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过好几次了的会理古城
工作的关系, 三月初,到会理出差,就顺便又逛了逛会理古城。 会理古城,其实以前也逛过了,不过每次逛古城,就感觉又有点不一样了。 会理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距西昌市185公里。 会理是著名的石榴生产基地,在每年的八九月间,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四年一届的会理国际石榴节也在这个时候举行。根据重量和外观会选出最大的石榴王子,王后等。这个时节也正值夏末秋初,川南宜人的气候也非常适合旅行,试想手中捧着个儿大甘甜的石榴,徜徉在千年古镇,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感受.穿过时间隧道,会理浓重的古镇气息一定会将你深深的吸引,感受这个历史名城,文化重镇的脉络,你一定觉得不虚此行。 会理古城主要景点:钟鼓楼,在城内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12年,总高22米。钟鼓楼雕梁画栋,朱柱挺拔,镂空雕花,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十分壮观。 赢洲公园,位于城内西街,原为明代邓指挥所设水牢。清末,由几省会馆辟为园林,1980年修复一新,新建驻鹤亭、金镜阁、藕香桥、玉华池等。
第一次认认真真逛科甲巷
会理的古城里有两条著名的小巷,一条为科甲巷,另一条是西成巷。 科甲巷位于会理古城北大街的东侧,长156米,宽3.5米,巷内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最早是因为一户姓龚的人家居住在此地,故而得名“龚家巷”。从明代开始,巷内居住的各大户人家每户均中有科举的子弟,如父子三代举人的吴道馨、吴仲伦、吴秋祀就出自这里。巷内大门多悬有“进士第”、“大夫第”等匾牌,因而名为“科甲巷”。后来小巷又几易其名,至1984年才恢复了“科甲巷”的旧名。科甲巷的居民很多从事石刻装裱、文房四宝等产业,巷内很多大宅院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的见证,是一个地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生动缩影。 巷内民居宅院建筑样式多样,有江南园林缩影,也有徽派民宅风格。有的房屋以会理特产的绿釉作为屋脊的吻兽,有的院内雕梁画栋,装饰有鎏金的窗花和绘就山水、人物、花鸟的纹饰。院内多为传统四合院天井式布局,门外设照壁,门内设屏门,层次清晰,错落有致。当年的书香门第是如今的寻常百姓,闲暇时莳花养草,舞文弄墨,散布着一种翰墨书香的气息。巷内青石铺路,卵石嵌边,一派古色古香,现在的科甲巷是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街区。
会理,下次再见
会理自然风光不多,除了龙肘山,但是龙肘山要4、5月份去是最漂亮的,山上的杜鹃花也开得正艳,还可以在上面露营,赏月拍星星。会理除了古城,就是一些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遗址,有皎平渡,会理会议遗址,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等等。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