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午时分抵达天目山,就直奔了禅源寺而来,清幽的山间小路,参天的大树,让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这个掩映于天目山南麓青山秀水中的江南名刹,有什么魅力吸引当年的乾隆爷在南巡的时候两次至此呢?
禅源寺,位于浙江省临安市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两峰之下,掩映在青山绿林之中,是韦驮菩萨应迹道场,是浙江名刹之一。禅源寺开创者为玉林国师。禅源寺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分中、东、西三条轴线∶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法堂(楼上为御书阁)、祖堂(楼上为涵辉楼),这里四周环山,景色极为幽雅。历代高僧辈出,传法系属临济宗,远播东瀛。
沿着山间清幽的小路行走,除了偶尔几声蝉鸣,四周一片安静,天目山因山顶有二水池,宛如天目,故而得名,其宗教文化的确深远,且集佛、道、儒于一山。自晋以来,历代均有名士高僧造庵建寺,立说弘法,大师辈出,各领风骚。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美誉。这里古杉、古松、古枫、古银杏和其它原生古树比比皆是,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有580余株,500年以上有820余株,百年以上不计其数。
七月的江南,天空蓝的十分澄澈,这蓝天白云和禅源寺黄色的围墙相互映衬,更显庄严。
进入大门之后的净手池,这个净手的真正内涵,是希望在对佛菩萨烧香的时候心怀敬畏之心, 是一种礼敬,不要流于形式就好。
禅源寺开创者为玉林国师。玉琳国师(一六一四年至一六七五年),名通秀,俗姓杨,江苏省江阴人。幼即敏慧,十九岁从磬山圆修出家,受具足戒。因闻马祖道一--「一口吸尽西江水」禅语,豁然大悟。
元朝高僧有高峰禅师在至元十六年春,直造天目西峰之肩,有狮子岩拔地千里,岩石林立,于是「造岩端为石,萦小室如舟」,「榜曰死关」。他有「三关」语以验学者,偈云∶「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到须弥山。」他的诗格调高古,《咏观山》诗云∶「一山高突兀,百里去城,老翠挂清晓,华滋积富春。江空潮势连,云破月痕新。对此忘情者,林间有几人?」其颈联「江空」、「云破」,具有摩诘遗韵。
抗日战争期间,西天目曾为浙西抗日救亡连动中心,对于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禅源寺成为抗日救亡的基地,被日寇视作眼中钉。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汉奸放火烧山指引目标,日寇七架飞机肆无忌惮地低飞盘旋禅源寺上空,轮番投弹三十多枚,狂炸浙西行署驻地,整座寺院毁之一炬。一直到2001年在月照法师下,禅源寺重建并举行开光盛典。
安静的行走,寺庙里的佛法梵唱,听着让人觉得心灵安定。
乾隆爷南巡曾两次前来禅源寺,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至此,赐御笔木刻《心经》一卷。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至此,赐石刻《无量寿经》两卷。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重改建韦驮殿。
天目山自然景观最突出的一点则是"大树华盖闻天下"。其柳杉分布之广世界少有,金钱松生长之高同类之冠,天目铁木全球仅有此处五株,古银杏生长15000年举世罕见。清乾隆皇帝来天目山时曾封其中一树为"大树王"。据此,西安艺术学院院长章子为禅源寺拟了一副对联:山称天目,惯看珍林奇树:雄仰金钱,广叹柳杉,独惊铁木,老绝银杏,枝荫一万五千岁。寺尊禅源,幸聆高僧名师:唐赐大证,宋封佛眼,元崇广济,清拜能仁,塔绘七十二重缘。联中的"塔"是禅源寺扩建中新建的九重八角琉璃塔,内有九层八面七十二幅,每幅上绘有有关本寺传说的佛教故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小TIPS杭州到西天目山自驾车路线西天目山距杭州90公里。杭州——02省道——临安——藻溪(路边有一高大天目山广告牌)右(北)转——藻天公路(14公里)——天目山景区西天目山乘车路线:A:杭州汽车西站到西天目山乘车路线:发车时间:14:20(每天1班) 行驶时间:约90分钟:杭州汽车西站—於潜—西天目1、杭州汽车西站——於潜:大巴:发车起止时间:6:10——18:00 行驶时间:80分钟 隔20分钟左右一班2、於潜—西天目:中巴:发车起止时间 6:10——16:10 行驶时间:45分钟 隔40分钟一班C:杭州汽车西站—临安—西天目 1、杭州汽车西站—临安:大巴:发车起止时间:6:20——18:00 行驶时间:55分钟 隔20分钟左右一班2、临安—西天目: 打的大约40分钟左右【作者简介】雁行江湖,旅行摄影师,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317585025 微信公众号:J3175850525 微博:雁行江湖de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