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说说元大都城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北京之所以被称为“帝都”,是因为自元朝开始即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从1283年刘秉忠奉忽必烈旨意主持建造的元大都落成,元朝皇族、贵族、官衙、商铺等迁入大都新城开始算起已经历经七百三十多年历史。之后的明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北京现有的城市发展依然延续那时的格局。自成吉思汗1211年起兵伐金开始,到忽必烈于1260年建立元朝,其政治中心依然是在草原上的哈敕和林,北京当时的所在地金都燕京不过是其一个“分立省部”。1266年忽必烈为统治中原决定迁都,并遣派刘秉忠等到燕京相地,由于金中都旧城历经半个世纪的金元大战基本残毁,所以忽必烈放弃了金中都,而在其东北以琼岛离宫(今中南海)为中心开始营造新城——大都。1267年开始建造,历时9年大都完工。元大都呈规矩的长方形,设计思想完全恪守《周礼.冬宫考工记》所规定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它的南城墙在今长安街南侧,北城墙在今德胜门外八里的小关至花园路一线。东西两侧的南段大体上与后来的城墙吻合。其中的和义门、平则门即后来的西直门、阜成门;崇仁门、齐化门即后来的东直门、朝阳门。皇城建在大都城南部中央,包括宫城及太液池(今北海、中南海和南海)、万岁山(今琼岛)。皇城正南门叫丽正门,在今天安门南侧。而所谓的“左祖右社及“后市””则处在景山北面,即北京地安门一带,北京最近几年火得不得了的南锣鼓巷及两侧的十几条胡同,还保存元大都最完整的“鱼骨”格局。北京自元朝覆灭,明成祖朱棣在大都基础上建造新都城并迁都北京后,元大都城北部开始逐渐衰败,经历七百多年现仅留存一些遗迹,元大都城垣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姆们北京人管城墙遗址叫“土城”,现今还保留的土城有“西土城”和“北土城”两端。地铁10号线就有西土城站和北土城站。元大都城垣遗址在1957年即被北京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开始陆续进行了一些保护性维护,还成立了土城绿化队。1988年3月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为配合北京奥运会景观建设,2003年又对城垣遗址公园进行大规模整体改造,改造后的城垣遗址公园创下了当时4个北京第一和一项全国第一: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最大的室外组雕、最大的人工湿地、最先完成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悬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的城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现分为西土城和北土城段,西土城从学院南路的明光桥开始向北到成府路的学知桥;北土城从学知桥开始向东到朝阳区的土角楼西侧服装学院以东,也就是芍药居附近。两段全长大约9.2公里。区管段划分为海淀段和朝阳段,海淀段从明光桥到健德门(京藏高速);朝阳段从健德门到服装学院。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现已成为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生态环境改善、防灾应急避难,以及体育健身于一体的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现代国家4A级城市遗址公园。最亲民的是全段免费对游人开放。
好了,说完元大都的建造年代和城垣遗址公园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就让我这个北京人带您逐段走城垣,咱们先从西土城开始。说明一下,俺是花了一个整天加一个半天儿把全程走完,您要是想锻炼身体,十公里的“土城”一天走下来也成,不过想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恐怕就难以面面俱到了。建议您还是分开走,比如一天走海淀段,一天走朝阳段,这样就可以大致把城垣遗址公园全都了解到。
