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人参加的传统民俗
2018年3月17日,四川绵阳安州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民俗活动——“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来自成都、德阳、广元,以及绵阳及周边县市的20余万游客,从涌上睢水的太平桥,热闹场景盛况空前,好似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雎水踩桥由川西北最大民间风俗“踩桥消灾祛病”和“拜干爹”两个活动相融、发展、演变而来,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传说老人踩桥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青年男女踩桥,可以千里姻缘一线牵。每年雎水踩桥会,都让川西北各地民众相约而至。
太常时节的太平桥
四川安县睢水太平桥重建碑赋睢水太平桥,俗称大拱桥。座落在虎头崖下,横跨于睢水河上。清代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睢水乡绅林贤相,壮心立志补天堑,慷慨倾囊捐白银,额达一千八百两。集众建拱桥,三载战寒霜。川西第一桥,美名誉四方。桥高十五米,桥宽九米一,南北跨度三十九米五,东西桥体坚固亦雄伟。单拱如伴月,浑厚又古昌。造型夺天工,蛟龙头高昂。浮雕镶石栏,细品韵无双。拾阶三十六,妙理玄机藏。天地聚灵气,日月耀华光。前肾洒汗水,后辈度安康。踩桥民俗始,迄今更辉煌。阳春三月,遍地金黄。岁初立春之后,第五戊日之期。千载春社良日,大地绿波飞扬,睢水春社,人海茫茫。四县五州踏青至,车水马龙踊高岗。虎头山下人鼎沸,俊男靓女笑声朗。摩肩接踵踩桥游,遥望人流似长水。江山丽景催人醉,川西古鎮披霓裳。踩桥民俗事,故事源流长。桥上过三淌,平安伴吉祥。夫妻双双行,地老到天荒。桥头拜干爹,小儿免病殃,两家达心愿,亲友共举觞。凭欄丢药钱,身健家宅昌,向河抛衣物,灾去洪神降。遥射桃木箭,驱邪保安康。桥头戏狮舞,孩童远祸殃。桥端卧佛寺,长年紫烟香,智者觅古迹,居士拜佛堂。艺人黑客助雅兴,商贾云集人熙攘。河畔碧波滟,游客赏春光,绿岸青山湿,人人沐朝阳。文物古迹堪保护,政府修缮桥无恙。春社游人十万余,安县美名伟他乡。二OO八年,历史永难忘。汶川大地震,惊天霹雳响。万民泣悲泪,桑田化溟沧。虎头岩崩碎,拱桥亦震伤。桥危需加固,民众翘首望。县委县政府规划立项修古桥,拨中共灾后重建资金四百万。县文化旅游局全力组织实施,相关部门不计得失鼎力支助。苦战一周年,干群昼夜忙。栉风沐寒雨,古桥换靓装。残垣断壁拓画屏,荒邱葱绿变广场。晨辉点染山川秀,桥头诗画映霞光。两岸翠柳吐新芽,一河清风好纳凉。揺舟桥下行,人在画中央。水天一色如満月,天然人工巧嵌装。春社踩桥祈平安,盛世太平民心向。淳朴民风聚人气,社会和谐尽春光。古桥重建千秋业,碧水长歌永流芳。
温泉
踩桥走了三圈,一万多步约七公里,好累。我们去罗浮山绵州温泉酒店,放松一下,泡温泉!!!!
短短的一天结束。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大民俗活动——“中国春社•雎水踩桥”体验生活,开心快乐!!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