汉代就相当繁荣,东汉时期为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三国时期刘备最重要的军师-诸葛亮出山前就居于此,故在出师表开始就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词句,也就有”三顾茅庐”的佳话留传于后世。既然到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早晨从甘泉出发行驶680公里到达南阳已是傍晚,安顿住宿第二天上午游览卧龙岗。
卧龙岗武侯祠,又名“诸葛庐”, 是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由于诸葛亮在接受刘备邀请出山后在确立三国鼎立局势上扮演重要角色,使其颇受刘备重用,一度官拜蜀汉丞相,封爵为武乡侯,最后积劳成疾,逝于陜西岐山五丈原,死后谥“忠武侯”,
故日后各地祭拜诸葛亮的地方都以武侯祠称呼。“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诸葛亮文,岳飞书法。
卧龙岗一个大看点就是武侯祠的古建筑群,占地7500平方米,现存殿堂房舍267间。这里环境幽美,古树参天,古色古香,徜徉其间,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一千多年以前。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卧龙岗另一大看点是“卧龙碑林”,这里存放着古代400余块碑碣石刻,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最为珍贵,是名副其实的“三绝”碑。
刘备的真诚也深深感动了诸葛亮,并同意出山辅佐他。后人为了纪念这个事件,在原址建了一座“三顾堂”。
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求才心急,立即带领关羽和张飞连夜赶到南阳,却扑了个空,诸葛亮不知去处,只好扫兴而归。
该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祐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世宗(嘉靖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
诸葛茅庐,又称诸葛庵,建在诸葛亮故宅旧址上。现为八角尖顶茅亭,内有“汉诸葛孔明旧庐”古碑石一尊。在诸葛茅庐周边,还有几棵古楸树、古柏树,树龄都在1200年以上。这里原有一棵古柏,高接云天,粗围丈余,传为诸葛亮所植,故后人建“古柏亭”以示纪念。
野云庵,是诸葛亮会友、作歌之处。原为草室,清康熙51年改为砖石结构.
祠院依岗而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地势开阔,势如卧龙,院内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留连忘返.
卧龙岗景区(门票60元)包括武侯祠、石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宁远楼、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半月台、躬耕亭、卧龙潭等主要景点,在旺季期间倘佯秀丽的风景中感觉很不错。而能来到诸葛亮故居之地,也让我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与功业有更深刻的认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