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古老的圣经神迹、悠闲的海滨风光以及神秘的异域风情。当然,最传奇的莫过于千年老城耶路撒冷,每个人一生必去一次的心灵圣地。
很多人把耶路撒冷称为“永恒之城”,但是在这里,除了冲突之外,永恒之城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恒,它频繁易主,屡屡重建。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它的向往。
如果平日里旅行喜欢游玩赏乐的大可不必来此,这里没有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也没有打扮如流的演艺美女带你观看舞台上精彩的话剧,来到这里的人大都是为了膜拜。
对于基督教来说,耶路撒冷是耶稣传福音、背十字架受钉以及复活的圣地,每日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沿着耶稣受难之路的14个站点,一站一站朝拜过去,直到耶稣最终安葬并复活的终点——圣墓教堂。
进入圣墓教堂,右转踏上楼梯,就奔向了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当年的占领者罗马人都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处死犯人,这边算是耶路撒冷的一个高处。当年人们是爬山,现在人们改走楼梯了。
哭墙
哭墙的历史,是一支“血与泪”的戚歌,犹太人在圣殿的遗迹西墙,祈祷和平和悲思旧国,即使在苦难中挣扎,也一刻都不能忘记在战乱中所经受的痛苦。
那一堵残墙如一卷羊皮书,忠实地记录了一个民族千年历史,是犹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建立的一座永不被毁灭的精神之墙。
走进哭墙的教徒们头上戴着小帽,是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所以无论是否犹太人,进入哭墙都得戴小帽,而在入口处也会有纸帽供应给游客使用。
耶路撒冷旧城的结构很简单,一座山四个区。亚美尼亚区就是其中一个。
亚美尼亚人是欧洲南高加索地区的古老民族。公元301年,为了不被波斯人同化,亚美尼亚王特拉达三世(Trdat III)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得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一宗教国家,同时也是最早的基督教国家。
走在路上,你总能感受到什么叫世界中心,这么多不同的文化、宗教、族群,为了方圆一公里的古城纠缠几千年,现在又走上朝圣之路,汇聚在一起,这中间有融合也有冲突,处处显示微妙的博弈和平衡。
穆斯林区位于老城东部,包含著名的圆石清真寺。圆石清真寺与哭墙相邻,建在犹太教圣殿的遗址上,因此成为犹太人与穆斯林宗教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
但是在穆斯林区,生活气息是最重的,在这里逛街、散步。购买一些穆斯林风格的衣物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雅法门又名大卫门,因它朝向雅法城而得名。雅法是以色列最古老的港口,中世纪时期常有朝圣者从雅法上岸前往耶路撒冷,因此该城门颇为繁荣,它也是老城城门中唯一修建在城墙右侧的。
从雅法门进入老城,一路往东直行便到哭墙,曾经只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成为眼前的现实。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宗教名城耶路撒冷老城现存城墙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由苏莱曼大帝下旨在1535-1538年间重建。
城墙平均高度约12米,厚2.5米,共有7座开放的主要城门,分别是:新门 、大马士革门、 希律门 、 狮子门、 粪厂门 、 锡安门 、 雅法门。
犹太大卫王墓就在“最后的晚餐”的餐厅的楼下。大卫墓男女分开,男生进入要带犹太帽子。
在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来说,大卫墓是仅次于哭墙的最神圣的朝拜之地
1898年威廉二世前来耶稣撒冷祭拜救世主教堂的时候,花重金买下这块地方,这里一直传说是距最后晚餐不远的圣母安眠的地方,1899年一位专职负责德国科隆总教区建筑的建筑师雷纳德在此发现了拜占庭时期的教堂遗迹,于是在此设计并建造了现在的这座修道院。
圣堂分为一层和地下一层共两层,圣堂不算大,但无论是外形建筑还是内在陈列都格外精美,圣堂内金碧辉煌布满了金色的马赛克画像,以及精美绝伦的雕刻。
对于很多人来说,耶路撒冷是一个遥远的中东地域,但是在历史上,它的地位依旧举足轻重。古建筑,旧街巷,老房子,看上去简朴得近乎原始。无数迷宫般陈旧的巷道,从茫茫历史中延伸到脚下,行走其中,如同在穿越历史。是的,在这里每走一步,都是历史。每一个拐角转弯处,也许就把你带进了记忆中只有在《圣经》或其它书籍里读到过的故事。这里就是耶路撒冷,一生一定要来一次的地方!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