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晚上在群主号召下,一帮退休男女相邀彭州丹景山牡丹文化之旅。星期一早上,我们一行12人,分别乘坐大地良友、森林、老徐的私家车从都江堰市出发,经天马镇,一马平川驶向彭州丹景山,远处的大山一点点靠近,路边的树木犹如盛夏一般延展开来,晴空万里,阳光普照,使得雾气笼罩的成都平原显得格外的清新和舒爽。车过丹景山镇,沿湔江而上到达丹景山景区。
丹景山以牡丹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彭蜀文化著称于世,境内山川形势奇异,文物、古迹众多,素有“古唐胜迹”,“丹景第一”之称。丹景山为中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自唐代开始大规模种植牡丹,宋代尤其南宋时期,花特盛,与洛阳、菏泽齐名。丹景山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
行车1小时我们到达丹景山景区售票处,停好车,购票进入丹景山景区山门, 前行不远便是“丹景第一”,它以牡丹名噪于世。汉代始建金华宫于此,唐代高僧金头陀重修时,盛植牡丹,号称"丹景第一",故名丹景山。宋代天彭牡丹与洛阳牡丹并著于天下,名冠蜀中,其发祥之地即在此山永宁院。南宋陆游有《天彭牡丹谱》专记其事。
沿石梯一路慢慢前行,欣赏盛开的牡丹花,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色泽艳丽,雍容华贵,是中国名花之最。在丹景山和彭州园,每年清明节前后,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品种繁多的彭州牡丹花会。 彭州种牡丹始于唐代,迄今有上千年历史。彭州牡丹别具特色,尤以花大瓣多,面可盈尺,郁郁清香,繁丽动人,深受人们喜爱。南宋诗人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登攀,在丹景山山巅处,丛林间掩映着一座雄伟壮观庙宇,听那悠扬的钟声伴着晨曦在群山上空回荡,清脆的木鱼声和着低沉的诵经声在寺院里萦绕;巍峨的殿堂气势恢弘,在香烟袅袅中,虔诚的信徒顶礼膜拜,感悟着佛陀的伟大,感受着菩萨的慈悲,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这就是蜀中著名的佛教胜地金华寺。
千年名寺,1987年至1991年间,当代名僧济尘大师主持恢复修建了金华寺的大雄宝殿,檐牙高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在明代华表的衬映下,大有皇家宫阙之气象。济尘大师未完成的天王殿、药师殿由其弟子智信法师主持完成,并新建地藏殿及僧房。
金华寺现有三绝:一为华表,二为赑屃巨碑,三为“石麒麟”,均为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从大雄宝殿的右边上去约150米,便是祭天台了,一路原始与古朴。
途中路遇牡丹台,因该是彭州牡丹始祖。
祭天台,俗谓望乡台,为古蜀王、明蜀王祭天之所。从古蜀王“柴望祭告”到明代在寺建造华表,丹景山一直被作为“庇民捍灾御患”的神山,被作为“嘉慧祭告”的主山,媲美于五岳中的泰山,尊为“丹岳岱宗”,这说明古代丹景山和金华寺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登上丹景山顶峰金华寺观景平台,360度全景尽收眼底,满山的绿色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偶尔还能听到几声布谷鸟叫和小溪的潺潺流水声,融入到原生态的大自然环境中,忘却尘世凡俗的纷扰,体验都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上到金华寺望乡台,一阵心灵与现实的碰撞,感悟出心有多高,世界有多大!丹景山峰顶望乡台突兀于九陇陇首之上,登临环顾,九陇岳陵逶迤如浪,群山苍茫,湔江河谷历历在目。传说古蜀先民是有陇西高原来到成都平原的拓荒者,他们常于此登高而望陇,故名望乡台。
环顾左右,原来12人的队伍,现在孑然一身,义无反顾的选择顺时针下山,到达牡丹亭,极目远眺,山谷中云雾缭绕,群峰环绕,山谷远处大桥变成了一座小桥了?进入牡丹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杜鹃园,清一色的鹅黄杜鹃花正在春风中含苞待放,嗅着淡淡的花香,别提有多么暇逸,此时此刻我精神焕发,直奔花园而去,为了及时捕捉花儿的万千姿态,先睹为快哦。这里真是花卉生长的原生态园地啊。翘首迎接游人的杜鹃花昂首挺立,那一簇簇,一朵朵鹅黄色的杜鹃花,生意盎然,鲜嫩可人,香气袭人,令人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