西土城的“城垣怀古”和“蓟门烟树”
开篇咱们说过,西土城从明光桥到学知桥,这段因北三环路也被分割成南北两段。元大都城垣遗址虽然是一条带状公园,但因城市道路切割被分为若干段,尽管已不再完整,却也为每段在遗址公园建设上提供一个营造主题,更方便居民和游人前往休憩游玩。“城垣怀古”是西土城最南端的一段主题,城垣南头的保护性堵墙上镌刻着万里题写的“元大都城垣遗址”牌匾,进入遗址公园能见到用巨石铭刻的“元大都遗址公园碑记”石碑。小时候(1988年修遗址公园以前)土城的的确确就是一条土城,不高的带状土堆上长满林木和杂草,在土城上玩耍还不时能见到过去留下的乱坟岗。建造成遗址公园后,土城除了有茂密的林木外,而且连带着土城脚下小月河立时变成水清柳绿、鸟语花红的特色公园。特别是奥运会前又一次大规模的整治,城垣遗址真正成为了一道城市景观。西土城两侧聚集着一些北京的高等学府,如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不远的北京师范大学等,所以西土城也是这些院校的学子经常到此背书甚至谈恋爱的好去处。而西土城边有名的学院路正是过去北京“八大学院”的聚集地,不过如今的学院都已升格为大学。
穿过三环路上的蓟门桥就来到“蓟门烟树”段。蓟门烟树是古“燕京八景”之一,在上世纪六十年的以前,在这里还能看到烟树盛景,站在土城之上西眺,香山、八大处所在的西山在薄烟细雾中隐现,如水墨画一般。可惜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林立,天际线也隐没了,“蓟门烟树”盛景几乎消逝殆尽。“蓟门烟树”在金代称为“蓟门飞雨”,相传这里是古蓟门遗址,树木阴郁,花草茂盛,为古人郊游胜地。到了明代翰林学士胡广等13位大臣创作《蓟门八景图诗》后,才改为现今的名字。1949年根据史料和乾隆的诗句,在此处土城又修建了城门和碑台,边上修造了楼、馆、廊等建筑,按乾隆皇帝题写的“蓟门烟树”碑被设立在碑台上。其实到底“蓟门”是不是就在这里史上一直不确定,比较大众的说法是蓟门在金中都城内,今日“蓟门烟树”的所在不过是后人怀古借题发挥罢了。
以蓟门烟树为题作的诗句不少,好古的乾隆皇帝就专门为此题诗,且指定元大都西墙的残门为蓟门,并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于此。“十里轻杨烟霭浮,蓟门指点认荒丘。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土填入即渐稠。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焚钟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乾隆这首诗也算是把“蓟门”的胜景描绘得挺清楚了。
北土城海淀段,大都建典
西土城在学知桥开始转向东面,由此开始进入北土城段。海淀区管辖的北土城城垣遗址公园有两大段,西段的公园景观主题分别是:蓟草芬菲、紫薇入画、银波得月、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缰盛世和东段的烟云牧歌。到G4(京藏高速)健德门结束。北土城海淀段的主要观赏区在西段,既有小景又有主题组雕,休闲文化气息很浓,而且沿河的道路还是北京市民的健身步道。在这里提一下小月河,西土城与北土城边的小月河原来是一条土城沟,为清河的支流,原起点为德胜门外关厢,经马甸至清河镇入清河,1985年全面治理时改道南起学院路与长河暗渠相接,沿土城沟到祁家豁子(京藏高速边)再北折入小月河故道,基本上是沿着土城海淀段流淌。后来在治理时与土城朝阳段的人工河道连为一体,所以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元大都城垣的护城河。治理前污垢成堆,水浊无鱼,臭气冲天,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人人远避之地。治理后变成水清景美的休憩场所。
从“鞍缰盛世”向东过北太平庄路,进入土城海淀段东段,东段没有什么刻意建造的人文景观,只在东头修了一处“燕云牧歌”,此段以茂密的森林为主,盛夏时节最为僻静。值得提一点的倒是那座有325米亚洲第一高的专用气象塔,1979年建造,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基础科研设备之一。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相关资料。
北土城朝阳段的1—4号地景观,海棠花溪
过健德门穿过京藏高速(G4)进入北土城朝阳段,朝阳段总长4.5公里,根据城市道路的划分分为七个主题景区,先来说说位于中轴路两端的四个主题景区,即1—4号地,包括健德门至北辰西路的“双都巡幸”、北辰西路至中轴路的“四海宾朋”、中轴路至健安东桥的“海棠花溪”和健安东桥至安定路“安定生辉”。朝阳段的景观完善是配合08年北京奥运会景观建设进行的,中轴路是通往原亚运村和后建的奥运村、鸟巢、水立方等奥运设施的重要通道,所以这段的景观建设更人性人文,更贴近自然。应急避难场所的两处直升机停机坪也建在这一段。同样河边的步道也列为北京园林健身徒步线路。不过与海淀段的景观多建在土城脚下河南岸不同,朝阳段的景观大多建在河的北岸,尤其是1—4号地的景观基本都土城对岸。
前面说过“中轴路”是通往亚运村、奥运村的重要通道,实际上这条路的正确名称叫北辰路,只不过是与北京的中轴路处在一条线上,是中轴路的北延部分,所以有些地标的简图也把这条路称为中轴路,但正式地图不会这么标注。过北辰路再往东是城垣遗址的3、4号地,北京最大的海棠林“海棠花溪”就在此处。“海棠花溪”种植了国内外海棠品种十几个品种,在东土沟北岸绵延一公里。每到海棠花盛开时节香气四溢,格外好看,但海棠花的花期太短,一般只有几天,所以想要观看海棠花盛开还真的要拿准时候。
北土城朝阳段5—7号地,大都鼎盛
5—7号地是北土城城垣遗址的最东段,被樱花西街、樱花东街分割开来。安定路至樱花西街主题为“大都鼎盛”;樱花西街至樱花东街主题是“水街华灯”,樱花东街至北土城最东终点主题是“龙泽鱼跃”。捎带说一下樱花街,叫樱花街并不是有很多樱花,缘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无偿援建了一座中日友好医院,就建在樱花东街2号,医院1984年10月23日开院,是当时医疗设施最先进的一家综合医院,笔者刚参加工作时就参与到中日友好医院的建设中。翻回还说城垣,5号地最壮观的是一组“大都鼎盛”的群雕,也是京城室外最大的组雕,展示了元代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最鼎盛时期的特点和成就。组雕包括忽必烈、马可波罗、郭守敬、黄道婆等十九位历史人物,大型的陶瓷壁画上还有关汉卿、贾方石、黄公望、马致远等9位元代杰出代表。组雕的西侧还有一组“元之骏”的战马青铜雕,整体展现了搏击进取的精神。
5号营地转完,过樱花西街后是6号地,6号地的主题是“水街华灯”,但此处的盛景几乎消逝,原因大概是水岸华灯本来是在河北岸营建的一条商业街,但因此来地的人比较稀少,所以营造不出商业气氛,水街还在,但华灯却亮不起来了。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面最后一处景观是“龙泽鱼跃”,主要是在渠水在拐弯处扩展的水景。城垣端头也有两块石碑,题写的内容也是不容易分辨出来了。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游人众生像
走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里,不管是盛开的花卉,还是怪异的枝杈,此时都能品出好看的景致,但其实这里最美的还是人。到这里休闲娱乐的男女老少一个个都以一种极其放松的姿态面对自然,赏花、自拍、嬉戏、摄影,亦或吹拉弹唱的,都透着生活的幸福感。你可以边走边不时将众生像记录下来,回来翻看也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当然不能忘了拍美女,毕竟美女养眼。来看看我拍到的城垣遗址公园内的游人都在干什么?
游春享受美食。
游园也是体力活,不能没有美食。中午累了饿了先在4号地附近一家面馆用餐,享受山西风味面食。晚上赶赴望京约朋友一起饕餮。
晚上赶赴位于望京湖光中路的玉华台望京店,与几个朋友大块朵颐。玉华台是北京的老字号,百度介绍创建于1928年,店内介绍是1921年,以经营淮扬菜为主,镇店菜品有干烧黄鱼、翡翠虾仁、炝虎尾、口袋豆腐、蟹黄狮子头等。人均消费在120元左右。
几乎两天走完元大都城垣遗址,城垣上小河边来回近20公里的路程走起来也很辛苦,不提倡您像我这样玩,分段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到元大都城垣遗址的文化内涵,我之所以这样走是为了把城垣遗址每段的大致情况都介绍给您,细品还得您亲自到场。阳春三月是踏青赏花的好季节,您别错过了。最后谢谢您的阅读!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